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臨沂市沂南縣蒲汪鎮大王莊中心小學教師 李新朝
翻開李鎮西老師的《愛心與教育》,一股清新而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教育著作,不如說是一位充滿愛心的教育者用他的教育實踐與思考,為我們編織的一首關于愛的教育詩篇。在閱讀的過程中,我仿佛跟隨著李老師走進了他的教育世界,見證了一個個充滿愛與溫暖的教育故事,也對教育的本質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
書中最打動我的,是李鎮西老師對學生那份毫無保留的愛。他的愛,不是高高在上的施舍,而是平等的尊重與理解。他用自己的言行告訴學生,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都值得被尊重和關愛。在他的班級里,無論是成績優異的學生,還是調皮搗蛋的孩子,都能感受到老師的關注和支持。這種愛,讓學生們在一個充滿安全感和歸屬感的環境中成長,讓他們敢于展現真實的自己,也讓他們學會了如何去愛他人。
李鎮西老師對“后進生” 的轉化工作,更是讓我深受觸動。在教育實踐中,“后進生” 往往是讓老師們最為頭疼的群體。然而,李老師卻沒有對他們另眼相看,而是以極大的耐心和愛心去挖掘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他用日記與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幫助他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在他的努力下,一個個 “后進生” 逐漸找到了自信,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進步。這讓我明白,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作為教育者,我們需要做的,就是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和關愛,等待他們綻放屬于自己的光彩。
書中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案例,也讓我反思自己的教育行為。在日常教學中,我是否真正做到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需求?是否用足夠的耐心去對待那些暫時落后的孩子?有時候,我們會因為教學任務的繁重而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需求,會因為學生的錯誤而失去耐心。然而,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故事告訴我們,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溝通和情感的傳遞。只有當我們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用愛去滋養他們,才能收獲教育的真正果實。
《愛心與教育》還讓我對教育的目標有了新的思考。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是培養出高分數的學生,還是塑造出具有健全人格、充滿愛心和責任感的人?在李鎮西老師看來,后者顯然更為重要。他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注重培養學生的品德和社會責任感。他通過組織各種班級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會關愛他人、關心社會,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這種教育理念,讓我深刻認識到,教育的真正價值在于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讓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學到知識,更能學會如何做人。
讀完這本書,我心中充滿了感動和敬佩,同時也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李鎮西老師用他的教育實踐,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光輝的榜樣。他讓我明白,作為一名教育者,我們要有一顆熱愛教育、熱愛學生的心,要用愛心去點燃學生心中的希望之火,用耐心去陪伴他們成長的每一步。教育之路,任重而道遠,但只要我們心中有愛,就一定能在這條道路上收獲滿滿的幸福和感動。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