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弄清這人到底是誰,就不得不提及清末皇帝的親緣脈絡。
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當時在位的皇帝為道光帝。
1850年咸豐即位,他有個著名的妃子葉赫那拉氏,也就是之后的慈禧太后。
接下來,慈禧的兒子同治帝登基,但其早亡。
在前朝后宮的共同商量之下,立咸豐異母弟弟的兒子載湉為帝,也就是后來的光緒帝,他的生父便是醇親王奕譞。
醇親王奕譞
實際柄執朝政
自咸豐末年,到光緒十六年醇王去世,這三十年間,清廷由恭、醇二王先后主持。
盡管親王入主中樞不合清朝的祖制,但因此前垂簾聽政,已然打破祖制,所以其二人“把控”朝政也算名正言順。
當時慈禧太后垂簾聽政,掌控全局,雖然她為人精明果斷,但在學識、經驗等方面有較大的局限性。處理朝政大事無法如前此歷朝男性皇帝一樣“乾綱獨斷”,操縱樞垣,所以不得不依靠恭、醇二位“最近支”的親王作為“首輔”。
總之,這二人表面為輔助大臣,實為主政。
《清宮遺聞》卷上,“慈禧之侈縱”記載:“兩宮垂簾聽政,則軍機必以親王領班,下以數大臣輔之,所謂軍機王大臣是也。凡事由親王作主,商知大臣而定。每日上班必由領班之親王開口請旨。所請何旨?即未上班時所商定者。雖偶有更動,亦罕矣。
這段記載很好地證明了他二人的實際地位。大意是兩宮太后垂簾聽政時,那么軍機處一定是親王領班,下面有數位大臣輔助,也就是軍機王大臣。凡事由這兩位親王做主,和大臣商量而定。每天上班一定會由領班的那個親王開口請旨,親旨是什么意思?就是上班時他們沒有商量確定的內容,雖然偶爾會有變動,但十分罕見稀少。
軍機處
執掌中樞期間的貢獻
他執掌中樞也是是所謂“同光新政”時期。
這段日子,上承兩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的大動蕩,下接甲午和庚子兩次慘敗的對外戰爭,甚至自此開始了由亡國滅種危險的危機時期。
然而,也是洋務運動開展的時期。
洋務運動前期多由地方大官在自己的轄區和能力范圍內,自行開展相關活動,而到了醇親王奕譞主政時,這種零散的、無組織的運動得以改進,中央政府開始主導和推進這一自強事業。
除此之外,他還創造了晚清對外戰爭史上僅有的一次以簽訂不含割地賠款等內容的條約而結束戰爭例子——中法越南交涉的和戰問題。
當時采用了當戰則戰,當和則和的政策。
洋務運動期間
近代中國第一支海軍——北洋海軍也是在此期間建立起來的,在中國軍事近代化歷史上留下深刻足跡。
支持直督李鴻章修建中國第一條鐵路;支持張之洞創辦漢陽鐵廠,也是當時亞洲最大的鋼鐵聯合企業,為中國的近代化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不過,后人評論醇親王總是多貶義,例如“易中駟以駑產,代蘆菔以柴胡”認為他李代桃僵,占據了恭王的位置,而且沒有做出什么實質性貢獻。
但結合之前他所作政績,以及密友翁同龢的一段評論足以證明其能力。
他說:醇王才思敏捷,平生著述詩文甚夥,“雄文麗句,浩若江海。初未嘗構思,而下筆遂與古人相抗,所著《樸庵文集》、《詩集》、《竹窗隨筆》、《灤陽日記》、《航海吟草》為存世所寶。
不僅僅如此,醇王為人正直,疾惡如仇,常主持同僚正義,當左宗棠收復新疆后,醇王對其十分敬重,曾邀請他到自己家中暢談,并合影留念。
綜上來看,你認為醇親王奕譞是個怎樣的人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