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快報訊(記者 李子璇)近日,大型話劇《北上》在“運河之都”淮安盛大上演。步入淮安大劇院前廳,碧波蕩漾的運河意象漫卷而來,仿佛觸摸到了一個流動的運河文化容器,綠色的主視覺展陳成為一種立體的“北上”敘事。
2025年仲春,大型話劇《北上》循運河煙波再啟征程,以戲劇為梭,在運河漣漪間織就一條流光溢彩的文化錦帶。作為一場流動的運河盛宴,承載著運河沿岸城市的文化底蘊。
全新打磨升級后的話劇《北上》以1901年漕運廢止與2014年運河申遺為雙時空錨點,通過意大利探險家小波羅的北上尋弟之旅、船工邵秉義的世代離船之痛、歷史系教師孫宴臨的文化考古之志,交織出一幅跨越百年的運河眾生相。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一次質疑,推動了二人陰差陽錯的線下見面。一場跨越百年的文化守望就此展開,從隔空對峙到攜手探秘,從爭執(zhí)到和解,一路揭開運河的深層意義。這一次,《北上》以更加真實細膩的敘事手法、更加豐滿貼地的日常細節(jié),刻畫日常生活與運河文化之間的聯(lián)系。
通過觀賞話劇《北上》,讓觀眾看見一條河是如何托起一個民族的尊嚴與韌性。運河文化愛好者張先生在看完后表示:“看完劇立刻想去清江浦碼頭,感受歷史的溫度。”
淮陰師范學院教師王新鑫在話劇首演時特意前往杭州觀看,這次話劇來到家門口淮安,她再次買票二刷。“一條河活起來,一段歷史就有了逆流而上的可能。一部熟悉的小說,用具象化的表達方式站在舞臺上,立體而鮮活的場景,不斷吸引著我的視線。”她表示,話劇《北上》既高度忠實于原著,選擇了小說文本中的經(jīng)典臺詞和場景,又有創(chuàng)新和發(fā)揮,拉近了觀眾的距離感。徐則臣寫活了運河,舞臺上的演員們演活了運河,家國歷史濃縮在一條河的北上進程里,也濃縮在這一百五十分鐘之中。每個端坐于劇場的觀眾,都在這兩個半小時的聲畫時空里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北上》。
現(xiàn)代快報記者了解到,該劇目前已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025年度大型舞臺劇和作品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中國文聯(lián)2024年重點創(chuàng)作目錄支持類項目和浙江省文化廣電和旅游廳舞臺藝術揭榜掛帥資助項目等多個獎項。這種以戲劇為靈魂、以運河文化為脈絡的文旅融合創(chuàng)新嘗試,不僅潛移默化地令“北上”IP和杭州文旅發(fā)展深度互動,更讓運河文脈自在蜿蜒、奔涌向前。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