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網
4月22日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宣傳主題是“珍愛地球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中交四航局多措共舉打造綠色生態工程,助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展現出央企的責任與擔當。
打造拉美典范工程 繪就一帶一路“綠色港口畫卷”
在秘魯錢凱港,只見一座現代化港口拔地而起,排列整齊的藍色岸橋正繁忙運作,迎來送往世界各地的貨物。不遠處的錢凱港海域碧波蕩漾,海灘上海鳥、海豹和秘魯企鵝等稀有物種時而棲息,毗鄰的錢凱濕地綠意盎然,水鳥翩躚而至,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畫卷徐徐鋪開,而這,正是中交四航局建設者與各方攜手,努力守護的成果。
由中國港灣-中交四航局聯合體承建的秘魯錢凱港是中國和秘魯共建“一帶一路”重要項目,同時也是南美首個智慧港口和綠色港口。項目毗鄰的錢凱濕地是重要的鳥類棲息地,周邊海域是海豹、企鵝等海洋動物的家園。如何既能高效推進項目施工建設,又守護好當地的濕地資源和海洋資源,成為工程師們從進場開始便高度重視的課題。項目團隊努力把綠色發展理念貫穿工程的每個環節:研發智能移動打樁平臺,避免海水上涌造成污染,并減少項目非工程結構鋼材料投入;引入新的振沖工藝處理地基,有效控制噪聲和粉塵污染,將工期縮短近一半時間;推進廢水循環利用,降低耗水量超25%;聘請當地的生物、環保專家,組建專業的環保團隊,成立動物救助辦公室,常態化做好海洋和濕地生態保護工作;委托第三方權威機構開展水質、噪聲和鳥類種群等監測,及時掌握生態環境狀況……
此外,項目團隊還積極開展“世界濕地日”、“世界海洋日”等環保節日主題活動,配合當地市政廳、海事局、社區等對周邊濕地環境進行維護,設置環保標志、標牌;邀請當地民眾及學生群體共同了解、學習、保護當地濕地生態。一系列舉措下來,錢凱港濕地環境不僅沒有受到影響,如今還成為了當地人競相打卡的“網紅”點?!爸袊藖淼竭@里,用實際行動保護著美麗的錢凱?!碑數睾J戮志珠L古斯塔沃曾高度贊揚中交建設者的辛勤付出。
不僅要守護好錢凱港濕地的生態環境,項目團隊還積極做好當地動物資源的保護工作。自開工建設以來,項目配合當地有關機構積極開展動物援救工作,發現并救助受困秘魯企鵝2只、海豹7只以及多種飛禽和海洋生物?!敖ㄔO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全力以赴實現‘讓海水更清、天空更藍、動物更親、錢凱更美’的綠色工程建設目標?!睍r任項目相關負責人劉軒源介紹道。
秉持綠色施工理念 溫情守護白海豚生存家園
在浩瀚的伶仃洋海面之上,三五成群的中華白海豚依稀可見,它們時而隱入海中,時而浮出海面,與一旁的建成通車的深中通道相映成趣,一幅粵港澳大灣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畫卷正徐徐鋪開。
據悉,我國現存最大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中華白海豚棲息地,位于廣東省珠江口海域外伶仃島至牛頭島之間。其中,由四航局負責實施的深中通道沉管預制的沉管智慧夢工廠位于牛頭島上,肩負著深中通道沉管隧道中22個鋼殼沉管的預制任務,主要包括沉管的縱移、澆筑、橫移等關鍵工序。為把沉管平穩安放至大海深處的預定位置,項目團隊還需對海底進行處理,減少沉降。然而,對海底進行地基處理,稍有不慎將對周邊環境造成污染,影響該海域白海豚等動植物的棲息環境,如何既保護中華白海豚生存海域的生態環境,又順利將沉管“安家”在伶仃洋海底,成為亟待團隊解決的難題。
為此,項目團隊創新采取深層水泥攪拌施工工藝,不僅可以在短時間內形成高強度改良地基,更重要的是可以將海底淤泥與水泥砂漿混合形成長樁,從而有效保護伶仃洋生態。此外,為了進一步保護好白海豚的棲息海域,深中通道建設團隊還專門發明了一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深層水泥攪拌船用整船防污系統,通過這一系統可以形成兩道防污屏障,能有效防止打樁形成的污水進入海水,避免污染白海豚棲息地環境。
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繪就綠美紅海生態畫卷
由中國港灣承建、四航局負責實施的沙特紅海開發項目是沙特政府重點推進的高端旅游開發項目,屬于沙特“2023”愿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建設目標是將紅海沿岸打造成類似“馬爾代夫”的全球聞名超級觀光度假區。建設期間,項目團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用中國方案、中國智慧,精心呵護當地環境,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該項目施工的島嶼周邊分布著成片的紅樹林、珊瑚,是全球第四大的珊瑚礁生態系統--紅海珊瑚礁生態系統,同時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重要鳥類保護區,對項目建設提出嚴格的環保要求。項目團隊堅持生態優先,采用專業水質檢測浮標傳感器,實現24小時“不停工”實時監測水體酸堿度溶解氧值、濁度等水質情況數據;設置珊瑚緩沖保護區禁航區和禁錨區,有效避免船機設備對海洋造成破壞;開展紅樹林保護和移植活動,邀請第三方環保合作機構制定評審保護方案,在保護自然綠地的同時為當地增添更多生機;科學移動海鳥巢穴,滿足鳥類生存繁衍需求,同時嚴格控制施工區域的燈光亮度、照明角度,避免對島上和海中生物的作息產生影響。
如今,在平靜的西部紅海沿岸海域,湛藍色的天空映襯著蔚藍色的海洋,漫長的海岸線上三兩只海豚時不時露出海面劃出一道道美麗的弧線,隨處可見的海龜在柔軟的沙灘上嬉戲游玩。“每次看到項目有新進展,看到海里的魚和島上的鳥與我們和諧共處,就感覺我們的努力沒有白費?!表椖肯嚓P負責人薛林虎介紹道。
讓動物朋友安家更“安心”
在馬來西亞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里,中交建設者們正在修筑東海岸鐵路的路基。一群長鼻猴在附近嬉戲玩耍,它們有時穿過“安全通道”來到鐵路的另一邊,和伙伴們玩起了“捉迷藏”。中國交建馬東鐵項目總經理部四分部副經理蒙國司說:“項目部一系列保護野生動物的措施,為我們留住了這些可愛的動物朋友?!?/p>
為了深入了解周邊的野生動物,蒙國司多次帶領項目團隊和專家深入施工現場周邊的原始森林。荊棘叢生、道路險峻,大家背著儀器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前行,一手拿著鐮刀揮臂開路,一手敲擊木棒“打草驚蛇”。歷經半個多月的野外勘查作業,項目部標記出了動物可能的活動區域和遷徙路線。隨后,項目部主動邀請動物保護專家到現場“把脈問診”,為野生動物安全遷徙量身定制了7個專用涵洞,引導動物安全通過施工區域,從源頭上保障了野生動物的活動和生存空間。
雖然提前規劃修建了安全通道,但在施工過程中常有“調皮”的動物喜歡在施工區域“玩耍”。為此,項目部聯合當地專門的野生動物保護公司,為可能進入施工現場的野生動物安裝衛星定位項圈、放置感應監視器等,監測野生動物的遷徙和活動范圍,以便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項目部還與當地野生動物保護局建立了日?;ヂ摶訖C制,開通野生動物綠色救助通道,一旦發現受傷或生病的動物,可在第一時間進行救治,有力保護施工沿線野生動物的生命安全。
蒙國司自豪地介紹道:“項目部成立了宣教隊定期開展野生動物保護宣傳,監測團隊每月不定期對施工范圍內噪音、空氣、水質等進行‘監督’,讓我們的動物朋友安家更‘安心’,這些都是中交建設者認真履行社會責任重要舉措?!?/p>
為世紀運河魚兒打通“回家路”
平陸運河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建設的第一條江海連通的大運河,也是西部陸海新通道的骨干工程。由四航局承建的青年樞紐工程是平陸運河規劃三座梯級中的最下游梯級,通航建筑物為國內首座5000噸級江海交接雙線省水船閘,也是國內在建最大互灌互泄型式省水船閘。在青年樞紐泄洪閘旁,為了保護鰻鱺、赤眼鱒等魚類洄游遷徙,項目團隊打造了一條約480米長的豎縫式魚道和鰻魚道結合的魚道,守護魚兒“回家”路。
在欽州水域,生活著河鱸、赤眼鱒、鰻鱺等多種魚類。以鰻鱺為例,每年相應季節,它們會在欽江河口區形成一年一度的鰻苗汛,鰻苗溯河而上,到欽江索餌、育肥、生長。1959年,為解決茅尾海海水倒灌、無法飲用的問題,當地修建了青年水閘,在攔截海水的同時,也導致花鰻鱺等魚類失去了洄游遷徙的路徑。
青年樞紐項目早在設計之初便開展魚道的模型試驗研究。項目團隊深入了解當地魚類的生活習性,決定為運河魚兒打造專屬的魚道。經過精密測試,項目團隊掌握了這一流域特有魚類的游泳能力參數,為魚道的設計提供了科學依據。最終,魚道采用垂直豎縫式魚道和鰻魚道結合的選型,垂直豎縫式魚道主要滿足鯪魚、赤眼鱒、河鱸等魚類洄游需求,鰻魚道則針對合浦絨螯蟹和鰻鱺等的洄游需求。
為了確保魚兒“認路”,找到專屬它們的3米進口通道。項目團隊結合專家意見,聯合設計單位對魚道進口方案認真討論研究,在進魚口軸線與河床水流夾角等方面動足了腦筋。團隊還根據水位、流速等情況,把魚道進口安排在電站尾水下游坡段的左岸側,并將鰻魚道入口段由垂直豎管改為斜坡式,增加水流推進器作為輔助設施,利用尾水的誘魚作用引導魚兒進入,守護魚兒“回家路”。同時,魚道內還設置了休息池,為魚類洄游提供了克服高低落差的便利。
如今,在平陸運河青年樞紐旁,一條480米長的魚道蜿蜒于欽江之畔。這是國內首條為合浦絨鰲蟹、鰻鱺等洄游生物設計的專用通道,它讓中斷半個多世紀的“回家之路”——生態鏈條重新接續。魚道不僅為下游魚類的洄游提供了路徑,而且有助于該地區的魚類基因交流,對保持水生動物的穩定、做好生態保護都有著積極意義。
未來,中交四航局將繼續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綠色施工原則,將生態保護理念融入項目建設及施工管理全流程,探索出與不同生物物種、不同生態系統的和諧共生之路,為傾心守護地球家園貢獻“四航”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