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昨天發布了《聶元梓出大字報,毛主席說,意義遠超巴黎公社,我們根本寫不出來》一文到“覃仕勇說史”上,文中講到,1966年5月25日,北京大學哲學系黨總支部書記聶元梓,帶領了北京大學哲學系黨總支副書記趙正義,教師楊克明、宋一秀、高云鵬、夏劍豸、李醒塵等七人,在校內大飯廳東墻上張貼出了一張標題為《宋碩、陸平、彭佩云在文化革命中究竟干了些什么?》的大字報,
這張大字報先是在北大校園內掀起了軒然大波——北京大學學生和教師一下子貼出了1500多張大字報對之進行反擊。
斗爭的激烈程度驚動了毛主席。
毛主席給予了聶元梓七人的大字報極高的評價,說它是“20世紀60年代的北京公社宣言,意義超過了巴黎公社”。
如此一來,《紅旗》雜志社和《光明日報》,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人民日報》對于聶元梓七人的大字報進行了轉載和播發。
北京的形勢為之一變。
劉少奇為了穩定局勢,于6月3日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商量對策。
已經內定為北京市委第一書記的李雪峰認為社會主義文化戰線上的大革命已經在北京地區形成高潮,為了讓各項運動有序進行,擬訂出了8條要求,包括大字報的張貼地點,杜絕外國人參觀,不準打人、誣蔑人等等。
劉少奇不但同意了李雪峰的全部提議,還決定從中央各部委和共青團中央委員會抽調人員,組成北京新市委工作組,進駐各大、專院校。
李雪峰感激于劉少奇的支持,拍著胸脯保證說:“我一定要竭盡全力把工作做好,絕不辜負黨中央對我的信任!”
隨后的兩天,李雪峰馬不停蹄地連續召開北京市有關方面人士的會議,反復強調運動的方向。
《人民日報》則在6月4日公布了中共中央關于改組北京市委的決定。
北京新市委有八個人是從外地調入的,如調中共中央華北局第一書記李雪峰兼任北京市委第一書記外,調吉林省委第一書記吳德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其他的六人人則是從山西和華北局調來的,包括《山西日報》的吳象和山西團省委書記李立功等。
劉少奇對北京新市委寄予了厚望。
他在私下里對吳德說:“這下好了,你們八個都是大能人,這次聚在一起工作,希望你們放手演一出現代的《八大錘》。”
《八大錘》是著名的京劇傳統劇目,取材于《說岳全傳》,講的是岳飛和金兀術會戰于朱仙鎮,宋軍中的嚴成方、何元慶、岳云、狄雷四員大將所使用的武器都是雙錘,合在一起“八大錘”。“八大錘”用車輪戰術對付金兀術的義子陸文龍,竟然不能取勝。最后是書生王佐用苦肉計策反了陸文龍,宋軍才取得了朱仙鎮大捷。
由此可知,劉少奇用“八大錘”來比喻吳德等八個人其實并不貼切,因為“八大錘”其實只指四個人。
另外,京劇用《八大錘》來作為劇目名,但“八大錘”在戲中所起的作用并不重要。
不管如何,劉少奇既然對吳德這樣說了,吳德深感責任重大,把劉少奇這番話原封不動地轉述給了另外的七個人。
李雪峰到北京大學講話時,就公開對全校師生說:“這一回,我們幾個人在打倒北京舊市委以后,到北京來,就是要演出一場《八大錘》,主持新市委的工作,演得好不好,由你們來打分。”
而經周恩來親自批準,中央又從空軍、海軍及其他單位不斷調人,前前后后,調來了1萬多人,組成工作組,進駐北京名單位,受北京新市委領導。
到此,彭真經營了十幾年的北京市委算是徹底被更換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