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國在反艦武器,尤其是高超音速導彈方面的領先優勢,已經成為五角大樓無法忽視的“威脅”。美國“任務和目的”網站4月18日稱,中國在反艦武器方面的快速進步,導致美國航母需要準備同時應對來自不同方向的多類型反艦導彈的突襲,一旦爆發中美沖突,“美國應該做好損失幾艘航母的準備”。
美媒相關報道
報道稱,根據五角大樓最新“中國軍力報告”的數據,中國擁有“世界領先的反艦導彈武器庫”,足以威脅到美國海軍的艦艇——對于五角大樓的官方文件而言,承認對手能夠威脅到本國海軍可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蘭德公司的高級國際國防研究員蒂莫西·希思表示,幾十年來,中國的反艦武器研制機構一直緊盯著美國海軍軍艦,并努力擴充反艦導彈的武器庫。他表示,中國首先發展的反艦巡航導彈,從早期笨重的“海鷹”“上游”系列液體燃料反艦導彈,到后來更先進的“鷹擊”系列固體燃料反艦導彈。盡管反艦巡航導彈飛行速度偏慢,美國海軍更容易用防空導彈和近防系統將其擊落,但它們對于海軍依然相當危險,因為這些反艦導彈成本便宜,可以大規模建造和發射并且命中精度更準確。
中國的反艦武器研制機構一直緊盯著美國海軍軍艦 資料圖
何況近年中國的反艦導彈武器庫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先進的遠程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包括“鷹擊-12”和“鷹擊-18”系列,它們能夠從400公里甚至更遠的地方發射,利用超音速飛行能力極大壓縮對手的反應時間,并采用復合制導模式,從而極大提升了命中率。
此外,反艦彈道導彈的出現,標志著中國攻擊美國海軍艦船的能力出現了革命性變化。希思表示,類似東風-21D和東風-26這樣的新概念反艦彈道導彈結合了彈道導彈的高速飛行速度和突破美國反導系統的能力,能夠對兩千公里外的美國航母構成真實的威脅,“許多美國國防分析師建議美國海軍將航母置于中國反艦彈道導彈的射程之外”。
圖為東風-26資料圖
而馬薩諸塞州技術學院的安全研究計劃主任泰勒·弗拉瓦爾則警告說,在未來的沖突中,美國航母可能不得不同時面對中國彈道導彈、巡航導彈和高超音速導彈的攻擊——在去年的紅海攻防戰中,胡塞武裝發射的幾十架低技術能力的自殺無人機協同反艦巡航導彈/彈道導彈對美國航母的突襲,就已經讓美國海軍手忙腳亂,慌忙中擊落了己方的超級大黃蜂戰斗機。而中國擁有的無人機和反艦導彈數量更多、種類更先進,同時對美國航母的跟蹤和探測能力也遠非胡塞武裝可以相比,因此美國航母將面對空前的壓力。
但最讓美國海軍焦慮的是中國的高超音速反艦導彈。希思說:“高超音速武器不但飛行速度更快,而且通過在飛行途中改變軌跡,使它們更加難以抵制,因為反導系統需要新的防御能力,而不僅僅是依賴預測彈道軌跡。”五角大樓在“中國軍力報告”中承認,過去20年中,中國“極大地推進高音導彈技術發展”,其中包括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旨在針對航母這類高價值艦艇。
報道稱,當前美國海軍的防御能力主要集中在擊落無人機、炸彈以及巡航和彈道導彈等傳統目標,但它們對高超音速武器的有效性較小,美國海軍在未來與中國沖突中,將面臨“在二戰以來從未見過的遭受損失的可能性”。
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旨在針對航母這類高價值艦艇 資料圖
美媒認為鷹擊-21高超音速導彈可以從不同平臺上發射
美國海軍分析師托馬斯·舒加特表示,“彈道導彈升空后會沖出大氣層進入太空,很容易在雷達上看到它,從而可以提供充足的預警時間,但高音速導彈只是沿著大氣層高層飛過,飛行高度比彈道導彈要低得多,更靠近地球表面,這意味著發現它的時間要晚很多。因此美國反導系統的反應和攔截時間要少得多。”同時中國在太空中擁有更多更先進的衛星,并配備有高空高速無人機等更多的情報收集手段,能更容易發現美國航母的動態——而人工智能可能使中國從海量的衛星圖像中定位美軍航母。
依托技術進步,中國可以協調遠程反艦導彈、高超音速導彈和其他反艦武器同時對美國航母發動襲擊,而冷戰期間蘇聯對美國航母的威脅,主要是依托于圖-22M3“逆火”超音速轟炸機發射的重型反艦導彈,后者的突防能力遠在中國新一代導彈之下。
舒加特總結說:“坦率地說,盡管美國航母一直受到各種反艦武器的威脅,如今來自中國的威脅程度肯定上升了。”他說,隨著中國武器的作戰范圍繼續增加,西太平洋的美國航母將越來越有風險,“如果美國與中國發動沖突,我們應該準備好失去幾艘航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