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水流年
杜 梅
“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欲語還羞,卻道天涼好個秋。曾經,在那青澀的年代,不愁前路漫漫,只憂繁花落盡。那些風花雪月的故事斑駁整個青春,如歌如畫如詩。彼時的我有一點任性,有一點執著,也有不知愁滋味,卻也眉黛深鎖“才下眉頭,又上心頭”如黛玉葬花的憂郁情懷。
窗外,繁星如歌,手捧小說如醉如癡,瓊瑤筆下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金庸眼里倒影的俠骨柔情,都如現實生活般如歌如泣,都在年輕的心靈中震蕩,為虛無的主人公,掬一捧盈盈的淚珠。喬峰,趙敏,楊過,阿紫,每一個愛情故事的背后都有蕩氣回腸的凄美,年少的我們在不知柴米油鹽的生活里傷春悲秋。
晨曦,走在康定師范學校的小石路上,陽光透過兩邊郁郁蔥蔥的樹,落下淺淺的光暈,沒有風聲,沒有雨聲,陽光明媚的少年少女臉龐生動,身形挺拔,婀娜多姿。藍天下,操場上奔馳的身影,披著陽光在跳躍,那是一種青春的美,健康的美。圖書館內,認真閱讀的卓瑪,伏案疾書的達瓦,偶爾視線交錯的牽引,一室心事成就了山光水色。
那是一個怎樣的年代啊!羞澀中夾雜純真,質樸中夾雜聰慧,我們在成長中束手,任年華似流水。
“秋天是最殘忍的季節,因為成熟與不成熟都要在這個時節被一同收割,而容不得我們有一點點思考。”踏著落葉的聲音,我畢業了,來到爐霍縣朱倭藏文中學。在三尺講臺上,去收獲秋天的果實。教師有著散文般濃郁的情思,在這小小的講臺上,陪伴著的是咯吱作響的粉筆、是沉默無語的黑板,是閃爍著求知欲望的純真的眼神。我卻在身為人師、身處山區的自怨中沉淪。
藏文中學的太陽在下午三點就沒入了學校后面的山下,讓遠離家的我更覺凄凄慘慘戚戚,悲從心來。在那里,覺得天好像也沒有那么藍了,時間也好象停滯了一般,我過著混沌的日子。還記得那是一個吹著秋風的傍晚,我躲在被子里自怨自艾,忽然門窗一陣搖動,好像是地震,我驚恐萬分。這時,窗戶傳來急促的敲打聲,“老師,快起來,地震了!”我沖向門外,門外站著我們班的學生。在地震的第一時間,他們想到了我,他們焦急的眼神落在秋日的黃昏里,我無語凝噎。
從那以后,我的心有了停留,為曾經碌碌無為的自己感到羞愧,我不再為青春在山村度過而郁悶。因為有了定位,我在那里有了展示青春的沖勁。年輕有的是汗水,有的是堅守,更有的是滿腔熱忱。我會為學生一道難題的破解高興半天,會為學生的一場病痛心疼不已。會原諒他們善意的惡作劇,去接納他們的優點和缺點。看著一茬一茬的學生畢業收到大中專院校的通知書,那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甜蜜,日子久了,它就會縈繞成一團幸福,緊緊裹住我的心靈。
時間走過了深秋,又走過了寒冬,十年一個瞬間,歲月蒼老了年輕的容顏。青春還來不及細細品讀,卻已然成為了往事。如今,改行坐在辦公室里,沒有了為賦新詞強說愁的無知,沒有了為了學生又哭又笑的癡傻,更多的是一份成熟與淡定。在地方志辦公室工作細數已經十多年了,曾經的州地方志辦公室領導給我說,在地方志工作就要安得住清貧,守得住寂寞。確實,平平淡淡的日子,從從容容的生活,印在年鑒和志書上的文字,見證了我的淡定和溫和。
人到中年,簡單而沉靜,不再想鮮衣怒馬,不再想唇紅齒白,努力地守著這份工作,淡淡地守護著一個家。時光總是漸行漸遠,縱你怎樣深情,也留不下它轉身的決然。我們在沉默中束手,任流水年華逝走。
燈滅了,又亮了。生活還在繼續……
本文內容系原創
轉載請注明:“來源:方志四川”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文/圖:杜 梅(爐霍縣地方志辦公室主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