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引才熱”下各地政策不斷加碼,以差異化策略找準各自優勢賽道——(引題)
競逐“人才局”,贏下“未來棋”(主題)
新華日報記者 林元沁 見習記者 陳祉樾
廣東啟動“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規模、力度堪稱“史上最強”;北京經開區推出組合拳,解決應屆畢業生北漂住宿困難,在北京全市范圍內尚屬首次;蘇州兩個月內連續出臺“AI人才九條”和青年人才新政……
今年以來,全國已有超20個城市發布人才新政,涵蓋購房補貼、創新創業扶持等全維度福利包,政策工具箱迭代速度遠超往年。一個明顯趨勢是,當下城市競爭越來越圍繞人才展開,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目光落到江蘇,各地拿出了哪些新舉措,呈現哪些新特點?透過這些人才新政又能觸摸地方發展的何種脈動?記者進行了探訪。
新招頻出,人才政策工具箱不斷進化
“人才購房補貼、人才房票2.0、‘房+車組合禮包’三種任選其一,只要符合條件都歡迎申報?!?月18日上午,張家港市人才“安居暢行”政策包剛剛發布不久,當地人才服務部門便不斷涌入咨詢電話。
清華大學醫學院博士后梁健霖,是眾多咨詢人才中的一位?!斑@樣的組合力度形式新穎,也很契合我的需求?!绷航×貜氖律镝t藥創新研究,為給項目尋找合適的轉化地,他多次奔波于武漢、成都等地。為何青睞這里?“看政策力度和城市氛圍,進行了綜合評判。”他告訴記者,正式和張家港人才部門見面前,他已通過當地人才辦新開發的微信小程序“港才通”人才政策計算器,把張家港市級層面人才政策了解得清清楚楚,期待不虛此行。
人才往什么地方流動,是一個“用腳投票”的博弈和選擇過程,有自己的成本收益分析。促使他們作出關鍵決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當地的各類人才政策。
當下,各種人才政策內涵愈來愈豐富。從一線城市到中小城市,從沿海發達地區到內陸新興區域,都在下大力氣吸引人才。尋常之中看變化,透過一紙政策,可以窺見城市引才思路正在發生明顯轉變。
“過去更多是‘拼補貼’‘比戶口’,如今則更強調‘拼環境’‘造生態’?!敝锹撜衅溉瞬排c就業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朱明長期從事人才工作研究,他認為,以新一輪人才競爭為窗口,不難發現城市在強調政策吸引力的同時,更趨于理性?!皬囊欧较蚩矗鼈戎胤粘鞘挟a業升級和未來發展方向,面向國內外引進科技創新人才?!敝烀髋e例,廣東“百萬英才匯南粵”行動計劃首期募集的60多萬個優質崗位中,半導體、人工智能、低空經濟等新興產業崗位占比超七成。上海則提出,加大超常規的快速引才力度,用好“伯樂”機制,放眼全球引進頂尖人才等。
傳統“大水漫灌”式政策可能適用于所有人才,但存在精準度和吸引力不強的弊端。如今,不少城市聚焦產業發展,在細分領域搶抓先機。比如,南京先后制定出臺“人才強市25條”和“重點產業人才7策”,面對當前人工智能新風口,研究起草支持人工智能人才發展等相關政策。從出臺首個專門支持高校攬才的政策《關于支持南京大學蘇州校區加速引進高端創新人才的若干意見》,再到最新出臺的“AI人才九條”,蘇州在細分領域政策亮眼。
在新一輪產業轉型浪潮下,擁有什么樣的人才,就意味著擁有什么樣的未來?!昂贾萘↓垺钡某鋈?,帶來創新“鯰魚效應”,也讓各個城市深刻認識到青年創業人才的價值。新一輪“引才比拼”中,各地除了開出優厚條件外,還重點增強創新創業板塊的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大對青年人創新創業的支持及補貼,加碼平臺載體和資金配套力度,讓年輕人能夠“大展拳腳”。
因時謀動,攬才新政折射發展新動向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加快產業升級與新質生產力培育,是這一輪城市“引才PK”背后的核心邏輯,折射出各地聚焦產業布局、爭相發展地方特色產業的謀與動。
蘇州路線清晰,提出打造金字塔人才矩陣,錨定“三年新增百萬人才”目標,安排部署“高端人才領航”“產業人才支撐”“青年人才集聚”“人才生態創優”4項具體行動,著力完善高素質人才引育機制,梯次提供相應政策支持?!霸趧倓偼瞥龅摹K州人才9條’制定過程中,我們堅持‘青年人來定青年人的政策’,先后召開6次青年人才座談會,專門邀請青年人才代表參與研討,讓政策更加符合青年所需?!碧K州市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說。
南京則聚焦市域內近百名院士、過百萬在校大學生的“雙百”人才資源,緊扣產業科技創新中心任務,構建一整套支持人才創新創業的工作體系。在產業方向上,成立人工智能(含軟件)、機器人、生物醫藥、新一代信息通信4個重點產業推進專班,人才政策、服務保障向重點產業傾斜。在平臺支撐上,用好全國高校區域技術轉移轉化中心(江蘇)南京信息通信、生物醫藥2個分中心,出臺專門政策,成立成果轉化學院,建立高校院所、頂尖人才成果發現、驗證、就地轉化等機制。
無錫特色鮮明打好“市場化牌”,在引才工作的市場化實踐方面持續創新探索。去年下半年以來,無錫已出臺《關于更大力度支持優秀青年人才來錫發展的十項措施》等十余條引才工作配套政策。“我們以實施機制創新提效、人才隊伍提檔、平臺載體提級等行動為抓手,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睙o錫市委組織部人才處處長袁曉雷介紹。
“相較于南京、蘇州、無錫等萬億城市而言,一些‘腰部城市’如果能更加緊密結合城市發展階段、特色,在引才政策上聚焦青年等重點群體,效果可能更好?!敝烀髟啻螀⑴c城市人才政策前期調研和起草制定過程,他關注到,鹽城在原有“黃海明珠人才計劃”基礎上,優化出臺了2.0版本,持續加大對產業人才和科創平臺聚才的支持力度、向用人主體的授權力度、對青年人才的關注力度,其中不少政策為鹽城首創。
泰州人才政策通過“產業定方向、需求定靶點、政策定杠桿”,實現人才引育與產業升級的深度綁定。比如,圍繞做強大健康產業,專門設置“113計劃”生物醫藥人才專項政策,最高給予2000萬元項目獎補,特別優秀的,可以“一事一議”確定資助金額。構建人才發展全周期支持鏈,完善“面試補貼—留泰專項補貼—購房券”梯度激勵政策?!巴ㄟ^‘產業—人才—政策’的精準適配,既避免‘重量輕質’的資源錯配,又為城市產業能級躍遷提供了核心支撐?!碧┲菔形瞬呸k有關負責人說。
久久為功,因地制宜差異化引進人才
熱潮之下也需冷思。要看到的是,各地經濟發展水平存在差異,對人才的吸引力也自然不同,不能盲目攀比,而更需要立足自身比較優勢和發展需求差異化引進人才,在服務全國大局中形成合力。同時,用盡心思挖來的人才最終能否留下、派上用場,都考驗著一座城市的智慧和溫度。
“不唯數量,不唯帽子、頭銜,因地制宜做好人才引進,這是發展新階段新需求之下城市應當具備的眼界?!蹦暇┦形瞬呸k有關負責人介紹,在引進過程中,南京重點關注本地用人單位在找什么人才、國家戰略亟需什么人才,以及當前和未來發展需要的人才規模。堅持才盡其用,在制定引才政策同時,搭建人才發揮價值的舞臺,如“一室一策”支持紫金山實驗室、中國科學院工業人工智能研究院以及EDA、第三代半導體、高性能膜材料等重大創新平臺建設,探索“人才攻關聯合體”新型科研組織方式,助力人才發揮更大價值。
“人才競爭是一場城市的‘排位賽’,面對競爭和挑戰,只有創新政策才能吸引人才、創造條件才能用好人才、創優環境才能留住人才?!丙}城市委人才辦有關負責人談到,鹽城聚焦綠色低碳、海洋經濟,堅持一手抓載體建設,一手抓人才引育,努力形成錯位競爭、差異化發展人才格局。同時創新設立人才發展基金,鼓勵青年人才提升學歷層次、加強理論研究、開展創新實踐。實施青年科技人才托舉行動,首批在全市范圍內選拔和培養了50名優秀青年科技人才。
透過各地不斷推陳出新的人才政策,能夠看到可喜的改變:從虹吸對抗到互補共贏,引才的深層次目標,愈來愈指向讓所有人才都能“人盡其才”,從而推動區域乃至國家的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認為,江蘇各個城市積極對接北京、上海、深圳、武漢等重要城市,持續擴大“朋友圈”的做法可圈可點,是推動人才工作由“爭”和“搶”向“接”和“融”轉變,主動強化城市和區域間的人才交流,暢通人才流動渠道的有益探索,將以更多新模式拓展人才發展新空間。
“政策最終要形成穩定的機制,才能長久地發揮作用?!痹谑∩缈圃荷鐣咚L、江蘇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張春龍看來,城市需要保持戰略定力,人才政策實施有周期、見效看長遠,在政策方向正確前提下,必須堅持長期主義,久久為功抓好政策的落地落實見效,切忌反復調整政策方向,或倉促出臺發展適配性、需求時效性不強的人才政策,造成政策資源浪費。
來源:新華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