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黑龍江的歷史從1896年開始算起,經過30多年發展,這里已經成為一個遠東的國際大都市。來到1926年,哈爾濱將會是一幅什么樣的畫面?
這一年,俄國人在哈爾濱的“自治公議會”剛剛解散,由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建立了哈爾濱特別市自治會。照片分別拍攝于1926年秋季與冬季兩個時間。
原版照片由于年代久遠全部為黑白色,本人經過重新上色后還原其最真實的色彩。
地圖里的哈爾濱
1936年哈爾濱地圖
本張老地圖繪制于1936年,當時淪落于日本人之手的哈爾濱的正式名稱為哈爾濱特別市全圖。
哈爾濱特別市區圖
照片記錄了90多年前哈爾濱全區的詳圖,從圖中可以看出當時哈爾濱共劃分有七個區。
1943年哈爾濱全圖
本地圖繪制于1943年,因為當時哈爾濱已經屬于偽滿洲國勢力范圍,因此地圖繪制的落款時間為康德十年五月。
2020年衛星地圖下的哈爾濱
時間來到2020年,同一視角衛星地圖下哈爾濱如今已經發展成為如此模樣,百年之間的滄桑巨變可見一斑。
1926年的哈爾濱紀行
1926年的哈爾濱街道
100年前作為遠東國際大都會的哈爾濱有多美?從1896年《中俄密約》的簽訂之后開始算起,哈爾濱城市的擴建隨著鐵路的開工建設同步進行。第一批來到這里的居民就包括了沙俄筑路軍隊以及中國農工。隨著20世紀初期日俄戰爭中俄國的戰敗,大量國際移民紛紛來到哈爾濱,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又有一大批白俄移民涌入這座城市。短短30多年的發展,上世紀20年代的哈爾濱儼然已經成為一座遠東的國際化大都市。因為歷史的原因,這里的建筑擁有著濃厚的俄式風情。向遠處眺望,遠端的松花江畔與“老鐵橋”在畫面中依稀可見。
哈爾濱火車站
在當時俄國勢力的影響之下,哈爾濱的火車站也極具俄式特色。畫面中站前的道路已經全部修建完成。馬車,人力車,行人等不斷地穿行往來于車站之前。
結冰后的松花江
冬季的哈爾濱氣溫可以下降到零下30度到35度左右。松花江也會從每年11月開始到次年4月變成一片巨大的冰原。兩岸交通在冰原上也忙碌了起來。
松花江上的交通工具
松花江上,這種用騾馬牽引著的交通工具向前行進,鈴鐺邊走邊發出悅耳的鈴聲。遠處的汽車在引擎聲的伴隨之下行進在結冰的松花江面上。
打冰球
說起冬季里的競技活動,首當其沖的就要算是打冰球這項運動了,即便是百年之前的民國時期也是如此。因為這項運動在當時沒有上下階級之分,因此在普通人中變得越來越流行。
滑冰梯
這里原本是一家工廠用于運送物資的貨梯,在進入冬天之后,人們將水澆到斜坡上,等到結冰后就變成天然的滑梯。鏡頭中兩名男子剛剛從坡上滑下來。
結語
如今回首再看這些百年前既熟悉又陌生的哈爾濱老照片,哪些是屬于你對哈爾濱的回憶呢?
歡迎關注小郭曾曰號,更多內容可在個人主頁內查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