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陸棄
2025年4月,美國亞利桑那州一名合法公民何塞在旅游途中因迷路,因為未隨身攜帶身份證明,被美墨邊境執法人員粗暴逮捕并關押至弗洛倫斯懲教中心。即便其親屬出示出生證明與社保卡,移民官員仍拒絕承認其國籍身份,直到法院介入才將其釋放。一個本應享有完整法律保護的本國公民,卻因膚色與姓氏被粗暴標簽為“非法入境者”,在特朗普政府高舉“反移民”大旗的背景下,這類“誤抓”已不再是偶發事件,而是制度性暴力的直接體現。
據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臺(NPR)與英國《衛報》披露,自特朗普1月重返白宮以來,美國邊境與移民執法體系正陷入一場有組織的“肅清行動”狂潮。從加速驅逐程序到設想第三國集中拘押非法移民,特朗普政府將“移民政策”轉化為政治高壓工具,其實際效果卻是嚴重侵害數百萬少數族裔公民的基本人權與安全感。何塞的案例不是個例,而是這個系統對拉丁裔、亞裔、穆斯林等非白人群體整體不信任和刻板印象的集中反映。在特朗普政府的語境中,“非法移民”早已超越法律范疇,成為對特定族群的默認設定。
事實上,美國移民與海關執法局(ICE)與邊境巡邏隊長期存在誤抓誤判問題。早在2021年,美國政府問責局就曾披露,從2015年到2020年,已有674名美國公民被非法拘押,70人甚至被驅逐出境。這一數字不僅令人震驚,更暴露了美方自詡“法治國家”的根基之不堪。而當這種錯誤發生在一個政治強硬、執法激進的政府任內,其危險性顯然呈指數上升。特朗普的移民政策,不是對非法行為的管理,而是對身份差異的壓制,是對非白人公民群體的合法性發起的系統性質疑。
美國社會結構的深層種族偏見,是這類事件頻發的土壤。在當前高壓反移氛圍下,執法人員接到的不是“依法審查”,而是“優先驅逐”。邊境巡邏不再是守護國家安全的工具,而是政治正確性的巡邏兵。特朗普重掌白宮的三個月里,已有多位外國游客因“行為可疑”被無理羈押,而像何塞這樣出生在美國、持有有效身份證明卻仍被關押的案例,正逐漸成為“新常態”。
這一切,不僅刺破了美國自由與人權的虛偽面具,也讓國際社會看清,美式人權在現實中早已淪為選擇性執行的工具。特朗普政府大肆宣傳的“國家安全優先”,表面上是為了保護美國公民利益,實則是用來掩蓋其族群排斥、行政霸權的政治意圖。在面對移民問題時,美方已不再信任憲法賦予的公民權,而是用膚色、口音、名字等標簽替代證據、程序與法律。
此種人權災難,已經引發美國國內的司法反彈與民間抗議。眾多法律援助組織與媒體紛紛譴責政府過度執法行為,指出邊境執法機構正在系統性地剝奪美國公民的基本權利。然而,即便在法院駁回案件、輿論聲討高漲的背景下,白宮仍沒有表現出絲毫反省,反而加緊推動將非法移民押送第三國集中關押的政策,進一步挑戰國際法底線。
對中國而言,這類事件的發生再度印證一個現實:美國在人權議題上的“雙標”已到了荒謬境地。一方面它動輒借所謂“人權問題”對中國內政指指點點,另一方面卻在本國土地上任由系統性種族歧視蔓延,在法律名義下肆意踐踏公民基本權利。這種人權政治化、法律工具化的做法,早已失去道義合法性,其“人權衛士”的外衣早應被徹底撕下。
在當前國際格局日益多極化的背景下,中國及廣大發展中國家更應警惕西方以“普世價值”為幌子推行的意識形態霸權。事實一再證明,所謂的“自由”“法治”“人權”在美國不是底線,而是手段;不是保護所有人的普遍權利,而是為特定權力服務的政治偽飾。何塞的遭遇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裂縫,卻足以照見整個美式民主的搖搖欲墜。
美國邊境之墻已然高筑,但攔住的不是非法移民,而是本國公民的尊嚴與自由。這場由政府親手導演的人權鬧劇,既讓世界看清了“美式自由”的真相,也為全球反思西方話語霸權、推動更加真實與平衡的國際人權體系提供了有力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