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言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竹匠》,以宜賓蜀南竹海為經緯,鋪陳出24.4萬字的非遺傳承畫卷 。小說主人公許悠然為撰寫非遺論文,偶遇竹匠杜方知,二人從一根竹篾的剖絲技法聊到《考工記》的“天時地氣”理念,揭開竹編工藝從“指尖技藝”到“心頭記憶”的蛻變密碼 。書中18章故事,既有對刮青、分篾等工序的細膩刻畫,更透過年輕視角詮釋“守藝難,傳藝更難”的時代命題 。
作為開江縣作協理事,盧德燕(筆名慕十七)始終聚焦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的碰撞。其前作《大江鱘影》以長江生態保護為切口,《蜀繡》描摹非遺匠人的命運沉浮,此次《竹匠》更將竹編技藝與青春成長交織,被評論界譽為“非遺三部曲的華彩續章”。書中杜方知工作室墻上的箴言“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恰似作者創作態度的寫照——以文學之力,讓古老技藝重煥生機。
當機械制造沖擊手工藝,年輕的盧德燕(慕十七)將目光投向蜀南竹海。用指尖翻飛的竹絲,來呈現文化傳承的微光,更是 技藝的溫度,?? 青春的接力。
“我想讓年輕人看見,傳統手藝里藏著山河歲月。”定居開江的她,用《蜀繡》《薪火》等現實題材小說,讓非遺故事走進更多人的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