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濟農發行組織觀看黨風廉政
警示教育片《走錯的人生軌道》觀后感
以案為鑒守初心 激濁揚清鑄鐵軍
永濟農發行組織全體員工集中觀看了黨風廉政警示教育片《走錯的人生軌道》。這部以真實案例為藍本的警示教育片,通過再現某地原領導干部李某從"業務標兵"蛻變為"階下囚"的墮落軌跡,深刻揭示了理想信念動搖、權力觀扭曲的嚴重后果。觀影結束后,支行同步開展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專題學習,使我深刻認識到:在新時代金融戰線上,唯有常鳴警示之鐘、緊繃紀律之弦,方能走穩服務"三農"的康莊大道。
一、觸目驚心的案例:人生軌道偏離的三大警示
警示片中,李某的腐化過程發人深省。這位曾獲"五一勞動獎章"的金融系統干部,在擔任某銀行行長期間,逐步突破紀律底線:從收受客戶土特產開始,到違規接受宴請、收受貴重禮品,直至利用職務便利為親屬承攬工程、收受巨額賄賂。其違紀違法行為呈現出"溫水煮青蛙"式的漸進特征,印證了"破法必先破紀"的鐵律。影片著重呈現的三個關鍵轉折點令人警醒:首次違規收禮時的僥幸心理,將八項規定視為"耳旁風";違規決策發放貸款時的狂妄心態,把"三重一大"制度當作擺設;對抗組織審查時的錯位認知,企圖用串供掩蓋違紀事實。這些細節生動詮釋了"紀律失守一寸,廉潔潰退千里"的深刻道理。
二、正風肅紀的治本之策
結合警示教育片,支行組織重溫了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經過深入學習,更加深刻認識到:八項規定不是五年十年的"一陣風",而是共產黨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的莊嚴宣示。那些認為"八項規定限制干部作為"的謬論,在李某的案例面前不攻自破——正是因為他漠視八項規定要求,才逐步滑向違法犯罪的深淵。從金融工作視角看,八項規定精神與銀行經營管理存在多重契合點:業務接待中的廉潔風險防控,要求我們嚴格執行費用報銷制度;信貸審批中的利益回避原則,警示我們必須筑牢"親""清"銀企關系;公務用車、辦公用房等管理規范,督促我們養成過緊日子的思想自覺。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影片揭示的新型腐敗手段:通過"影子公司"代持資產、借用電子支付收受好處、以"雅賄"名義收取古玩字畫。這些變異"四風"問題,對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提出了更高要求。
三、永葆初心的承諾:金融衛士的三重修煉
作為政策性銀行員工,我深刻認識到: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廉潔從業就是守護國家經濟命脈的具體實踐。在今后工作中,我將從三個方面筑牢防線:思想上安裝"殺毒軟件"。每日對照黨章黨規自省,定期參加"廉潔家訪"活動,將警示教育片中"人生七筆賬"(政治賬、經濟賬、名譽賬、家庭賬、親情賬、自由賬、健康賬)制成座右銘,時刻校準價值坐標。業務上織密"制度籠子"。嚴格執行貸前調查"雙人四眼"原則,對客戶準入實行"廉潔背景調查",在貸后管理中增加"資金流向廉潔性審查",確保每筆貸款都經得起紀律檢驗。作風上樹起"清風標桿"。帶頭落實"三不"承諾:不參加可能影響公正履職的宴請,不接收客戶任何形式的饋贈,不為親屬朋友謀取特殊便利。用實實在在的行動,維護農發行"清白做人、干凈做事"的金字招牌。
《走錯的人生軌道》給予我們最深刻的啟示是:人生沒有如果,清廉沒有終點。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戰略機遇期,農發行人更應知敬畏、存戒懼、守底線。讓我們以中央八項規定為尺,以警示教育案例為鏡,在服務"三農"的廣闊天地里,鋪就一條永不偏移的廉潔軌道,用清風正氣書寫新時代政策性金融的壯麗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