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可以說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但他們的歷史并未被完整的記錄下來。沒有像中國一樣完整的史官系統。記錄其遠古時代事件的只有四部《吠陀》,但這四部《吠陀》又屬于宗教經典,因此有許多怪力亂神之說。印度的歷史破碎繁雜,但有一點是貫穿始終的。印度的統一時間非常短,僅僅在孔雀帝國、 莫臥兒帝國時期有著強有力的中央政府。但實際上各個土邦權力仍然很大,甚至到目前為止,印度也只是名義上的統一而已。時刻面臨著分裂的危險。說到印度,對宗教了解的讀者肯定知道這里是佛教的起源地。但說來也諷刺,這個佛教起源地的主要人口并非信仰佛教,而是信仰印度教。印度教是雜糅了婆羅門教、佛教等教派而形成的一個宗教。大體形成于中古時期,印度教與佛教等相比,更易受到平民接受,同時維護等級秩序,受到上層階級的追捧。但信仰同一個宗教并不代表著沒有分歧,教派內部也是相互傾軋,因此印度內部的宗教矛盾也異常尖銳。同時印度的性別歧視非常嚴重,這就導致許多女性無法出去參加工作,這也是制造業缺乏勞動力的重要因素。就如前文提到的,印度的種姓制度根深蒂固,高種姓的人與低種姓的人走在一起都覺得是一種屈辱。怎么可能和他們一起在一個屋檐下工作呢?并且印度的種姓矛盾非常尖銳,時常有種族之間的斗毆甚至是屠殺。沒有人愿意在這種不穩定的地方大規模開設工廠。在筆者看來,印度還有一方面無法和中國相比的就是印度的行政效率低下。印度其實是一個各個酋長組合起來偽裝成的國家。中央政府下達的命令,下達到各土邦之后再到執行又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注定了政策的不穩定性。相比了解國際新聞的讀者都知道,美國硅谷全部都是很多高管都是印度裔,這就代表了印度留不住他們國家的人才,人才全都希望逃離印度,潤到美國等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所謂的逆向工程沒有這些人才又怎么會成功呢?文章引用:澎湃新聞
印度走中國老路?東施效顰罷了!
印度會不會在走我們40年前的路,高科技都靠買,然后再逆向工程慢慢跟上節奏?筆者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印度的國情與中國差距很大,中國能走這條路有中國的自身的獨特性。有人拿當年南海撞機后專家看到EP3后激動不已,想通了一些問題,來說明當時多么落后,這當然是不準確的。因為時代在進步,技術也在迅猛發展。印度的一系列行為不過是東施效顰罷了!
一提到印度這個國家,想必各位讀者第一反應就是人口多、臟亂差。或者是他們的領導人莫迪,或者是他們經常在國際政壇上發表一些可笑的言論,或者是印度根深蒂固的種姓制度。筆者認為,想要了解印度目前的國情與狀況,那么了解他們的歷史是不可缺少的。
臭名昭著的種姓制度想必各位都耳熟能詳了。人一出生就已經被決定了命運,完全就是一種桎梏。低種姓人和高種姓人生的孩子甚至都不算在四種姓之間。雖然印度與二十世紀廢除了種姓制度,但如同秦始皇廢除分封制,宗法制的影響到目前都還有。貫穿印度千年的種姓制度哪有那么容易消失,早已在印度人的心里根深蒂固了。
筆者認為,以上的歷史造就了印度目前的國情和狀態。看到中國建國一百年不到就發展成世界大國,同樣是亞洲大國,同樣是人口大國,印度就顯得非常相形見絀。印度自從莫迪上臺以后一直企圖模仿中國的成功道路,利用人口優勢,發展廉價工業,吸引國際投資,以此來推動國內制造業的發展。例如,印度一直叫囂著要把蘋果的制造廠轉移到印度,但過了這么多年,蘋果是絲毫都沒有這方面的想法。
在筆者看來,中國的成功經驗不可復制,但可以借鑒。印度若是照抄中國答案,最終也只是東施效顰罷了。中印兩國有國情歷史的不同,因此印度一味地跟隨中國,也無濟于事。在筆者看來,中國能成為制造業大國,人口因素是一個重要原因。印度同樣有龐大的人口,但這不代表印度也能成為制造業大國。印度的人口素質較中國而言,非常的低下。有大量的貧民居住在貧民窟,他們根本沒有機會接受教育,更沒法成為制造業所需要的人口勞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