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放大招,想拉全球圍堵中國,最近美國經濟亂成一鍋粥,股市崩、物價漲,特朗普急了,打算用關稅豁免當誘餌,逼各國跟中國斷貿易往來,孤立中國。
中方直接放硬話:誰敢配合美國,必將重拳反制。現在各國都捏把汗,一邊是中國這個全球供應鏈大佬,一邊是美國的市場壓力,到底站哪邊?
文案|編輯:清
美國經濟最近跌入谷底,物價像坐火箭一樣往上竄,超市貨架空蕩蕩,股市兩天內蒸發了幾萬億美元,波音公司因為中國訂單停擺,股價一天就跌了12%,農產品沒人收,藥品和半導體也頻頻告急,關鍵礦產更是捉襟見肘。
這些麻煩都指向一個源頭:特朗普的關稅戰,這場仗打得美國自己先傷痕累累,國內民眾怨聲載道,抗議活動此起彼伏,政府的信譽也跌到歷史低點。
為了扭轉局面,特朗普把目光投向全球,他想了個招:用關稅豁免當甜頭,誘惑各國跟美國一起對付中國,具體來說,美國開始在對外談判中加條件,只要哪個國家愿意配合制裁中國,限制跟中國的貿易,美國就給它關稅優惠,甚至可能免掉部分關稅。
這招很明顯是想拉幫結派,把中國孤立起來,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中國是全球供應鏈的核心,掐斷中國的貿易線,就能逼中國在談判桌上低頭。
這策略一出,全球貿易圈炸開了鍋,美國先是放風,打算對所有跟中國合作的國家的商品加稅,逼它們選邊站,消息傳出后,一些國家開始動搖,畢竟誰也不想平白無故被美國關稅砸得頭破血流。
特朗普政府還特意挑了幾個重點目標,比如歐盟、日本、韓國這些跟美國貿易往來大的國家,打算拿它們開刀。歐盟每年跟美國貿易額超過1.5萬億歐元,日本的汽車、韓國的手機和造船業都指望美國市場,這些國家要是被美國關稅豁免誘惑,確實可能動心。
但這招真管用嗎?未必,美國自己的麻煩已經讓特朗普焦頭爛額,關稅戰剛打響,美國經濟就先遭了殃,數據顯示,特朗普每天想靠關稅賺20億美元,但實際每天收的關稅不到5億美元,反而讓美國市場損失慘重。
企業破產潮初現,供應鏈斷裂,民眾生活成本飆升,特朗普的激進政策讓美國國內的不滿情緒像火山一樣噴發,國際上,各國也看清了美國的窘境,特朗普的信譽早就透支,他這套施壓策略能不能成,還得看各國買不買賬。
面對特朗普的全球圍堵,中國沒半點退讓的意思,商務部直接放出狠話:誰要是敢配合美國損害中國利益,就別想輕易過關,這話說得擲地有聲,擺明了中國不怕硬碰硬的架勢,中方還明確表態,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任何試圖通過向美國低頭來換取好處的國家,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中國的底氣從哪兒來?簡單說,經濟實力。中國制造業占全球的31.6%,換句話說,全球三分之一的商品靠中國生產,120多個國家把中國當最大貿易伙伴,遠超美國的40多個。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無人能替,從原材料到半成品再到最終產品,中國的角色不可或缺,哪個國家要是跟中國脫鉤,等于跟三分之一的商品供應說再見,實體經濟得直接趴窩。
中方不僅靠實力說話,還早早做好了準備。新華社早就點明,北京對特朗普的貿易戰早有預判,對可能帶來的沖擊也估算得清清楚楚,應對措施準備得又快又全。無論是反制關稅、調整供應鏈,還是鞏固跟其他國家的貿易關系,中國都打好了提前量,特朗普想靠關稅逼中國讓步,但中國擺出的持久戰架勢,明顯讓美國更吃不消。
中國的強硬姿態還起了震懾作用,特朗普想拉各國圍堵中國,但中方的警告讓不少國家冷靜下來,畢竟跟中國翻臉的成本太高,而美國給的關稅豁免只是短期甜頭,長期看未必劃算。中國還通過一系列合作協議穩住關鍵伙伴,比如跟越南簽了新協議,鞏固了供應鏈關系,這種軟硬兼施的策略,讓想倒向美國的國家不得不三思。
特朗普的施壓和中國強硬反制,把全球各國推到了十字路口,到底站哪邊,各國都在算自己的賬,權衡利弊,日本和韓國,這兩個國家跟美國市場關系密切,日本汽車、韓國手機和造船業都靠美國賺錢,日本新上任的領導人甚至放出風聲,只要特朗普不加關稅,日本愿意談條件。
韓國雖然沒明說,但也在觀望,畢竟美國市場對它太重要,不過,日韓現在沒急著表態,很大原因是中國的存在。中國是兩國的最大貿易伙伴,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特朗普現在忙著對付中國,暫時沒精力收拾日韓,這讓兩國有了喘息空間,短期內更傾向于觀望。
歐盟的情況更復雜,作為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之一,歐盟每年對美出口占美國進口的15%,汽車、機械、藥品等都是大頭,歐盟已經開始跟特朗普政府談條件,試圖用談判換取更多關稅優惠。
特朗普為了集中火力對付中國,很可能給歐盟開出更低的關稅條件,如果歐盟覺得這買賣劃算,不排除會限制跟中國的貿易,不過,歐盟也清楚,跟中國脫鉤的代價不小,中國的市場和供應鏈對歐盟企業同樣關鍵,所以歐盟現在還在試探,爭取兩邊都不得罪。
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的立場更偏向美國,澳大利亞一直跟在美國后面跑,最近還計劃收回被中國租用的達爾文港,擺明想給美國表忠心,美國在澳大利亞有駐軍,兩國關系鐵,特朗普如果給點關稅甜頭,澳大利亞配合的可能性不小。
菲律賓就更不用說了,早就習慣當美國的馬前卒。特朗普加了菲律賓的關稅后,菲律賓沒吭聲,但如果美國給點好處,菲律賓很可能跳出來帶頭反華。
越南的處境有點兩難,它最近跟中國簽了合作協議,供應鏈高度依賴中國,中國的強硬態度也讓越南感受到靠山的存在,但美國市場對越南同樣重要,越南的“竹子外交”講究靈活,短期內可能繼續跟中國合作,但如果美國市場壓力太大,越南也可能搖擺。
還有一些中小國家,比如立陶宛、意大利,甚至英國、法國這些國家,可能因為地緣政治或經濟壓力,跟著美國走幾步,立陶宛之前就因為臺灣問題跟中國鬧過矛盾,意大利和英國也在跟特朗普接觸,試圖談點優惠條件。這些國家的動作雖然影響有限,但也可能給中國添點麻煩。
不過,全球大多數國家現在還是選擇觀望,原因很簡單:中國的供應鏈地位太關鍵,而美國的關稅戰已經把自己搞得焦頭爛額。英國最近就明確表態,不想跟中國脫鉤,因為跟中國斷鏈等于讓自己的商品供應斷檔。
其他國家也看清了,站中國這邊可能得罪美國,但美國現在是四面樹敵,關稅戰把所有國家都得罪了,站中國不怕被孤立。反過來,站美國就得跟中國翻臉,制造業和商品消費得直接崩盤,風險太大。
特朗普的關稅戰還在繼續,但他能拋的籌碼越來越少,美國經濟撐不了多久,特朗普的激進政策正在讓美國自己先倒下,各國現在都在等,盯著中美這場博弈的下一步,中國擺出了持久戰的架勢,準備充分,底氣十足,全球的目光都聚焦在這場較量上,接下來的動向,取決于各國最終的選擇。
參考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