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2日訊行政執法如春風化雨,既要守護法治剛性底線,又要彰顯服務民生溫度。山東省市場監管系統探索服務型執法新模式,讓執法既有“尺度”,又顯“溫度”,使營商環境進一步優化。
“以前是檢查人員圍繞各自領域相關內容進行檢查,牽扯的精力也比較多,現在不一樣了,一次檢查能夠查多項事,這樣我們就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經營上。”德州天衢新區某超市負責人孫慧英告訴記者。
為了從源頭上解決“小過重罰”、“類案不同罰”、裁量“一刀切”等問題,德州市在全省率先制定了覆蓋執法全流程的市場監管標準化執法工作規范、輕微違法行為免罰輕罰規定等政策,用標準化理念對執法手段、方式、程序等進行逐一規范。
德州天衢新區綜合執法部行政執法辦公室科員屠榮磊表示,他們最近進行了一次檢查,主要檢查了食品儲存條件是否符合規定,是否履行了進貨查驗義務。化妝品是否有中文標簽,是否超過保質期等。對于輕微違法行為,以批評教育為主。
目前,德州市市場監管系統已免罰行政處罰案件31件,免罰金額57.5萬元;減輕處罰案件81件,減罰金額316.15萬元。
“進一步規范涉企行政執法檢查行為,持續深化執法與服務融合,將合規指導與強監管、優環境、促發展緊密結合,營造更加包容、更加審慎、更有溫度的執法環境。”德州市市場監管局黨組成員、德州市市市場監管綜合執法支隊支隊長張傳慶認為。
除了免罰輕罰,一些地方還對企業行為是否合規進行指導。臨沂市市場監管局實施“問需式”幫扶,全面梳理11大類助企惠企政策、3大類助企合規指導和38項服務事項并公布,對196家電商平臺業戶和96家規模以上企業進行合規指導。
青島市市場監管局則制定了《行政執法事后回訪制度》,將案件回訪納入行政執法必備程序,明確回訪的主體、期限、方式和流程,已累計實地回訪企業662家次。
為了實現執法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會效果的有機統一,山東省市場監管局出臺了系列政策措施,完善執法程序,規范執法行為,2024年辦理減免罰案件2.1萬件。隨著準入環境、競爭環境、消費環境不斷優化,山東省經營主體數量超過1455萬戶,居全國第3位。
閃電新聞記者 何則偉 通訊員 德州臺 張樂 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