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收菜計劃”后續
“我們要參加!高山食材好,又能助老,一舉兩得!‘山村收菜計劃’算我一個!”
這個春天,要讓山村里的空巢老人有事干、有錢賺的淳安人、“千嶼千味”飯店老板邵賢彬有個幸福的煩惱——為了讓他幫助的老人們菜種起來更踏實,今年特意回村里跟老人們簽了個協議,但現場發現想簽協議的老人太多了,他“吃”不下那么多菜了。為了不傷老人們的心,通過橙柿互動·都市快報想呼吁有需要的餐飲企業或者單位食堂也幫忙消化消化。
4月8日,我們跟著他去了山里簽約,做了詳細報道,并開啟了“山村收菜計劃”。
點擊藍字了解詳情【】
報道發布后,杭州一些餐飲老板們紛紛響應,還有不少市民也留言要買一些淳安本土時令蔬菜和農產品。
上周,邵賢彬特意設了個飯局,請有意向的幾位餐飲老板一起面對面商量如何推進“山村收菜計劃”。
這些餐飲老板是:青鄰食堂、現代飯兒、大唐海鮮、大唐隆宴、福緣居、金仲幫、德明飯店、民廚飯堂、新凱旋、彼福貿易公司的負責人,其中三家是米其林餐廳,兩家是社區老年食堂,其余的也都是杭城知名餐飲店。
端上飯桌的,全是采用源自他家鄉——淳安海拔680米的左口鄉官田村的食材做的菜:由高山蘿卜、豆腐、土豬肉燉煮的千島湖臨岐暖鍋,農家春天采摘的野胡蔥曬制的梅干菜炒火腿,用山泉水慢燉而成的千島湖魚頭,選用當地散養土豬并加入本地辣椒提味的紅燒土豬肉……
幾位餐飲老板邊吃邊聊,對菜品贊不絕口,愈發對收菜計劃有了信心——
“這個包頭魚湯太鮮了!”
“我喜歡這個小魚干,酥脆可口!”
“這青椒炒臘肉里的臘肉,和別的飯店還真不一樣咧!”
“這些都是我們要的好食材!”
“收菜計劃”群英譜
青鄰食堂、現代飯兒、大唐海鮮、大唐隆宴創始人唐延勝 ——杭州最勤奮的食材獵人
“有好食材,我們就進啊。”
杭州的封神土菜“大唐隆宴”,背后有一位不知疲倦的食材獵人——唐延勝,他旗下的1家大唐隆宴、3家大唐海鮮、2家杭州標桿社區老年食堂,都深受食客們的喜愛和追捧。
唐延勝是“山村收菜計劃”第一位響應的。他1992年開店至今,已有30來年。“現在大家條件好了,對食材要求越來越高。”唐延勝說,做餐飲的,最要重視的就是食材。他經常奔波于杭州的各個角落,尋找那些深藏于鄉野間的美味。
淳安本地的乳花豬,黃鱔,新安江源頭的一些優質食材,他旗下的餐廳都已經在用。
他對食材有自己的理解,“現在很多菜水里泡過,要不就是大棚菜。口味完全不一樣,我們要純自然的。”
福緣居老板郭連寶——杭城餐飲人氣王
第二個加入的是福緣居老板郭連寶。郭總和唐總是相識多年的好友,“大唐隆宴”就是他倆合開的飯店。郭總一手打造的“福緣居”更是全國聞名,擁有16年良好口碑,是來杭州旅游的食客們必打卡的“本幫菜館”。
郭總是一位正統科班出身的廚師,1985年便投身餐飲行業,至今已在這個領域摸爬滾打了近40年,2009年更是一圓夙愿,開了屬于自己的飯店。
“做餐飲啊,一定要有自己特色,不要人云亦云,要堅持自己。”
今年55歲的郭總,說起話來神采奕奕,眼神中閃爍著對餐飲事業的熱愛。23張桌子 4個灶臺,清明小長假游客生意可以做到一天十幾萬的營業額,是餐飲界名副其實的頂流。
這次收菜計劃,郭總積極參與。“好的食材是美味佳肴的基礎,我們要從源頭上保證菜品質量。”
“金仲幫”何仲浩——杭城最年輕的米其林老板
“現在的年輕人也喜歡土菜,好吃的菜,我們都做。”
杭州最年輕的米其林餐廳老板、金仲幫創始人何仲浩,他的餐廳在2023和2024年連續兩年榮獲米其林必比登推介。
金仲幫沒有固定的菜系,只要是被年輕人喜愛、符合當下潮流的佳肴,都會被納入菜單。
他特別提到,自己一直喜歡挖掘一些新奇有趣的食材,這次收菜計劃中的腌肉和筍,就是他希望引進的特色菜品,“我想收一些腌肉和筍,本來就是喜歡找讓人沒見過的菜,能吸引年輕人的注意。”
而桌上來自左口鄉的干菜,也讓何老板記憶猶新,“這個菜我在邵總的濱江店,第一次吃就印象很深刻,特別香,如果可以之后也要去收一些回來。”
“德明飯店”朱海頻、圓圓夫妻——老牌神店的接班人
“每天6點起來做飯,天都沒亮就去了!”
30年歷史的老牌杭幫菜餐廳,在朱海頻和圓圓夫婦接手后的五年里,更是連續在2023和2024年入選米其林指南餐廳,穩扎穩打繼往開來的“餐二代”。
這對90后夫妻在餐飲界被戲稱為“神雕俠侶”,他們做起餐廳來格外拼命,每天雷打不動清晨6點就起床,天還沒亮就趕到菜市場,即使睡眼惺忪,也要對攤主們說:“老板,魚殺十條!”“老板,這個菜來十斤!”他們對食材的嚴格要求和熱情可見一斑。
圓圓特別喜歡吃淳安菜,她覺得淳安菜入味、下飯,尤其喜歡其中的小河蚌。她曾去過杭氧和濱江店的“千嶼千味”,驚訝道:“這個飯店的淳安菜比去千島湖吃的還要好吃。千島湖以魚為主,而這里更偏向山里風味,更有農家樂的感覺。”淳安菜鮮嫩、鮮美的特點,深深抓住了朱海頻夫婦的胃。“這么好吃的菜,一定要收啊,有多少我們就收多少。”
“彼福貿易公司”張鈞強——賣牛肉的小胖哥
90后的張鈞強是做肉類進口貿易的,每年都能做到5000萬+,作為肉類供應鏈,杭州有許多米其林、黑珍珠餐廳都在用他的肉產品。
他只做有品質保障的產品。基于自有供應鏈優勢,他在東山弄菜場和中山北路分別開了兩家“碗里香”小吃店,是杭州第一家敢用和牛做煎包的路邊小吃店。
國際貿易面臨風浪,張鈞強馬上跑到山東考察牧場。“那里牛養殖條件更好,肉質也鮮美。這些好的食材應該走出當地,面向全國。”
對于這次的收菜計劃,他也有自己的心得——
“一方面是我們要讓這些老人知道,年紀大了也是有價值的,讓他們看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另一方面是老人們的菜種得確好,千嶼千味我來了很多次,這里的土豆和蔬菜都很新鮮,就像20年前的菜味,有回歸本源的味道。”
“民廚飯堂”張力——臨時報名也要參加
張力是臨時加入的,他是在一個飯局上聽說了這個活動,馬上找到我們說他也要參加。
阿力開店已有5年,為了找好的食材,每天都親自去淘菜,走過山東、南京、三亞、舟山等地,而在杭州城內,他沒事也總去老街坊逛幾圈。“我之前都是去大馬弄,拿杭州本地農民的菜。有一次我還遇到一個蕭山的老伯,騎著電動車賣自己腌的咸菜,只有一坨我也收。”
在歷總的印象中,千嶼千味的煙熏火腿和時令蔬菜,是整個杭州都吃不到的,“昨天來這里吃到一個萵筍,那真是香啊。早上千島湖剛拔下來,晚上就吃到了。這個萵筍顏色鮮綠,脆香。”
這個活動正好契合他的想法,“我本身就喜歡做公益,收老人們的菜,既能讓她們開心,我們也能拿到好菜,互利互惠。我不怕貴,就怕菜不新鮮。”
“新凱旋”鄭燕——淳安人當然要幫淳安人
說到杭州燒烤界的扛把子,新凱旋燒烤絕對是其中之一。
從凱旋路上一家小小的燒烤攤,到如今火爆杭城的燒烤老字號,新凱旋一路走來,歷時二十二年,是杭城實打實的品牌老店,也是杭州人的“深夜食堂”,生意超好的,尤其是“夜宵時間”,感覺人就“沒斷過”。因總店開在大學門口,所以它更是無數大學生的青春記憶。
這里的烤黃魚、小炒雞、羊湯、烤茄子和烤玉米小串都是食神級別的美味。還有香脆的臭豆腐和烤年糕、烤香菇,每一道菜都讓人回味無窮。除了各種美味的燒烤,還有特色的千島湖臨岐農家暖鍋。
“為什么我們生意還不錯,因為回頭客多,我們一一般10桌客人中有8桌是回頭客。為什么回頭客多,因為那我們堅持選擇優質的食材,盡心做好每一道菜。”
所以一聽到邵總的“山村收菜計劃”,同是淳安人的她立馬拍手同意。“首先,淳安人當然要幫淳安人,更何況是淳安老人!第二,千島湖三個字已經就是品質保證了,更何況是來自“奶奶牌”“爺爺牌”的食材呢,肯定好呀,當然要收。”
相約“五一”后 山里去收菜
“我老家在安徽,父母特愛種菜,茄子、辣椒、冬瓜之類的,攔也攔不住。種出來的菜百分之一千是吃不完的,但是他們就要種啊。”大唐隆宴創始人唐延勝感慨。
在唐總父母眼里,種菜不僅僅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存在感”,是他們價值的體現,也是對子女愛的表達。
“去年我去收菜,當我把錢給老人的時候,他們的笑容是發自內心的真摯,做小輩的最希望看到老人這樣的笑容。”邵賢彬更是深有感觸,“就像過年回家的車后備箱,是一種情懷。不僅老人需要我們,我們也需要老人。”
飯局上,老板們更是期待早日去村里看看,大家對后續的配送方式也作了可行性分析:從淳安到市區的配送,有人提議在當地物色可靠的配送隊伍,也有人建議借助貨拉拉等成熟的平臺......
“等到5月份,土豆和野筍就能摘了。”邵賢彬建議,“五一”過后的第一個周末,一起去大山里推進“山村收菜計劃”。
見習記者 丁家誠 記者 王夏琴
我們大杭州編輯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