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的中越戰(zhàn)爭,中國這邊稱之為“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是為了給屢屢侵犯我國邊境、傷害我國公民的越南一個深刻的教訓。
但在越南那邊看來,這次戰(zhàn)爭卻并非“教訓”這么簡單,而是一場令他們刻骨銘心的“摧毀”。
以至于部分越南人至今都對中國懷著深層的恐懼。
那么,不同視角下的中越戰(zhàn)爭到底是怎樣的呢?
“中越戰(zhàn)爭”
在中國和蘇聯(lián)強力支持下,越南于1975年贏得了美越戰(zhàn)爭的勝利,完成了南北統(tǒng)一,成就了真正意義上的獨立自主。
但也許正是由于打敗了世界第一強國的緣故,越南也開始變得不可一世、野心膨脹了起來。
尤其是到1978年,與蘇聯(lián)正式簽下《蘇越友好合作條約》、有了蘇聯(lián)這個靠山之后,越南更是不再把中國放在眼里了。
政治上的疏遠只是開始,與此同時,越南還在境內搞起了“迫害華僑”的運動,致使近二十萬在越華僑的財產被沒收、全家流離失所、頻繁遭受人身傷害。
不僅如此,越南甚至還在一年內挑起兩千多起邊境沖突,跨境至我國廣西、云南、南沙群島等地區(qū)襲擾我國駐軍、傷害我國邊境居民。
最大的導火索要數(shù)1978年年底,越南公然入侵柬埔寨直接推翻了親中政權、扶植起了親越政府,其想要稱霸東南亞、挑戰(zhàn)中國的野心已昭然若揭。
至此,中國也忍無可忍。終于決定在1979年2月中旬出兵,予以對方“應有的教訓”。
從中國人民解放軍2月17日凌晨對越南邊境發(fā)起進攻算起,到3月16日部隊成功撤回中國境內結束,短短28天內就給越南北部軍事力量帶去了致命性打擊。
解放軍先是從廣西、云南兩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直接突破了越軍防線。
接著又縱深幾十公里,攻下涼山、高平、老街等多處邊境重鎮(zhèn)和戰(zhàn)略要地,將劍鋒直指越南首都河內,對其中央政權形成絕對壓力。
并在接到撤退命令的十幾天內,有條不紊的摧毀掉其北部地區(qū)幾乎所有的鐵路、橋梁、軍事設施等。
直到被打得慘不忍睹的越南軍隊反應過來,留給他們的也只是一片殘垣斷壁了。
雖然后來越南出于報復心理和擴張需要,把對我國邊境的軍事騷擾持續(xù)到了八十年代。
但經此一役的越南,其實已經無力再實踐他們建立中南半島大國、實施“印度聯(lián)邦計劃”的春秋大夢了。
只不過,越南從未承認自己輸了。
越南人的看法
毫無疑問,這場戰(zhàn)爭讓越南付出了慘痛代價。他們非常堅定的認為,中國不是來教訓、而是來“摧毀”越南的。
因為戰(zhàn)爭過后的越南北部已淪為一片廢墟,到處是殘破的房屋、焚毀的車輛、散落的武器裝備。另外還有三萬多士兵的死亡和兩千多官兵的被俘,以及不計其數(shù)的受傷軍民。
這對于當時人口不過五千萬左右,工業(yè)基礎尚未完備的越南而言,確實夠得上毀滅性打擊了。
當然,越南官方肯定會將這場戰(zhàn)爭定義為“中國的侵略”,并把解放軍的撤退描述為越南軍隊反擊的成功和自己國家的勝利。
最重要的是,越南官方需要在民眾心中種下仇恨中國的種子,以此來淡化他們之前的擴張企圖和對中國邊境入侵滋擾的事實。
讓越南人民認為,自身遭遇的種種不幸以及國家的貧弱,都是由于中國人的侵略造成的。
因為在越南的歷史教育中,中國自東漢至明清以來,就一直以宗主國的身份和實力,侵占欺壓著越南的領土和人民。
這種由來已久的仇恨心態(tài),經過幾十年、幾代人,直到今天都沒有完全化解。
如今,一些對戰(zhàn)爭往事記憶猶新的越南老人,每每提到1979年都會感嘆:“我們被摧毀了!”
由此可見,他們對戰(zhàn)爭的原因、對中國的態(tài)度,實在談不上有清醒的認識和化干戈為玉帛的意向。
所有的戰(zhàn)爭都是殘酷的,為戰(zhàn)爭付出代價最多的永遠是普通的士兵和尋常的百姓。
就像為了這場自衛(wèi)反擊戰(zhàn),中國同樣付出了數(shù)千戰(zhàn)士犧牲、兩萬多人受傷的沉痛代價。邊境居民的損失,同樣也難以計數(shù)。
所以,和平發(fā)展應該成為大家的共識。武力擴張、地緣政治對抗,在任何時候都得不償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