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報道,自中方反擊美國關稅政策,對美國進口液化天然氣(LNG)加征關稅后,外媒一直緊盯中美間能源貿易往來。英國《金融時報》援引航運數據指出,中國停止進口美國液化天然氣的時間不斷增加,目前已持續超過70天,不斷刷新五年以來的間隔記錄。
報道稱,2月,一艘自得克薩斯州出發、載著6.9萬噸液化天然氣的運輸船抵達中國福建。此后,兩國之間再沒有進行過液化天然氣運輸。
俄羅斯天然氣設施(資料圖)
受價格制裁、海陸運輸管道中斷等多方面因素影響,俄烏沖突爆發這三年多以來,俄能源出口業逐步退出歐洲市場,轉而尋求與亞洲國家深化合作。也是在這個過程中,中俄能源往來取得了長足發展。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得益于2022年全線貫通的“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線,俄羅斯對華液化天然氣出口總量已于去年增至830萬噸,且呈現穩步增長態勢。
我們都知道,俄羅斯擁有著龐大的自然資源儲量,而中國被譽為“世界工廠”。能源市場需求巨大,你有資源我有市場,這造就了中國與俄羅斯之間密切的能源合作。在天然氣領域,西伯利亞力量1號管道早在2019年的時候就建設完成了。該管道以東西伯利亞地區為起點,幾乎橫跨整個俄羅斯國境,終點在我國的東北地區。雙方決定再鋪設2號管道。可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從項目提出到談判推進,如今已至2025年,可西伯利亞力量2號管道依舊還沒有進入施工狀態。
天然氣管道(資料圖)
與此同時,在歐亞石油天然氣論壇間隙張漢暉大使對媒體說:“天然氣管道第二條線路正在探討當中,已經達成了一致,就是說,項目會落地。關鍵是走哪條線。”張漢暉大使指出,其中一條路線方案是修建一條通過蒙古國的天然氣管道,第二條則不需要過境蒙古。
這里面最重要的一個細節是,張漢暉大使否定了此前俄方提出的,過境哈薩克斯坦的可能。他指出,根據中方的計算,途經哈薩克斯坦向中國供應俄羅斯天然氣的路線“成本太高”。咱們大使的原話是——“過境哈薩克斯坦是不可行的,因為那里只有一條已經超載的天然氣管道,這條管道將土庫曼斯坦的天然氣輸送至中國。中國在塔里木盆地、甘肅省和山西省也在開采天然氣,這些天然氣也是沿著路線輸送到東部地區……若沿著這條路線輸送俄羅斯天然氣,就得再建一條新的管道。”
過境哈薩克斯坦,對我國而言,其實是沒有好處的,反而只有壞處。因為我們的一些西部省份,比如甘肅和新疆塔里木盆地,甚至山西省都在自產天然氣,而且我們有西氣東輸的工程,這意味著我們的西部本身就有著天然氣管道。但是這些管道一直都在輸送我們西部生產的天然氣,實際上是滿載的狀態,如果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力量”二號管道進入新疆,那么就意味著我們還需要再在西部修建一條天然氣管道,圖什么呢?
普京(資料圖)
除了中俄天然氣管道、中國-中亞管道外,中緬管道一年向中國的輸氣量也達到了120億立方米,這些管道共同組成了中國海外天然氣進口的布局。2019年中國從澳大利亞進口的液化天然氣占到全年總進口的40%,但時至今日,這個份額已經降到了30%。中國一直致力于平衡各地區供氣的份額和所占的影響力,西伯利亞力量2號可以搞,但是不急,海外進口天然氣的主導權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