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中醫藥在腫瘤防治領域常被視為終末期患者的“安慰劑”,抑或西醫治療失敗后的“救命稻草”。但事實上,中醫藥在腫瘤防治中的作用遠不止于此。本期《大咖健康課》特邀江蘇省中醫院腫瘤內科主任中醫師谷雨進行專業解讀,深入探討在當代腫瘤綜合治療體系中,中醫藥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專家名片:
谷雨,博士,主任中醫師,碩士生導師。現任江蘇省中醫院腫瘤科副主任、紫東院區腫瘤中心副主任。美國緬因州東部醫學中心(腫瘤中心)訪問學者。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繼承人;第三批江蘇省老中醫藥專家繼承人。主持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基地建設)課題1項;江蘇省中醫藥管理局課題2項;江蘇省衛健委課題1項。
腫瘤治療需綜合施策
切莫過度依賴單一療法
幾年前,陳先生(化名)確診肺癌時,全家曾陷入治療選擇的迷茫。面對醫生建議的規范化療方案,得知可能產生的副作用后,這個家庭在治療門前躊躇難決。“要不咱們試試中醫吧?”經親友推薦,他們最終選擇前往安徽某中醫診所接受民間中醫藥治療。
然而連續服用數月的湯劑并未帶來轉機。陳先生咳嗽加重并出現胸悶氣促,病情持續惡化至臥床不起。“當患者轉入我院時,我們系統開展醫患溝通,強調中西醫協同的重要性。”谷雨主任告訴記者,后續通過對患者實施免疫聯合化療配合中藥調理的治療方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緩解,目前生存期已達18個月,生活質量明顯改善。如今,褪去病容的陳先生不僅重新掌勺為家人烹飪拿手的紅燒鯽魚,還自駕帶著妻兒前往郊區露營。
“在臨床實踐中,部分患者家屬存在認知誤區,他們因為患者抗拒放化療,便希望單純依賴中藥治療來減輕痛苦,這種觀念需要糾正。”谷雨主任表示,中醫藥在腫瘤防治的各個階段都發揮著重要作用,能夠通過調節患者體質、緩解癥狀以及減輕放化療副作用等多種機制,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和生存期。他強調,“中醫藥必須與現代醫學協同作戰,而不是孤立使用,規范的多學科診療模式才是腫瘤治療的正確方向。”
“內外因”解析腫瘤成因
中西醫結合防治有良方
谷雨指出,腫瘤的形成機制復雜,現代醫學尚未完全闡明其成因。從中醫理論分析,腫瘤的發生存在“內外因”雙重因素:內因主要指先天遺傳因素,外因則涵蓋飲食失調、情志不暢等環境誘因。
谷雨主任針對癌前病變和腫瘤防治提出了一系列中西醫結合的干預措施。她主張將中醫藥干預前移至癌前病變階段,以發揮其預防作用。以胃腸道腫瘤為例,常見的癌前病變包括腸息肉、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食管白斑、幽門螺桿菌感染、萎縮性胃炎及腸上皮化生等。對于這些病變,建議在胃腸鏡檢查發現后,采取中西醫結合的干預措施,包括口服中藥或中成藥治療,并配合定期復查監測病情變化,從而降低腫瘤發生風險或實現早期防治。
她認為,盡管部分西醫臨床醫生在腫瘤化療期間可能不建議患者用中藥,但長期臨床實踐表明,將中醫藥全程融入腫瘤綜合治療方案往往能取得更理想的療效。以化療階段為例,中藥調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食欲減退、乏力等不良反應,這種癥狀控制不僅降低了機體的生理負荷,還能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而心理因素對于腫瘤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
而腫瘤術后持續應用中藥,可以調節機體微環境,抑制腫瘤復發及轉移傾向。對于晚期患者,規范的中醫藥治療能顯著提升生存質量。在康復期,建議結合八段錦、太極拳等傳統功法,配合情志調節與膳食管理,形成多維度的康復支持體系。
中醫精準施治
助力腫瘤患者康復
“西醫注重局部治療,中醫側重整體調治,二者具有互補優勢。”她特別強調,中醫藥在腫瘤防治領域形成了豐富多元的治療體系,主要分為內治與外治兩大類別。
在內治療法方面,除傳統湯劑外,省中醫院自主研發了多劑型院內制劑,包括丸、散、合劑、沖劑等多樣化劑型。外治法則涵蓋穴位貼敷、藥枕、熱奄包、蠟療、艾灸等特色療法,輔以熏蒸等傳統治療手段。
中藥外用、針灸推拿等能緩解化療、靶向治療帶來的手足麻木、脫皮、疼痛不適。一些乳腺腫瘤和婦科腫瘤患者術后出現上肢或下肢淋巴水腫,也可以通過中醫內服與中醫推拿幫助緩解。“針對相同病癥,我們可根據患者體質特征實施精準化診療方案,靈活組合不同治療方式。”
在臨床實踐方面, 中醫藥也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例如,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在血液系統腫瘤治療中的成功應用便是其中之一。在過去近半個世紀,經過幾代中國醫生的臨床實踐,三氧化二砷將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這種極為兇險、死亡率很高的惡性血液疾病的五年無病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 “中醫藥在腫瘤防治領域猶如一座亟待深度開發的寶庫,其價值挖掘和體系完善將是我們持續努力的方向。”
癌痛不再是難題
“治未病”中醫有主張
癌痛曾是腫瘤治療的難點,如今隨著麻醉技術、脊髓腔內注射等現代手段與中醫藥的結合,已實現顯著突破。"如今在許多醫院,癌痛已經得到了較好的控制,甚至出現了無痛病房。"谷雨主任表示,省中醫院通過自主研發的止痛穴位貼敷、潤眼膏等中藥外治法,配合西醫鎮痛方案,形成特色診療體系。"中西醫結合策略不僅能有效緩解患者身體痛苦,更能改善心理狀態,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如何防“癌”于未然?面向公眾日常防癌,谷雨提出三點建議:
作息:遵循《黃帝內經》“春夏早睡早起,秋冬適當早睡晚起”,避免熬夜;
飲食:日常以高蛋白低脂為主,多攝入新鮮蔬果,忌食油炸、腌制食品,保證營養均衡,避免過度節食;
情緒:保持心情愉悅,通過戶外活動緩解壓力,避免焦慮抑郁。
“中醫不是腫瘤治療的最后手段,它常常與西醫協同‘作戰’,讓患者取得更大獲益。從癌前病變干預到放化療協同,再到康復期調理,將中醫藥貫穿腫瘤防治全程,能顯著提升臨床獲益。” 谷雨主任總結道。
通訊員:劉成勇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萬惠娟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