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清晨,蔡家鎮,61歲的鄭權又一次來到水產批發店。“老板,我要的魚苗送到沒有?”“到了到了,今天一早才去魚塘拉起來的,保證鮮活得很!”
▲增殖放流。記者 蘇盛宇 攝
每年春季,這樣一群平均年齡超過50歲的釣魚協會會員,都會用實際行動為筍溪河的生態保護貢獻力量。此次,他們義務捐資購買了2000余尾魚苗,在筍溪河進行增殖放流,旨在改善筍溪河的魚類種群結構,促進河流生態系統的平衡。
▲部分隊員合影。記者 蘇盛宇 攝
蔡家鎮釣魚協會巡護隊成立于2013年,是由民間力量組成的護魚隊,目前有會員110余人。作為會長,鄭權是這支隊伍的核心成員之一和重要召集人。
“我們的初心就是保護筍溪河漁業資源?!编崣喾Q當時非法電魚捕魚十分猖獗,后來導致大、小河溝魚蝦幾乎絕跡,釣魚人也幾乎無魚可釣。
護魚放魚:播撒生命的希望
在釣魚協會成員眼中,筍溪河是生命的搖籃,每一條魚兒都是生態樂章中不可或缺的音符。春回大地時,協會組織大規模放魚活動,一桶桶銀鱗閃爍的魚苗順著水流游入河中,如散落的星辰點亮河水。
▲魚兒在河道暢游。記者 蘇盛宇 攝
為了讓這些“新居民”安全成長,協會成員主動擔任“魚寶寶保育員”——他們在河岸豎起警示牌,提醒大家“禁漁期不撈一尾魚”;面對偷捕者,他們耐心勸阻,用專業知識科普生態平衡的重要性。釣魚協會成立至今,已累計在筍溪河投放草魚、鯽魚、鯉魚等各類魚苗70萬尾。
“再也不用舍近求遠去釣魚了,就在家門口就能把魚釣?!贬烎~協會會員鐘順凱告訴記者,以往為了釣魚,他們甚至去到四川、貴州等地。如今,筍溪河的魚群越來越密集,水面時常泛起歡快的漣漪,禁漁期過后,會員們有魚可釣,也正是對這份守護最好的回應!
河道清漂:還河水一片純凈
塑料瓶、包裝袋、枯枝爛葉……這些漂浮在河面的垃圾,像一塊塊傷疤刺痛著守護者的心。蔡家鎮釣魚協會扛起清漂重任,化身“河道美容師”,這些年來,會員們自發開展沿河清理河道垃圾450余次。
▲會員清理河道垃圾。 蔡家鎮釣魚協會供圖
他們乘著小船,手持長桿和網兜,穿梭在河面的角角落落,哪怕是卡在石縫里的微小垃圾,也絕不放過。烈日下,汗水模糊了雙眼,卻從未動搖他們清理的決心;風雨中,衣褲沾滿泥漿,卻依然堅守在清漂一線。經過一次次的“大掃除”,河面重現碧波蕩漾,倒映著兩岸青山,美得讓人心醉。
夜間巡查:暗夜中的生態哨兵
當萬家燈火漸次熄滅,筍溪河卻亮起了點點星光——那是釣魚協會成員的頭燈在閃爍。他們深知,非法捕撈往往在夜色掩護下悄然進行。于是,協會組建了夜間巡查隊,沿著河岸徒步數公里,不放過任何可疑跡象。手電筒的光束掃過水面,照亮了藏匿的漁網,也照出了偷捕者的“小動作”。
▲解救被困大鯉魚。蔡家鎮釣魚協會供圖
▲清理地籠。蔡家鎮釣魚協會供圖
有一次,巡查隊在深夜發現有人違規放置地籠,隊員們不顧蚊蟲叮咬,合力將地籠拖出水面,解救出被困的魚蝦。正是這樣的堅守,讓筍溪河的夜晚重歸寧靜,讓魚兒能安心入眠。
▲巡查河道。記者 蘇盛宇 攝
如今,協會與轄區河長、鎮政府安辦、派出所、河道管轄的村社等形成護漁聯動機制,守護轄區內筍溪河以及共他支流的生態環境及漁業資源。蔡家釣魚協會會長鄭權表示,雖然隊員們大多已過知天命之年,但保護筍溪河生態的熱情絲毫不減。
他們長期關注河流生態環境狀況,通過義務清理河道垃圾、巡河制止非法捕撈、增殖放流等,希望能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更加美好的生態環境。未來,他們將繼續堅守在護魚一線,為筍溪河的碧水藍天貢獻自己的力量。
全媒體記者:蘇盛宇
編輯:周小川 編審:吳 剛
值班副總編輯:易志慧
總編輯:黃 艷
聲明:凡江津區融媒體中心所屬平臺作品,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別忘了
點亮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