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十五運會廣東賽區執委會
■曉銀■中國經濟時報記者 姜業慶
4月15日,廣州發布14項十五運會和殘特奧會廣州賽區科技創新應用項目。
在14個科技創新項目中,11項深度集成人工智能技術,覆蓋率達78.6%。廣州市科技局副局長孟徽向記者介紹這些科技賦能的具象化成果時提到,這批項目將創造多個“首次”紀錄,如AR數字人民幣、元宇宙全運村等均是首次應用于全運會上,“數字人志愿者”在志愿服務領域首創應用。
在啟動儀式現場,趣丸科技展示的24小時在線的AI數字人志愿者成為焦點。趣丸科技基于自研的MaskGCT語音大模型與Kiss3DGen三維生成大模型,打造全國首個大型賽事“數字人志愿者”體系,該系統可降低30%人力成本,服務響應效率提升50%,在賽事咨詢、多語種翻譯等場景實現為超百萬人用戶提供在線賽事服務咨詢。
從數字人志愿者的多模態交互,到電纜隧道的無人化巡檢,人工智能深度滲透賽事、場館服務場景,這些技術突破絕非偶然。
廣州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向一流的科創資源要支撐,以未來產業破局新舊動能轉換,廣州積極搶抓人工智能發展機遇,聚焦智能無人系統、具身智能等新賽道,前瞻布局6個未來產業,力爭在5—10年內實現倍數級增長,以科技創新激活現代化產業體系“動力源”。
據悉,依托大灣區全球制造中心地位,廣州企業擅長將AI技術嵌入千行百業。在汽車、商貿、生物醫藥等本土優勢產業突圍,深度參與服裝、汽車、電子等行業的智能化改造,廣州有望在“行業大模型”領域跑出“隱形冠軍”,打造垂類大模型之都。在工信部備案的大模型中,廣州已有14個大模型在列,涵蓋教育、建筑、出行、服裝等多個門類。
在這批賽事項目中,也不乏廣州領先的大模型身影。趣丸科技副總裁張順四表示,其語音大模型與三維生成大模型已分別開發出全球領先的AI產品“趣丸萬相”和“趣丸千音”,“數字人不僅是賽事助手,更是政務、文旅、傳媒等產業的服務入口。”其自動化工具和智能算法已實現快速生成高質量數字人,計劃賽后向文旅導覽、文創開發等領域推廣。
“空-地-隧”一體化無人巡檢應用則是廣州打通“海陸空”全空間智能無人體系的產業縮影。從全球首個四證集齊的領先eVTOL企業,到全球首個Robotaxi上市企業,再到海底7000米的智能無人系統,廣州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開放城市應用場,為一個個干預創新的企業迎來了發展先機。
從“賽時應用”到“賽后轉化”,廣州正將賽事“首試首用”的應用場,打造成產業升級躍遷的試驗場,以“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繪出“智慧城市”未來。
據廣州市科技局介紹,14個項目中,有10個來自廣州本土企業或科研單位。前期,廣州賽區執委會組建科技專班,由市科技局牽頭,通過“訂單式”精準對接開展項目征集,立足灣區、面向全國進行技術掃描,并通過嚴格篩選論證,最終從數百項申報方案中脫穎而出這批“科技尖兵”。在市科技項目支持下,將結合賽事需求進一步研發,應用于賽事,并進一步應用于城市發展。14個項目匯聚了高校、科研機構、科技企業等多元主體,既有廣電運通、趣丸等灣區科技企業,也有來自北京、上海的國家級創新團隊,更不乏香港、澳門的跨境合作項目。這種“全國智慧+灣區特色”的組合,既是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的生動實踐,也標志著廣州正從“賽事承辦城市”向“創新樞紐城市”升級——不僅是科技成果的“使用者”,更是創新生態的“構建者”。
在未來產業發展中,廣州將秉承這種依托場景應用的真實需求、精挑細選潛力項目的精神,積極培育一批種苗項目。年初,廣州市科技局局長謝明提出,“組建百億規模的廣州未來產業科技創新基金,打造百個首試首用示范應用場景,培育百家科技領軍企業”。
謝明表示,建立“科學家+企業家+投資家”協同的前沿技術發現機制,發掘一批顛覆性創新成果,謀劃一批引領性重大產業項目,布局一批未來產業先導區,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推動未來產業規模倍數級增長,是廣州下一步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的切實路徑。
總 監 制丨王 輝車海剛
監 制丨陳 波 王 彧 楊玉洋
主 編丨毛晶慧 編 輯丨蔣 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