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終于開始閱讀《西游記》,為了讓自己感悟更深刻,索性寫一個系列的讀后感,在寫作中細嚼慢咽。希望和熱愛此書或正在閱讀此書的書友們多多交流。
不知道大家初看《西游記》的最大感受是什么?反正我是被吳承恩的想象力震撼了。
開篇寫孫悟空的出身,吳承恩的描述真的絕!
孫悟空生于東勝神洲傲來國的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龍,自開清濁而立,鴻蒙判后而成。”
在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中,“十洲”“三島”常常用來形容神仙居住的地方。
十洲即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長洲、元洲、流洲、生洲、鳳麟洲、聚窟洲。在部分神話體系中,玉皇大帝就居住在瀛洲。神仙住地已經(jīng)不凡,可花果山還是它們的“祖脈”。
同樣的,“三島”一般指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島,是道教神話體系中的重要仙境。“來龍”在風水學和古代地理觀念中,指山脈的走勢和起源。三島再怎么鐘靈毓秀,追根溯源,靈氣源自花果山。
這種寫法非常聰明,就像孫悟空和妖怪們打嘴仗常用的那句:我的兒,我是你孫外公。
壓人一頭的排面一下就有了。
所以說吳承恩是懂鋪墊的,一句話就把孫悟空的出生地描繪得非同凡響。
接下來,吳承恩對花果山的大段描述,更是讓人拍案叫絕。
花果山絕不是86版《西游記》展現(xiàn)的那樣普通,當然,要還原書中所寫的花果山,必須借助特效,86版從技術上根本達不到。
遺憾的是,就算現(xiàn)在特效技術發(fā)展很成熟了,依然沒有一部西游影視作品,展現(xiàn)出了花果山的美。
“勢鎮(zhèn)汪洋,威寧瑤海。勢鎮(zhèn)汪洋,潮涌銀山魚入穴;威寧瑤海,波翻雪浪蜃離淵。木火方隅高積土,東海之處聳崇巔。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鳳雙鳴;削壁前,麒麟獨臥。峰頭時聽錦雞鳴,石窟每觀龍出入。林中有壽鹿仙狐,樹上有靈禽玄鶴。瑤草奇花不謝,青松翠柏長春。仙桃常結果,修竹每留云。一條澗壑藤蘿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會處擎天柱,萬劫無移大地根。”
這段文字的畫面感太強了。崖上、削壁前、峰頭、石窟中、林中、樹上……思緒跟著這些方位名詞游走,頭腦里就會浮現(xiàn)出一座立體而鮮活的靈山。
靈山上,祥瑞們個個悠然自得。吳承恩用的動詞也很傳神。“彩鳳雙鳴……麒麟獨臥……”,神龍緩緩從石洞游進又游出。
在如此神奇的山上,有一塊仙石。它長這樣:“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圍圓。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圍圓,按政歷二十四氣。”
很多作者寫一個非凡生命的降臨,都會用集天地精華孕育而成,云云。這樣寫沒有細節(jié),用詞再華麗,氣氛烘托得再到位,都不如吳承恩的言之有物更有沖擊力。
仙石三丈六尺五寸高,剛好對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一年有365天,象征著它與天地運行的基本規(guī)律相契合。
二丈四尺圍圓,則按政歷二十四氣,二十四節(jié)氣是農(nóng)耕文明對自然規(guī)律的總結,關乎萬物生長榮枯,仙石尺寸與之對應,意味著它能隨季節(jié)更迭吸納天地精華。
仙石的這個形狀,完全就是天地按照自身節(jié)奏精心設計的。
接下來,吳承恩又寫道,仙石“上有九竅八孔,按九宮八卦”。
“九竅”在中醫(yī)概念中,指的是人面部的七竅(雙眼、雙耳、雙鼻孔、口),加上下體的“水道”(尿道)和“谷道”(肛門)。而動物因“水道”和“谷道”為一體,所以只有“八孔”。
九宮八卦則出自《易經(jīng)》。
九竅八孔按照九宮八卦排列,意味著這塊仙石蘊含著天地間的神秘力量和宇宙秩序,與天地自然的運行規(guī)律緊密相連。它吸收著天地間的靈氣,順應著陰陽五行的變化,暗示了孫悟空的誕生是天地造化的結果。
至此,吳承恩完成了孫悟空出生前的所有鋪墊。如果你是第一次看《西游記》,此時的胃口應該已經(jīng)被高高吊起來了。
天地這樣煞費苦心,究竟在制作一個怎樣的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