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著名戲劇家吳祖光用雋永深長的筆墨寫下代表作之一《風雪夜歸人》。上世紀50年代,北京人民藝術劇院曾把《風雪夜歸人》搬上舞臺,幾十載歲月流轉,經典的光芒從不磨滅,4月25日至5月11日,《風雪夜歸人》將作為北京人藝“經典保留劇目恢復計劃”的開篇之作、人藝今年第一部新排大戲在首都劇場迎來首演。眼下,劇組正在進行最后階段的合成排練。
《風雪夜歸人》合成排練現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非攝
在《風雪夜歸人》的故事中,魏蓮生是聯結眾多角色的錨點,他出身梨園,因此,《風雪夜歸人》的戲曲元素格外濃厚。北京人藝院長、《風雪夜歸人》藝術指導馮遠征曾透露,這部作品之所以多年未排,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演員中沒有魏蓮生的合適人選。這一次,飾演魏蓮生的劉恒來自北方昆曲劇院,排練現場,雖然服裝、化妝還沒有完全到位,但從飄逸的長綢舞、雅致的舉手投足中,已經看得出劉恒身上流露的那份契合魏蓮生的氣度。
《風雪夜歸人》合成排練現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非攝
“從開始排練到現在,劉恒一直很刻苦,現在他在臺詞等各方面的表現已經越來越接近一個話劇演員。”馮遠征說。劉恒的昆曲功底在《風雪夜歸人》中大放光彩,馮遠征劇透,劇中,劉恒和飾演女主角玉春的陸璐會有一段非常漂亮的舞蹈,“這段舞蹈必須要用旋子、筋斗等昆曲的元素來表現,完成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為了演出戲曲的韻味,劇組里不少演員下足了功夫:從前學舞蹈的陸璐一改跳舞時的盡興肆意,從“放”到“收”的轉變著實讓她“難受”了一把;飾演過氣名角李蓉生的梁國棟苦練板鼓,小小一面鼓皮要敲得不外行,梁國棟每天都在用功……
《風雪夜歸人》合成排練現場。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方非攝
在舞臺呈現上,《風雪夜歸人》也與戲曲蘊含的中國式審美一脈相通,大寫意的基調籠罩全場,斜倚的樹枝、朦朧的紗帳、簡潔的桌椅、矮矮的院墻勾勒出精簡詩意的空間。馮遠征半玩笑地對負責舞美設計的常疆說,要“少花錢,多辦事”,北京人藝的舞臺常給人以厚重之感,“我們想突破這種印象,讓舞美輕盈起來。”《風雪夜歸人》效仿戲曲的“守舊”(即底幕、堂幕等舞臺裝置),布設了六七層幕布,再加上光影的點綴雕琢,“軟景”的大量運用成為這個版本的一大亮點。
讓一部問世于數十年前的作品面對今天的觀眾,“我們想盡量用現代的方式來解讀。”馮遠征說,在北京人藝“經典保留劇目恢復計劃”中,新釋與復原并存,不同于《風雪夜歸人》,“計劃”的第二部作品《駱駝祥子》將完全遵照梅阡導演在1957年呈現的版本,“無論是布景服裝,還是光效音響,都會原汁原味地搬上舞臺,沒有那么強的形式感。年輕演員將通過這次演出,了解老人藝的前輩如何演繹一部作品,扎扎實實地把塑造人物的傳統放在自己身上。”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記者:高倩,方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