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消息,近期,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對中美達成協議有信心。而就在此前,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同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通電話,在與俄羅斯通話后不久,特朗普便對中國展現出積極姿態,這一系列外交動作背后,蘊含著復雜的國際政治考量。
當地時間17日的美俄外長通話,吸引了國際社會的目光。美方主動發起此次通話,向俄方通報對也門胡塞武裝開展軍事行動的決定。拉夫羅夫在通話時強調,必須馬上停止使用武力,各方需要進行政治對話,以此找到避免流血沖突進一步擴大的解決方案。通過此次通話,美俄雙方在部分問題上進行了信息互通,盡管不能立刻化解雙方長期積累的矛盾,但這樣的溝通為后續解決相關國際問題提供了對話基礎,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緊張的國際局勢。
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資料圖)
在結束與俄羅斯的通話后,特朗普迅速將目光轉向中國。當地時間17日,特朗普表示“我認為我們會與中國達成協議,我們會和所有人達成協議的”。次日,他談及關稅問題時宣稱,美方正與中方進行友好對話,有望在未來3到4周內達成協議,還稱“中美接觸頻率非常頻繁”,相信有“充足的”時間與中方達成共識。
特朗普之所以在此時積極尋求與中國達成協議,背后有著諸多現實因素。在貿易方面,美國國內經濟受到貿易摩擦的沖擊。以美國農業為例,中國作為重要的農產品進口國,貿易摩擦導致美國農產品對華出口受阻。美國農民面臨農產品滯銷、價格下跌等困境,大量農產品積壓,農場主收入銳減,不少農業相關企業也面臨經營壓力,這對美國農業產業帶的經濟發展和就業造成了負面影響。
特朗普(資料圖)
在科技領域,美國對中國的技術封鎖和限制措施,雖旨在遏制中國科技發展,但也反噬了自身。美國科技企業失去了廣闊的中國市場,營收和利潤受到沖擊。例如,一些美國芯片企業原本在中國市場占據較大份額,限制出口后,市場份額被其他競爭對手搶占,企業發展面臨困境。而且,美國政府內部在對華策略上也存在分歧,部分人士認識到持續的對抗對美國經濟和國際形象都帶來了損害,主張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問題。
然而,對于特朗普拋出的橄欖枝,中方有著自己的立場和考量。一直以來,中方對中美經貿領域磋商保持開放態度,但前提是美方必須拿出足夠的誠意。外交部早已亮明立場,“談,大門敞開;打,奉陪到底”。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也強調,“解鈴還須系鈴人”,敦促美方立即停止極限施壓和脅迫訛詐,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平等對話解決分歧。
從過往的貿易摩擦來看,美方頻繁揮舞關稅大棒,不斷提高對中國商品的關稅,試圖以此逼迫中國在貿易談判中讓步。但中方堅決反擊,對等加征關稅,將對美關稅加到了125%。中方還采取了收緊關鍵礦產資源出口、將多家美企列入不可靠和出口管制名單等措施,精準命中美方痛點。在這樣的博弈中,美國并未達到預期目的,反而使自身經濟和相關產業遭受沖擊。
特朗普(資料圖)
在國際格局中,中美關系的走向至關重要。美國若真心希望改善中美關系,就應摒棄霸權思維和零和博弈的觀念。中國一直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通過合作實現共贏。中美兩國作為世界前兩大經濟體,在諸多領域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無論是應對全球性挑戰,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安全,還是促進世界經濟的穩定與發展,雙方合作都能發揮巨大作用。
美國在與俄羅斯通話后對華拋出橄欖枝,是其基于國內外形勢做出的外交舉動。但最終能否達成建設性成果,關鍵在于美方是否有誠意、能否尊重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以平等、互利、共贏為出發點推動雙邊關系的改善與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