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資本局4月22日消息,昨日,寧德時代(300750.SZ)在首個超級科技日發布了鈉新電池、驍遙雙核電池、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
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此次鈉電體系的突破意義重大,鈉電的成熟加速了“多核時代”的到來。“多核技術可以讓定制化成為現實,消費者無需在續航、售后、安全、快充等維度進行妥協,多核技術能加速新能源全場景產業化,解決固態電池在商業化上的短板。”
他還提到,“我們不希望被定義為電池制造商,我們把自己稱作新能源產業的開拓者。多核的本質意味著寧德時代在動力電池從參數推動階段到需求引領階段,多核時代才是真正的您的時代。”
發布會后,寧德時代研發體系聯席總裁、21C研究院院長歐陽楚英,寧德時代市場部總經理羅堅,寧德時代國內乘用車、商用車首席技術官高煥接受了紅星資本局等多家媒體的采訪。
關于驍遙雙核電池:
自生成負極電池落地還需一定時間
高煥表示,動力電池的安全、性能在原來的邊界內,已經無法滿足飛速發展的高階智駕需求。因此寧德時代推出了驍遙雙核電池,開創了跨化學體系的全新設計,滿足用戶的定制化需求。
據介紹,驍遙雙核電池是寧德時代雙核架構、自生成負極技術深度融合的產品,首創“電電增程”技術,能夠結合車輛的行駛狀態和用戶駕駛習慣,智能調控兩個能量區的分配策略,“解決了不同場景的不同需求”。主能量區可以根據用戶的駕駛習慣與場景,適配不同化學體系的電芯,滿足日常用車需求;增程能量區可采用高比能自生成負極技術,提供更大的電量,滿足長途出行需求。
歐陽楚英表示,由于市場布局等因素,自生成負極電池技術的落地還需要一定時間,“鈉會快一些,大概半年到一年;鋰可能要兩到三年。”
寧德時代此次發布了三種跨化學體系的雙核解決方案,分別是鈉新電池+磷酸鐵鋰自生成負極電池的鈉-鐵雙核電池、第二代神行超充電池+磷酸鐵鋰自生成負極電池的鐵-鐵雙核電池、三元電池+磷酸鐵鋰自生成負極電池的三元鐵雙核電池,以及三元電池+三元自生成負極電池的雙三元雙核電池。
高煥透露,不同組合的量產時間不一樣,“現在有好幾家車企在談,有一家已經在開發,看重的正是雙核架構下如何適配智能駕駛的需求。”
關于鈉離子電池:
未來會比鋰離子電池更具成本優勢
歐陽楚英表示,鋰電池大規模上量,鋰資源一定會成為問題,鈉正是替代方案。前幾年鋰價處于高位時,低成本的鈉離子電池受到了廣泛關注,更多企業入局促進了相關供應鏈的成熟。近年來,電池級碳酸鋰的價格長期處于低位,目前已不到8萬元/噸。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鈉離子電池一定會比鋰離子電池更具有成本優勢。
高煥表示,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相比磷酸鐵鋰電池仍然較低,它的優勢在耐低溫性能。寧德時代首先從商用領域的24V電池開始量產,在乘用車動力電池領域,會優先搭載于自家的巧克力換電體系。他透露,“已經有車企在與我們談定制化的電池包。”
他認為,中長期來看,未來鈉離子電池有機會取代現在磷酸鐵鋰電池一半的市場。除了汽車動力電池,鈉離子電池還能應用于低壓鉛酸電池、12V鋰電池、儲能電池,以及兩輪車動力電池。
關于12C神行超充電池:
不會為了超充犧牲安全
高煥表示,2020年,寧德時代就把新國標《電動汽車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作為自家電池的標準,“所以安全不會成為寧德時代產品折中的點,我們不會為了超充犧牲安全”。第二代神行電池兼具了能量密度和超充能力。對12C的超充而言,最大的問題是產熱。寧德時代通過控制內阻,把產熱做到最低,控制了電池內部的溫度,大大延長了電池的壽命。
不到兩年時間,第二代神行電池的各項性能參數較第一代大幅提升。對此,羅堅表示,參數的有效提升是競爭,寧德時代從來不倡導內卷,但也不回避競爭,“如果能提升對消費者的價值,產品迭代速度多快都不算快。”
歐陽楚英表示,動力電池標準的不斷提高,契合了國家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通常企業標準會高于行業標準,行業標準又高于國標。我們其實希望國標高一些,讓低質量的商品不能通過卷價格擾亂市場。”
紅星新聞記者 吳丹若 上海攝影報道
編輯 楊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