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勤郡王愛新覺羅晏森,是大清朝最后一位鐵帽子王。說起他的人生經歷,不僅有著傳奇的色彩,甚至還多多少少有些搞笑的意味摻雜其中,讓人們一提起來,便不免唏噓,接下來,咱們就聊聊這位末代王爺的軼聞趣事。
一、時運不濟的大清末代鐵帽子王
愛新覺羅晏森是1910年,承襲了從父輩傳下來的鐵帽子王的爵位。雖說鐵帽子王的頭銜尊貴非常,但無奈生不逢時。旁的不說,您瞧瞧這承襲爵位的時間,1910年,美滋滋地才當了一年王爺,辛亥革命爆發了,大清亡了,什么王爺都白搭了。晏森的壽命倒是不短,可惜王爺當得忒短。
況且,清末的八旗子弟,能有真才實學的人實在是鳳毛麟角,養家糊口、掙錢活命的本事一樣沒有,吃喝玩樂的敗家能耐倒是樣樣精通,而且這事還巧了,這個克勤郡王愛新覺羅晏森,還就是這幫八旗子弟中的“佼佼者”,妥妥的敗家子一個。
沒了朝廷的俸祿,日子過不下去了怎么辦?那就賣東西好了,反正克勤郡王府還是有些家底的,并且還是相當豐厚的家底。可是再厚實的家底,也禁不住沒邊沒沿兒地折騰。沒過幾年,家里值點兒錢的家當就全都被宴森賣光了。實在沒辦法,只能賣老宅!好家伙,克勤郡王府,生生讓宴森給“掛了牌”。
那么大一個王府能賣多少錢呢?還真不少,整整十萬大洋!按說那個年頭,十萬大洋也是一筆不小的資產,要是能夠善加利用,當作置辦田產、發展產業的本金,也足夠成就一番家業的。
可宴森這樣的紈绔子弟,哪里懂得經營之道?坐吃山空,沒過多久十萬大洋也被他造沒了。有人覺得這下宴森沒東西可賣了吧?才不是嘞!宴森不僅賣了祖宅,這次連祖墳都給賣了。克勤郡王的歷代祖墳也被他“掛牌交易”了。
那位說了,幾個墳堆子有什么可賣的?難不成賣給盜墓的公開“鬼吹燈”嗎?其實,宴森賣的主要還是墓園中的古樹,都是幾百年的參天古樹,這也算是賣祖產,賣出了”新高度“吧。
二、王爺拉洋車,是北京城里的別樣風景
可是,即便賣了祖墳,該沒本事養家,還是沒本事養家,最后真的賣無可賣,日子實在是過不下去了。有人就給宴森出了個主意:看您這身子板還挺棒,跑步跑得還不慢,干脆您就去拉洋車,雖說是干“力巴兒”的活計,但也算是自食其力,好歹能養活自己。
于是,宴森就干起了拉洋車的行當。誰知他這一拉車,還真就“火”了。人們都知道他之前是個鐵帽子王爺,出于好奇心,于是便紛紛跑去,專門感受一下王爺拉車的滋味,這一來二去,宴森成了拉洋車行當里的“知名品牌”,找他拉車的不僅有達官顯貴,還有洋人。
生意火爆了,自然也就不愁掙不到錢,宴森居然靠著拉洋車,真把一家老小給養活住了。時間久了,宴森愛上了這種生活,天天自得其樂,笑口常開,心情愉快,身體倍兒棒,誰看見都覺得喜興。
末代王爺能夠自食其力,而且還活得有滋有味,按說這也是件好事,可是有人卻不樂意了。誰呢?就是那個被趕出北京城的末代皇帝溥儀。
三、拉洋車的落魄王爺,為啥會看不上末代皇帝的生活?
那時候,溥儀已經在東北當上了偽滿洲國的傀儡皇帝。他一聽宴森當了“力巴兒”,拉起了洋車,心里是一萬個不開心,心想:這不是把我們大清的顏面給丟盡了么?
于是,溥儀就派人把宴森接到了東北,繼續干“皇親國戚“。宴森琢磨著:既然皇上已經在東北老家重新登基,說不定去了之后,日子能更好過,便樂顛顛地去了東北。
可是到了東北之后,宴森發現溥儀哪里是在當皇帝,活脫脫就是日本人的傀儡,天天受到挾制,日子過得還沒在北京拉洋車舒心,這哪里是光復大清,明明是賣國求榮。宴森這個鐵帽子王,雖說正經的本事不大,但當王爺的骨氣卻不小,他看不上溥儀的生活方式,更不愿意做抹黑祖宗的事情,便推辭了溥儀的挽留,回了北京城。
不知宴森臨行的時候,是否與溥儀達成了協議,答應溥儀不再做拉洋車的行當。宴森回到北京之后,北京城的大街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鐵帽子王拉洋車的“西洋景兒”。不過關于宴森王爺的這些軼聞趣事,卻一直在北京城的大街小巷流傳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