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驅動下,消費金融市場迎來結構性調整。繼國家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明確,將個人互聯網消費貸款金額上限從20萬元提至30萬元整后,多家銀行率先對消費貸產品進行“提額”操作,如今助貸市場也有跟進動作。
截至4月21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包括餓了么、閑魚等平臺,京東金條、度小滿等助貸產品紛紛將個人消費貸最高額度提升至30萬元,不過部分機構在布局上出現“跨平臺差異化”。業內指出,額度升級釋放消費潛力,但也帶來風控新挑戰,機構后續更要確保貸款質量,避免不良貸款上升。
“最高貸款額度30萬元,年化利率3%起,1000元用一天,總利息0.09元起,以實際授信利率為準。”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不同于此前的最高額度20萬元,閑魚最新借款頁面中,已將額度上調至30萬元。
與大部分互聯網平臺金融布局的路徑相似,閑魚“借錢”采用純導流的助貸形式。根據頁面展示,該貸款由金融機構提供,閑魚僅進行信息提示,最終審批權歸屬于合作金融機構。
除了閑魚外,阿里系另一平臺餓了么同樣有所跟進,后者頁面將最高貸款額度上提至30萬元,年化利率為3%至24%,不過該額度上限僅覆蓋餓了么運營的自營借錢服務,北京商報記者點擊“更多第三方借貸產品推薦”,例如省唄、洋錢罐、分期樂等貸款產品,額度仍顯示為上限20萬元。
除了餓了么、閑魚外,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京東金條、度小滿等助貸產品在華為錢包等第三方渠道的額度上限,同樣達到30萬元,不過出現“跨平臺差異化”布局,其自營產品最高額度仍保留為20萬元。
針對上提額度上限,北京商報記者向多家機構詢問背后考慮,以及跨平臺差異化原因,但截至發稿未獲對方回復。
業內認為,流量平臺僅提供信息展示,最終審批權展示的30萬元額度,實際上是對資方產品的“營銷背書”,目的在于吸引用戶,提升導流效率。
正如素喜智研高級研究員蘇筱芮表示,各大流量平臺將額度提高至30萬元,主要是銀行等具有放款資質的持牌金融機構響應政策以提升額度。另談及不同平臺差異化問題,她進一步解釋,流量平臺作為金融營銷宣傳的“廣告商”,在平臺上如實展示持牌金融機構的額度信息,但提額30萬元僅限部分金融機構,因此一些平臺出現不同產品和渠道對應額度不一樣的差異化問題。
“主要還是為了增加平臺貸款規模和利潤,提額是最直接的方式,當然提高額度能夠更好地滿足用戶的實際需求。”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進一步指出,額度調整背后的原因較為復雜,主要還是要看獲客的難易程度,強勢品牌的自營產品,如度小滿、京東金條等,在資金成本和風險承受能力上有優勢,更易獲客且利潤較穩,所以額度調整相對保守。而無穩定貸款流量的平臺,需與外部機構合作,合作機構額度上升后,自身也會通過提高額度吸引用戶,提升競爭力。
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同樣認為,助貸機構自營產品與合作平臺額度差異的原因主要在于資金來源不同,有的平臺自營產品資金部分來源于平臺自有資金,而合作平臺的資金則可能來自多個第三方金融機構,同時風控標準不一,不同機構有不同的風險評估體系,可能導致提供的額度有所不同。此外,合作模式下可能存在更多的中間環節,影響最終額度。
盡管目前大多平臺持觀望態度,但業內認為,后續,或有更多平臺跟進提高額度的舉措。
北京商報記者 劉四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