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30年位于江南地區的蘇州是一幅怎樣的畫面呢?本文9幅來自于《亞細亞大觀》的民國老照片,詳細地記錄了90多年前,一個民國30年代初期的蘇州古城。此外本文加入一張繪制于1938年的蘇州地圖進行說明。
昔日的蘇州古城
即使是百年之前,“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依然適用。馬可波羅來到中國后,在游記中就詳細記錄了幾百年前元朝時期的蘇州一帶,他提到最多的就是這里的美麗風景與繁華,并且這里還是盛產美人的地方。
下文的照片即為90年前由外國旅人鏡頭下所記錄的民國蘇州城。
1938年蘇州地圖
1930年的蘇州紀行
滄浪亭
歷史可以追溯到北宋慶歷年間的滄浪亭,即便是在深秋之下,也可體驗到江南園林特有的美。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畫面中此時的滄浪亭當時是蘇州的美術專門學校。
1938年滄浪亭地圖
楓橋
提起楓橋,人們會不由自主地聯想到千年之前詩人張繼在這里有感而發,作成了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
時過境遷,寒山寺的鐘與鏡頭中所見楓橋早已非當年原物。旅人能只能在這個秋日的午后,遙想詩人當年的所見之景了。
虎丘云巖寺塔
提起云巖寺塔,人們聽到更多的則是虎丘和虎丘塔。這里原本是2000多年之前吳王闔閭的葬身之地,寺院則是唐朝時期才建立的,幾度被毀又幾度重修。畫面中院落的規模已經難以尋覓其全盛時期的蹤跡。
1938年地圖中的虎丘與蘇州城
北寺塔
除寒山寺之外,北寺塔也是旅人提到蘇州會首先聯想到的事物。最早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東吳的報恩寺,千年過后,畫面中所能看到的為明萬歷十五年所建造的塔身。登塔而上,民國蘇州城的景色便可以一覽無余。
1938年北寺塔地圖
高義園
這里的景致在江南地區也難得一見。照片的數十棵樹齡都在好幾百年以上的楓樹,每到深秋楓葉掉落之際,這里更是美不勝收。
無名亭子
蘇州的美不在于高聳的寶塔,也不在于有名的寺院,而在于平原上被河流所包圍的本身。這個位于蘇州郊外的庭院并沒有自己的名字,但在秋日起霧的晨光中,宛如置身于仙境中的庭院若隱若現。
無梁殿
無梁殿這座一根木材都沒有用到的大殿,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400多年前的開元二十六年的開元寺。可惜的是,清朝咸豐年間由于火災,原本的寺院早已不存,只留下了鏡頭中的這座大殿。
山境清閑
此時小河的水已經快要干涸,十一月深秋的寒風中,樹葉蕭蕭落下。這里便是支硎古剎。根據記載,東晉高士支遁曾在此隱居。畫面中,一棵已有200多年梅花樹正矗立在門前。
結語
如今整整90年已經過去。同樣是蘇州,同樣是11月的秋日,與90年前的蘇州古城相比,這里已經變了一番天地。但即便如此,我們依然可以在前人留下的舊照中,回憶那個曾經的江南水鄉——蘇州古城。
歡迎關注小郭曾曰號,更多內容可在個人主頁內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