有關世間的農諺俗語大家多少是有聽說過吧。現在正是三月,而三月正是春耕生產的關鍵時候,流傳下來的俗語也比較多。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這樣一句話“四月怕初一,三月怕三七”。當然,我們現在還是在三月,我們比較關注有關“三月怕三七”的這個說法。如果沒有聽說過的朋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探討一下。如果曾經聽說過了的,不妨與自己的了解交換一下想法,這樣更能推陳出新的理解。
“三月怕三七”
這句話總共有五個字,其中就有三個數字。因此,了解每個數字背后的含義是很重要的。
“三月”指的是農歷三月,這個了解大家應該不會有什么疑問的。如今我們正是在三月了。并且,農歷三月也是春季的最后一個月,叫暮春或季春。如果說一年之計在于春,那么,三月將是春季所有農耕生產的總結了。因此,到了農歷三月,農民們要與時間賽跑,農作物也要與天氣賽跑。因為,農作物的生長除了要在合適的時間即使播種下去,還需要合適的天氣來讓種子出芽,后期還要茁壯成長的。這樣一來,合適的時間出現合適的天氣很重要了。
“三七”這里實際上說的是三個時間。根據春耕生產的說法,這三個時間剛好符合春播作物的生長規律。“三七”指的是哪三個日子呢?
“三七”指的是農歷日子中明確帶“七”的日子。一個農歷月份當中有哪三個帶七的日子呢?有三個,分別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這三個日子都是相隔十天。根據老祖宗的說法,十天就相當于一個天干輪回。而農作物正是差不多十天需要一次補充水分了。因此,三個七日對于雨水的需求是非常迫切了。
我們知道,到了三月,正是水稻插秧,小麥拔節抽穗的時候。大家回想一下,在農歷三個月,從插秧開始,需不需要降雨,過了十天左右,水田里的水差不多完了。這里也有秧苗生根吸收了一些,更多的是被蒸發了。因此,十天管一次水,需要降雨了。如果沒有降雨,也比較要澆水灌溉了。澆透一次水,差不多管十天。而到了第三個七日的時候,農民們要要去稻田里薅秧除草了。這也是需要有水才能做的,并且到了這個時候還可以追施尿素了,并且施尿素的時候必須保持水田有水淹沒秧苗根部的。
可見,農歷三月的三個七日正值農作物生長周期中需要降雨的時候。
今天到了4月22號,農歷三月二十五了。后日4月24號,農歷三月二十七了。這個日子是三月三七日的最后一個七日。老話說的“三月怕三七”,也就是說在三月二十七日這樣的七日最怕的就是晴天不下雨的天氣了。
如果三月二十七出現晴天,有啥征兆呢?我們一起來聽聽農諺是怎么說的:
“三月廿七一日晴,四月無雨旱斷根”
這句農諺說的是在三月二十七這樣的日子,如果出現了晴天,預兆到了四月的時候將會是少雨干旱,到時候一些農作物的根都可能會被干旱斷掉的。這是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的年景,因此才說怕這樣的日子出現晴天了。因此,三月三七日是衣雨不宜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