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光線傳媒發布一季報。
季報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29.75億元,同比增長177.8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16億元,同比增長374.79%。一季度,公司電影及衍生業務收入及利潤較上年同期均實現大幅增長。同日發布年報,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15.86億元,同比增長2.5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2.92億元,同比下降30.11%。
季報數據,讓《哪吒2》的票房盈利情況和各方分配比例浮出水面。
一季報劃定的時間為2025年1-3月份,在這期間,光線傳媒沒有其他項目,所有的業務開展都是圍著《哪吒之魔童鬧海》這一部電影轉,和這部電影比起來,其他業務都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第一季度的營收,基本可以確定就是電影帶來的營收,目前《哪吒2》依然在熱映,票房還有很高上升空間,所以光線來自電影的營收,超過30億只是時間問題。
先強調一下,營收和凈利潤是兩個不同概念,營收就是營業收入,沒有扣除成本,也就是29.75億為光線傳媒實際到手的分賬票房。
那么截至3月31日,《哪吒2》的累計票房為150.76億,當時的片方分賬為53.5億左右。季報顯示,光線傳媒的營收還包括衍生業務,也就是電影的衍生品和后產品,《哪吒2》的衍生品授權給多家公司生產銷售,這部分回款結算沒那么快,所以第一季度還是以票房為主,粗估29.75億的營收就是來自電影的票房分賬,大概比例為56%左右。
這個估算是否準確?可以和另一組數據驗證一下。
早在2月5日,光線傳媒發過一次公告。當時《哪吒2》的票房為48.4億元,公司來源于該影片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人民幣9.50億元至10.10億元,可以推算出光線傳媒的票房分賬比例在53%左右。和這次計算的差了3個百分點,差的不算多。
這其中還要考慮一點,光線傳媒不但是出品方,同時也是電影的發行方。目前業內發行模式花樣繁多,常見的為發行方收取固定的發行費用、直接按照票房計算發行傭金,或者給賣相好的電影提供保底發行。而保底發行往往會定一個比較高的金額,但高風險也有高回報,當票房超過保底發行數字、達到新高后,往往發行方會拿到更高的傭金,如果《哪吒2》也是按照類似的協議簽的發行協議,那光線傳媒就能拿到更多的票房分賬比例了。
《哪吒2》的五個出品方,第二和第三位為光線傳媒、光線影業,第五位彩條屋是光線子公司。出品方第一位的成都可可豆動畫是霍爾果斯可可豆動畫的全資子公司,而霍爾果斯可可豆,導演餃子持股56%,彩條屋持股30%。
而排在出品方第四位的成都自在境界文化傳媒,也是導演餃子持股51%的公司,所以《哪吒2》的票房分紅,就是由導演餃子和光線雙方瓜分,而光線傳媒出于提振市場、提升股價的目的,公告發布的營業收入肯定是把來源于各個公司的收入都計入在內,那么大致可以推斷出,來自《哪吒2》的票房營收,光線傳媒分到了56%左右,導演餃子分到44%左右。
當然,利潤還要另計,畢竟制作和宣發都有成本。
導演餃子只管制作,后期宣發都是光線完成的。光線的季報顯示,一季度營業收入29.75億元,凈利潤20.16億,成本竟然高達9億?電影本身肯定花不了這么多錢,一直以來業內盛傳《哪吒2》的制作成本5億,電影做了好幾年,制作費肯定也不會計入光線第一季度的支出,所以這9億肯定是公司的日常經營性支出、員工開支、《哪吒2》的宣發費用,甚至可能還包括之前買辦公樓的付款等。
而對于導演餃子來說,則能將23億收入囊中,雖然賬面數字沒有光線多,但他的可可豆動畫不用操心宣發,也沒有在這方面支出成本。截至發稿,《哪吒2》全球累計加預售票房已經超過157億,電影依然在熱映,而且目前的票房依然占據近半壁江山,電影市場太弱了,賣座的好電影稀缺,給《哪吒2》繼續沖刺的機會,光線傳媒和餃子都在躺著掙錢,希望巨大的票房成功能給他們更多動力,好好把《哪吒3》創作出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