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年,人民日報公布了一組數據:我國青少年抑郁檢出率高達 24.6%。
單說數字百分比大家可能不太敏感,但如果換成這種說法——「大約每4個孩子里,就有一個檢出抑郁」,是不是就足夠觸目驚心了?
之前,一聽說抑郁,會覺得這種事情離我們很遠。但這兩年,抑郁的孩子,越來越多。
一個中學老師說,她們班現在就有2個孩子確診了抑郁,一個中度抑郁,一個輕度抑郁。
她和家長,給了這2個孩子「高度的自由」:每天想幾點到校,就幾點到校;作業完不成,上課不認真聽講,也不會去管。
孩子本身已經足夠焦慮,他們生怕任何一點加碼,都會讓孩子承受不住。
孩子將來走到哪,將來成就如何,要看抑郁控制情況,一切都是個大未知數。
孩子還未成年,精神卻已經不堪重負,這不得不說是一種悲哀。
高抑郁率的背后,是一個個被日常焦慮情緒綁架的無辜孩子。
我的一位對兒童心理非常熟悉的朋友就提過,在他看過的孩子里,很多都經常說5句口頭禪:
煩死了/愁死了/累死了
充滿無力感,有些孩子很暴躁,有些孩子是心力交瘁。
真沒意思
干什么都沒有精神、提不起興趣。
我沒胃口/不想吃東西
經常性的食欲不振,可能是身體發出的信號。
我真沒用/都是我不好
沒有自信心,對自己和人生感到失望,容易習得性無助。
我睡不著/總夜里被噩夢驚醒
經常性的失眠,很可能是心理壓力過大導致的,也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學習效率。
這些負面情緒,它們看不見摸不著,卻附著在孩子身上,影響他們的成長質量,甚至有一天會突然壓垮孩子。
美國心理學博士布麗吉特·沃克在《幫孩子擺脫焦慮》這本書中說:“孩子大部分的負面情緒,都跟焦慮有關。”
焦慮,會以五花八門的方式在孩子身上體現,像壓抑、逃避、害羞、叛逆、悲觀甚至缺乏自信、生氣等情緒反應,都是孩子們應對焦慮的方式。
這些情緒,看似都是平常情緒的反應,但它們最大的害處是:
都不太容易被發現,并且它們不會隨著孩子成長消失。積少成多后,它們要么侵襲孩子身體,要么腐蝕孩子精神。
孩子學習、成績都很重要,但讓孩子在情緒上保持「日常健康」,也是父母們需要學習的內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