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老覺得現在市場環境不行,還說 A 股能漲全靠GJD在撐著。難道這波上漲真就站不住腳?今天我就給大伙重新縷縷思路!
大家一定要重點留意文章末尾的內容,這部分可是文章的精華所在,一定要記好咯 。
一,三大方向都逆轉了
不少人都嘀咕,眼下市場是漲了,不過遲早還得跌回來。今天咱不整虛的,直接拿數據嘮嘮!
2020 年以前,國內社零增速一直挺穩當,基本保持在 7% 上下。
但打 2020 年開始,碰上好幾輪疫情折騰,社零增速就跟坐過山車似的,起伏特別大。
2024 年社零增速慘兮兮,最低跌到 2%,從 4 月一直跌到 8 月都沒抬頭。這事兒怪誰?疫情反復 “搞事情”,樓市還跟著往下滑。
轉機出在 2024 年 9 月,社零增速總算緩過勁兒,回到 3%,而且之后就沒再低過。
到了今年 3 月,社零增速直接沖到快 6%,好家伙,這可是 2021 年下半年以來的 “天花板”!有人說靠消費補貼撐著,可您瞧瞧,食品煙酒、化妝品這些沒補貼的品類,銷量照樣往上漲。
要說這些年經濟、消費、就業和股市為啥不給力,樓市拖后腿是關鍵。不過從 2024 年 10 月起,一些大城市的二手房價格開始反彈。雖說多數城市房價還在跌,但全國樓市集體跳水的勢頭已經剎住了。
社零增速回暖,消費刺激政策確實起了作用,但也不全是這原因,背后估計是多股力量一起發力。就像 A 股上漲,GJD出手只是一方面。
所以啊,光看市場表面漲漲跌跌可不行,還得深挖真實數據,才能摸清楚門道。
二,數據還原真相
想摸清市場到底啥情況,還得拿數據說話。就說昨天,大盤看著好像都在漲,可仔細扒數據,真有這么樂觀?
我翻了翻用了十幾年的大數據工具,嚯,這里面的門道可跟表面大不一樣!不信您看這張圖:
昨天 4300 多只股票都在漲,可實際上機構真砸錢進去的,攏共才 1600 多只。市場這走勢啊,有時候看著熱鬧,沒機構資金撐場,那就是虛張聲勢的假把式。
這種情況又不是頭一回見。二月初那會兒,科技股帶頭往上沖,好多股票都跟著漲了點。不少人一看就覺得,這股票準能成 “潛力股”,守著等漲就行。結果呢?眼巴巴看著別人的股票蹭蹭漲,自己手里的反而往下跌。
想摸清市場的真實面目,關鍵得盯著機構資金咋動。而大數據能把交易數據全扒出來,整理分析得明明白白,幫咱們還原市場的真實樣子。不信您瞅瞅這圖:
圖里橙色的柱子是「機構庫存」數據,說白了就是機構愿不愿意砸錢交易。有只股票之前漲了 3%,結果沒多久又跌回去了,好多人都摸不著頭腦。
其實瞅數據就能發現不對勁!「機構庫存」早就沒影了,這明擺著機構不看好這股了,還猶豫啥?
再來看看同一時間段,那些一直有機構積極摻和的股票是啥情況,您看這張圖:
瞧瞧上面這只股票,「機構庫存」數據一直熱熱鬧鬧的,26 天里股價直接漲了 40% 多!要是能拿穩了,不得賺翻?
這就是有機構資金摻和和沒摻和的差別!沒有機構資金撐場子,就算股票漲了,也多半是曇花一現。想在市場里賺到錢,關鍵得盯著機構資金咋行動,不然最后怕是白忙活一場!
三,機構的想法大不一樣
除了剛才說的,還有個數據必須跟大伙嘮嘮。6 號到 10 號,帶機構庫存的股票悄悄創出了近期新高。市場不被看好的時候,機構這么搞,明顯有大動作,可得上點心!來,看圖:
聲明
以上內容來自網絡收集,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如有侵權,請聯系本人刪除,同時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敬請知曉。
此外,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不收會員,沒有社交群,也從不與任何人發生利益關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