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字號本該是品質的代名詞,結果現在卻有不少“老字號”片面宣傳“資歷”,完全忽視品質,砸自己招牌!
王致和作為咱們國家實打實的百年老字號,靠著絕佳的口味和價格一度紅遍大江南北,成了陪伴不少人長大的“標配下飯菜”,但就是這么個人盡皆知的品牌卻慢慢淡出大眾視野,銷量下跌、無人問津、公司虧損,網友風評更是一塌糊涂。
百年老字號王致和究竟怎么了?它真的“變味”了嗎?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及文內
要說大家熟悉的調味料,“王致和”肯定榜上有名,就像“老干媽辣椒醬”,作為百年老字號的王致和儼然已經成了無論老少的共同記憶。
在那段風靡全球的日子里,生活條件沒現在這么好的時候,一筷子腐乳、一碗粥、半個饅頭就是一頓飯。
即使物質條件相當充足的今天,王致和也有一大票“粉絲”,掰開熱騰騰的饅頭,在里面夾上半塊腐乳,用筷子抹開,吃到嘴里的感覺也不亞于吃上肉,哪天早上起來晚了,或者不想做飯了,熱個饅頭夾點腐乳完全能當主食。
除了口味,王致和這個品牌本身的故事也充滿傳奇色彩。
據說品牌創始人是清朝一位安徽的舉人,他立志考取功名,進京趕考卻落了榜,一腔熱血落空不說,身上的盤纏也所剩無幾,根本不夠回家。
無奈之下,王致和只能被迫滯留京城,靠著兒時做過的豆腐生意,擺攤為自己謀口飯吃。
要放在現在,王致和也妥妥的算是勵志人物了,他一邊賣豆腐糊口,一邊也沒忘了讀書考學。
一個盛夏,他的豆腐沒有完全賣出,為了防止變質,王致和用防腐的鹽將豆腐腌起來密封保存,準備第二天再拿出來。
結果王致和一心備考,就這么忘記了那幾塊豆腐,等到考學再次落榜,他重新撿起豆腐生意時已經到了深秋。
他終于想起了那幾塊豆腐,連忙打開時撲面而來就是一股惡臭,王致和定睛一看,豆腐已經變成了古怪的青色。
圖片加載中…
但即使這樣他也舍不得浪費,再加上又確實沒見過這樣的豆腐,于是便壯起膽子嘗了一口。
誰知道就是這么一口讓他發現這惡臭難聞的豆腐吃起來竟然別具風味!他連忙給街坊鄰居都試了試,大家無不贊不絕口。
之后“王致和臭豆腐”聲名鵲起,傳進宮里又傳遍大江南北,如果從那時候開始計算,這一牌子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在老字號中也稱得上是最老的一批。
圖片加載中…
可是現在卻很少有人買王致和的產品了,超市中的整齊地擺著臭豆腐、白腐乳、玫瑰腐乳,貨架前卻少有人問津。
不止大家的主觀感受,數據表現出來的客觀事實也的確是如此,王致和銷量逐年下滑,甚至一度到了讓背后的公司“二商食品”虧損的程度。
圖片加載中…
明明在網上做自媒體、拍“手工自制霉豆腐”的都能有不少人購買關注,為什么大家面對行業元老王致和卻興致缺缺呢?
如果看二商食品的財報就會發現,自從網絡直播平臺興起后他們的營銷額就在走低,最嚴重的2015年甚至一年出現了八千多萬的虧損。
這很顯然與二商沒有趕上“互聯網平臺”、“直播帶貨”的風口有一定關系,但相比真正的問題,沒有趕上時代東風可算是太微不足道的問題了。
圖片加載中…
曾經王致和腐乳完全可以說成是行業內頂尖的典范,制作調味品時用的豆腐經過兩個小時研磨,歷經足足二十多道工序,整整一百天的自然發酵,最后才得到那塊美味下飯的腐乳。
但這種頗具“匠心”的方式顯然已經有點跟不上人的生活節奏和王致和背后老板的收益需求了。
于是到2013年,王致和實現了全套生產流程自動化,那些“人工研磨”,那些“自然發酵”,都被大機器流水線推進了歷史。
一起被推進歷史的還有王致和腐乳享譽全國的名聲。
圖片加載中…
“改良”后的王致和腐乳質量出現斷崖式下跌,臭豆腐外皮與里面的豆腐完全分離,外皮很厚,夾雜著未融化的大顆鹽粒,內里空虛,軟爛到難以用筷子完整地夾起來。
這么下來王致和可謂是口感味道盡失。
圖片加載中…
但質量下滑的同時,王致和品牌的價格卻持續走高一路上漲,最后成了現在這種“又貴又難吃”的狀態。
也難怪王致和口碑下跌如此嚴重,從曾經的明星產品變得無人問津了。
圖片加載中…
其實真要說的話,作為消費者的我們又有多少人買東西會瞄準品牌而不是瞄準質量呢?哪怕是挑選品牌,最初也一定是因為“這個品牌質量好”。
百年品牌、底蘊深厚、文化傳承......等等這些一切對我們而言完全是一種錦上添花的稱號,而不是我們選擇什么東西的理由。
圖片加載中…
很多消費者不懂什么“某某大豆種植園”、“某某發酵工藝”、“某某匠心凝聚”,面對食物,消費者唯一在意的兩點就是是否安全以及是否好吃。
如果做不到在口味上下功夫,其他地方再怎么吹得天花亂墜,消費者也不會為此買單。
圖片加載中…
在難看的銷量下,王致和也開始為自己尋找出路。
一方面它回歸了一部分曾經的制造工藝,另一方面又拓展了許多新的業務,從單純的制作臭豆腐、腐乳等等擴展出了料酒等其他調味品生產線。
圖片加載中…
同時王致和也在積極尋找年輕人可能會感興趣的東西,例如吉祥物設計、非遺文化、直播帶貨平臺現在也可以看到他們的身影。
可以說為了扭轉品牌現狀也是做了相當大的思考和努力了。
在這一系列操作下,王致和銷量回升,在連續虧損后終于扭虧為盈。
但是話還是那句話,理還是那個理,王致和本質上還是食品商家,不是藝術文化IP,如果口味不做改良,在其他地方再怎么下功夫也只是螳臂擋車。
屏幕前的你對此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