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面前,人類變得如此渺小。”
這是一句來自電影《The Day After Tomorrow》的經典臺詞。
回顧2024年,氣候變化不斷為人類敲響警鐘。破紀錄的降雨量、災難性的洪水、超過 50°C 的熱浪以及持續的山火爆發,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與未來。
2025年初,世界氣象組織(WMO)發布報告,確認2024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人類活動造成的前所未有的酷熱將持續十年。
今天,是第56個世界地球日(Earth Day)。與往年不同的是,全球多邊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格局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
在全球攜手應對氣候變化的緊迫時刻,美國總統特朗普“二次退群”,多數國家未能按時提交《巴黎協定》的新氣候目標,這些無疑給全世界的努力潑上了一盆冷水。退出《巴黎協定》、支持化石燃料、取消能源限制……美國“特朗普2.0時代”的一系列政策變化,對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理念的沖擊讓人無法忽視。
“唯一確定的是我們處于不確定之中”,這句話深刻地反映了當今世界復雜多變的特點,尤其是近期國際形勢的風云變幻,這種不確定性體現得尤為明顯。
穿過眼前的迷霧,我們能夠確定的是——地球只有一個,正如生命只有一次。人類依然要在這個蔚藍的星球上繁衍生息,如何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發展,是全人類都需要面對的問題。有幸的是,依然有許多負責任的企業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堅定向前,知名CXO企業藥明康德就是其中之一。
2024年,藥明康德在MSCI、EcoVadis、CDP、S&P Global等權威評級中均獲得高度認可。ESG需要長期的系統性實踐,因而,藥明康德這樣的整體表現很難一蹴而就,無疑是長期以來在可持續發展領域不斷積累的結果。
身處醫藥健康產業,藥明康德并不局限于守護全球病患的健康與福祉,還關注到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同樣需要一個健康的環境。
01 保護地球,行動與責任同行
新加坡以其優美的環境和綠色科技聞名于世,一直被譽為“花園城市”。
在2025年地球日前夕,藥明康德新加坡基地攜手當地致力于水環境生態保護公益機構Waterways Watch Society,在碧水環繞的裕廊湖畔花園(Jurong Lakeside Garden)開啟了一場凈化城市水域及周邊環境的特別行動。志愿者們沿著公共步道展開系統性清理,共收集25公斤垃圾,包括塑料制品、紙質廢棄物及其他不可降解材料。
此外,藥明康德每年也會在全球多個運營地開展一些環保行動。在2024年,藥明康德美國圣地亞哥基地的員工志愿者就共同參與了當地開展的海洋環保凈灘活動——圣地亞哥海岸清潔日(Coastal Cleanup Day in San Diego)。志愿者們沿著圣地亞哥海岸線,徒步5公里,當天撿拾了121公斤塑料及其他海洋垃圾。
這些只是藥明康德長期以來在全球積極參與運營所在地社區活動的小小縮影。正如藥明康德新加坡基地負責人羅文雄在環保活動中所說,“可持續發展理念不僅根植于在公司的日常運營工作,更深深融入我們的創新賦能以及社區共建的每個環節。”
一直以來,作為醫藥健康產業的賦能平臺,藥明康德為全球的藥企和生物科技公司提供新藥研發生產服務,數萬個研發項目每年在藥明康德的平臺上運轉,因此,藥明康德的環保行動,對上下游的價值鏈都在產生積極的影響。
藥明康德更多的守護人類與地球健康的方式,就藏在2024年的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里。
02 氣候治理,承諾與行動并重
為了讓電影中的北極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場景不要出現在現實世界中,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在2015年聯合簽署了《巴黎協定》,承諾共同努力應對氣候變化,將本世紀全球升溫保持在高于工業革命前水平2℃之內。
然而,在美國從《巴黎協定》“退群”的陰影之下,2024年底的第29屆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COP 29)未能夠實現多邊合作,共同制定氣候變化行動的預期。許多國家都在設定氣候變暖的目標和行動上打了“退堂鼓”,但藥明康德始終堅持減少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展現出在政策多變環境中的定力。
氣候治理需要長期的戰略指引,絕非一朝一夕。早在2021年,藥明康德就明確設立了為期“十年”的前瞻性氣候變化目標,并制定了相應的行動計劃。藥明康德在氣候變化目標中承諾,以2020年為基準年,到2030年,碳排放強度和能源消耗強度分別降低25%。
為此,藥明康德積極探索在運營中使用可再生能源,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從而推動自身能源結構的平穩轉型。
藥明康德通過購買綠電、安裝太陽能光伏發電設施等舉措落實可再生能源應用,持續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2024年,藥明康德大幅增加綠色電力采購,共計采購綠色電力58,333兆瓦時,占總用電總量的7.20%,同時,計劃逐步探索在主要運營基地開展光伏發電設施安裝項目。目前,藥明康德位于瑞士的庫威基地已安裝屋頂光伏板,通過光伏發電將太陽能轉化為電力。
此外,藥明康德還將低碳理念深入到業務運營的各個方面,開展了余熱回收、綠色出行等一系列舉措,2024年,藥明康德的碳排放強度較2020年基準年降低了12.15%,89%的主要運營地獲得了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部分運營基地獲得了ISO 50001 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為了進一步科學性、系統性的降低碳排放,藥明康德已向科學碳目標倡議(SBTi)提交了科學碳目標,致力于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探索環境保護的系統性管理策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助推價值鏈綠色低碳發展。
03 科技向善,依然是大勢所趨
正如《經濟學人》所指出的,“ESG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一個基本面”,這一趨勢不會因單一國家的政策變化而逆轉。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醫藥健康產業也正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包括知名的輝瑞、賽諾菲、葛蘭素史克、羅氏、諾華等大型藥企,都設立了清晰明確的環保目標。
作為合作伙伴,CXO企業承擔了賦能生物醫藥領域研發和生產的角色,也同時承擔這些研發生產過程對環境的影響。因此,藥明康德的可持續發展舉措,也在帶動上下游價值鏈共同保護環境、節約資源和減少碳足跡。
在醫藥健康領域,“科技向善”是全行業共同努力的方向,通過科技升級實現環保目標已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多年來,藥明康德在業務發展過程中積極為行業提供綠色、環境友好的工藝開發路線,推動了用酶代替傳統的化學反應試劑、用連續化技術進行封閉的化學反應,以及增加溶劑的回用與回收,并嚴格控制原料耗用等一系列舉措。
僅2024年,藥明康德支持超過150家全球客戶在500多個項目中應用連續化生產技術,減少超過1,500噸廢棄物排放;同時,支持超過50家全球客戶在80多個項目中應用酶催化工藝,有效減少了有機溶劑使用約1,800噸。
通過工藝的革新和能效的升級,領先的“綠色科技”也可以兼具經濟性優勢。越高效的反應,越少的廢棄物,意味著這些舉措在讓新藥的研發生產流程更加環保的同時,也兼具效率和成本的優勢,帶動了醫藥產業鏈上下游的整體“綠色”工藝水平的優化。
如今,藥明康德憑借其科技和卓越服務的追求,贏得了約6000家全球藥企和生物科技公司的長期信賴。先進的工藝水平為藥明康德贏得了長期穩定的客戶群,從而具有了更多的競爭潛力和發展韌性。每年數萬個客戶項目在藥明康德平臺上運轉,成為挽救生命的藥物,成就了企業與社會的“雙贏”。
從藥明康德的發展可以看出,保護環境并不是想象中的“負擔”,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科技向善”的魅力。
2024年,藥明康德(02359.HK,603259.SH)還成為了PSCI(制藥供應鏈倡議)供應商合作伙伴,我們可以看到,藥明康德不但主動自發投身社區公益,也正在通過平臺能力與技術,不斷為行業與社會的發展帶來積極的影響,已經找到了自身保護地球的獨特方式。
04 寫在世界地球日
可持續發展是人類共同的課題,依然任重而道遠。
如今,距離《The Day After Tomorrow》這部電影的上映已經過去了二十年。近年來,全球極端天氣頻繁出現。當初電影中的冰雹、洪水、龍卷風、冰川坍塌……曾給我們帶來了視覺上的震撼,卻也不禁讓人恐慌,這樣的畫面有一天會成為現實。
如果人類不重視環境保護,繼續濫用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所導致的后果往往不是我們所能預計的。
在第56個世界地球日(Earth Day)來臨之際,愿我們都能夠找到自己的獨特方式,共同守護地球,守護人類的健康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