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鞏悅悅 策劃整理
編者按:山東省教育廳教師工作處攜手齊魯晚報·齊魯壹點,面向山東省大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發起 “照亮我的那本書”主題征集活動,旨在通過真實動人的閱讀故事,展現書籍在教育中的深遠力量,傳遞閱讀帶來的成長與蛻變。(征稿及教育線索提供郵箱:qlwbyddx@126.com。)
文|菏澤市曹縣第一初級中學教師 朱新韋
閱讀是教師成長的必由之路。然而,自己的閱讀之旅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下面我將從警醒、解困、精研、實踐和預見談談自己閱讀之途的蛻變。
警醒——從輕書薄學到見證書籍的魅力
我家有三個小書架,一個是放孩子各種繪本故事、兒童讀物的,另外兩個是我的。我買書很隨意,買各類各樣的書,剛畢業時為了克服從學生身份轉變為教師、班主任身份的迷茫與困惑,我買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等;后來結婚成立家庭,買菜譜、買營養湯譜;再后來有了孩子買的比較多的就是育兒故事和繪本故事。雖然喜歡買書,但是身為教師,我們的日常工作總是忙碌而繁雜。尤其是孩子小的那幾年,每天雞飛狗跳。在這樣的忙碌中,閱讀似乎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所以,一時興起買的書又會被擱置一邊;偶爾翻翻看看,卻又總是走馬觀花,不能堅持汲取書中營養。
然而,隨著教學工作的深入,我逐漸發現,自己的教學越來越缺乏創新和深度。感覺總在吃老本,尤其是在2023年秋季校本培訓,我們學校請來了一中骨干教師為我們做初高中教學銜接方面的培訓。當時為地理組培訓侯老師深入淺出地將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的聯系與區別一一道來,又通過一些具體的中高考題目對比分析。當出來那一道道高考題目時,我莫名地感到心慌和汗顏。明明是地理專業科班出身,明明當年入編考試筆試第一,這才幾年那點專業知識竟讓我忘得面目全非了!我還不死心,又找出來當年的高考題,除了人文部分能答個幾點,自然地理部分大多還給老師了。我突然驚醒,對于教師而言,讀書意義非凡。它是專業成長的源頭活水,讓教師汲取前沿知識與教學智慧。
讀書不是折騰老師,不是搞花架子。讀智者的作品,總能聯系到現實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困惑和瓶頸,給自己教育教學指明方向和獲取靈感。
解困——團隊助推,攻克經典閱讀境域
去年九月份,我家老大上了小學一年級,老二也成為一名幼兒園小班的小同學。我開始有更多的時間閱讀自己的書了。于是書架上那些被我冷落已久的書籍被我重新拿了下來。我重溫了《紅樓夢》《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等文學經典,看了幾本未讀完的育兒專著,但推進最慢的還是教育學著作,除了學校讀書推進活動中讀完了《教育的初心》《寫在新教育的邊上》《窗邊的小豆豆》等。這一年中額外的教育類著作就沒再讀了。相信很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讀教育經典遠沒有讀《老人與?!愤@些文學經典讀得酣暢淋漓。一個晚上可能能讀完一本你感興趣的小說,但一個星期如果能讀完一本教育經典,我相信你讀完后估計大腦也留下不了多少東西。在我心中教育類經典如同寶藏一般,每一個篇章,每一句話都可能引發自己無限的感慨和靈感,它只能細品。
對教育經典,我有一種敬而生畏的情感,知道閱讀教育經典是一個教師獲取教育靈感的必經之路。但是,習慣了淺嘗輒止的讀書方式,總靜不下心來啃這塊硬骨頭。所以,教育經典成了我最大的一塊心病。直面經典的勇氣是團隊給我的,“三名”工程第一本共讀書目便是我那本看了一年多仍然沒有看完《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的讀書分享會更是讓我見識到各位的教育智慧。懷著對教育經典的敬畏,我不敢像原來那樣囫圇吞棗、走馬觀花,而是開始了讀書方法的改進。
精研——從淺嘗輒止的涉獵到深耕細品的挖掘
以前讀李鎮西老師的《好教師是這樣煉成的》后,我總羨慕那些能堅持踐行“四個不?!钡膬炐憬處焸?。而現在我也致力于一個做讀、寫、思、行的有心人。于是我改變了淺嘗輒止的讀書習慣,開始對閱讀書目慢慢咀嚼。
我現在的讀書習慣是:第一遍用荔枝程序朗讀打卡知道文章梗概。讀完后,我會再復盤第二遍,將書中精彩部分和突然冒出的靈感想法及時記錄下來。當然,我做得還不夠,還有一個大工程等著我去做,將感悟整理和形成主題式文章。
讀書的最終目的在于實現深度的知識轉化。只有將讀書所獲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才能讓教育教學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實現教書育人的完美統一。
實踐——化理論為實干之力,綻育人之花
下面我想用兩個最近的實例來說說讀書給我在教學上的啟發。
一個是做一個善于思考的老師。布置寒假作業時,我正翻蘇霍姆林斯基的要讓知識“活起來”,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不能單純讓學生死記硬背知識,而要讓知識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在他們的相互關系中、在生活經驗中“活起來”。寒假期間是對上冊知識查缺補漏,對下冊知識做預習的好時機。如果只讓學生寫知識點做練習題那孩子會覺得很沒意思,應付作業。
于是我認真思考,八年級地理上冊學習中國地理全貌,下冊要學習中國區域地理,如何將兩者有機結合起來?如何讓學生感興趣,愿意完成作業?還要符合年假氛圍?最后我聯想到任何人都抵擋不住美食的誘惑,孩子更是對吃格外上心。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美食中蘊含的地理要素更是展現了地域風土的獨特魅力!于是,我設置以美食為主題的特色作業,旨在讓學生理解自然環境對飲食的塑造,如氣候、地形影響食材分布,幫助學生認識人文因素作用,像民族習俗、歷史文化與美食的關聯。
就在這樣無聲無息中,我培養了學生的地理思維,從地理視角分析現象,提升綜合素養。孩子們抱著認真的態度,完成了對各地飲食文化的深入探究。并繪制了色彩斑斕、充滿創意的繪畫作品。如果讓孩子做一道除山東省外的另外地區的美食,寫個制作過程和食材分析可能會更好。看著孩子們帶來的成果,我也在想都說誰帶的兵隨誰。如果作為教師都不善于思考,不善于創新,那你怎么指導學生思考與創新呢?
第二個故事是:一個五分的約定,一張實至名歸的獎狀
蘇霍姆林斯基對后進生的耐心、包容、鼓勵給與我深刻的影響,他從來不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他花費了兩年時間幫助費佳克服算數應用題和乘法表的障礙,他激發了頭腦遲鈍的米沙的敏銳性、注意力和觀察力。我也嘗試做一個善于發現、具有耐心和善于點亮的老師。
開學初期,17班的小涵興沖沖地跑過來找我要獎狀,我知道她這次地理成績取得了質的飛躍。我故意問她:“進步多少分?達到我給你設定的五分線了不?”
“老師,我進步了12分,考了16分。”
是的,孩子上次期中考試只考了4分。這次以5分換獎狀的由來是臨近期末時候,在地理課上孩子又拿出自己的小鏡子臭美時,讓我逮到了,我收了她的小鏡子,一開始確實想批評她兩句,但是轉念一想,孩子現在這樣最不缺的就是批評,缺的是引導和鼓勵啊,并且是夸張的引導和鼓勵!于是讓她下課時找我要。孩子很活潑,課堂上被收了東西還是蹦跳著,大大咧咧地跟我去了辦公室。
孩子先開口說:“老師,我錯了,我上地理課再也不照鏡子了,還給我行不?”
多好的認錯態度啊,哪里還舍得再為難她,但是看著這么機靈、漂亮的姑娘只考四分確實讓人無奈。于是我對她說:“放心吧,梳子我一定還給你,并且我還給你發個獎狀。”
孩子一聽獎狀眼睛都亮了,“我可是從小學三年級以后再也沒得過獎狀了?!?/p>
隨即她又用質疑的語氣說:“老師,不會這么簡單吧!”
“不會這么簡單,但是也不難,上次你地理是咱班倒數第一,不能再退了,如果下次你能進步5分,第一名不給她獎狀也得給你?!?/p>
“那行,老師,我一定會加油的!”
后面的幾節課,孩子的上課狀態完全不一樣了,有時候甚至還能接住我拋出的問題。期末成績出來后,我也特意關注了一下孩子的成績,知道這個獎狀孩子是真的拿到手了!開學后,孩子也不再對課堂漠不關心,雖然底子還是比較弱學起來很吃力,課堂上也會稍稍走神,但總歸是參與進來了。
我們要相信,任何一個孩子都有向上的渴望,尤其是后進生同學,他們會更珍惜老師的表揚和鼓勵。我們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話可能就會成為孩子改變的契機!雖然后進生的改變很難,但是在從教生涯中如果我們能改變一個,那這件事將成為我們最值得炫耀的事情,因為我們影響了某個孩子的一生!
預見——繁星點點,前路漫漫
全縣的“三名”工程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我也組建了自己的小工作室。線上工作室成立后,我們的小群便活躍起來了。尤其讓我感動的是,當時怕能力不夠,特地邀請的趙鳳娟和黃鳳榮兩位高級教師做我們團隊的指導者,他們也積極參與到讀書活動中。在這個群體里每一位老師都在閃著自己的光,照亮了自己也給別人照明了前方的路。你看,這就是帶動作用,我想舉辦讀書推介會的目的不就是,你帶我,我帶他,一帶二,二帶多,這么播撒讀書的種子,開出教育之花嗎?
當然,我深知,讀書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日積月累的沉淀。它如同涓涓細流,點滴匯聚,方能成江海。在漫長的閱讀旅程中,每一頁書都是一塊基石,幫助我們搭建起知識的高樓;每一次思考都是一束光芒,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唯有持之以恒,方能在書的世界里收獲智慧,遇見更好的自己!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