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4月20日-26日是全國知識產權宣傳周。今天,株洲市知識產權保護開放日活動暨專利導航成果發布會舉行,主題為建設知識產權強市,服務創新成果轉化。
現場,省知識產權交易中心發布了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專利導航分析報告。報告指出,湖南生物醫藥與大健康產業離珠三角還有一定距離,但湖南在醫療器械、化學藥、生物藥等領域有較大優勢。報告為醫藥頭部企業的專利發展,起到了“明路徑、避風險、促升級”的作用。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了2024年專利轉化運用年度報告。報告顯示,自2006年1月至2025年2月這近20年間,全市專利轉化總量達8214件,其中轉讓7884次,許可415次。20年的專利增長曲線總體呈上揚趨勢,2024年達到新高峰,專利轉化總量達1402 件,其中轉讓1351件,位居全省第二位,躍居歷史新高位。
2024年,全市專利工作呈現“省市共建跑出加速度、創新實力實現新跨越、法治保護打出組合拳、成果轉化結出金果子”四大特點。高規格出臺了《知識產權強市建設行動方案》,省市領導為“雙中心”揭牌;16個企業專利數據庫筑起創新“護城河”,全市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3.84件,在中西部制造業城市中一馬當先;兩級法院亮劍維權,受理案件1190件,構建起立體化保護網絡;2300余家企業搭上了專利對接“直通車”,創新活水奔涌不息。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負責人表示,今年,我市將做好“導航、護航、遠航”三篇文章,積極聯合構建“長株潭”“株洲—大灣區”等跨區域戰略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創新聯合體,持續開展專利轉化專項行動,通過專利技術供需“微對接”促成“大轉化”,真正讓“專利紙”變“鈔票紙”,“知產”變“資產”。
當天,全市知識產權強市建設相關成員單位、高校知識產權部門、市知識產權協會、研究院、交易中心和服務機構相關負責人,還參加了專利檢索技能實務培訓,并回應了社會和權利人的相關關切。
六個維度看株洲專利家底
一、轉化效能持續攀升,成績斐然
自2006年1月至2025年2月這近20年間,株洲市專利轉化成績顯著。專利轉化總量達8214件,其中轉讓7884次,許可415次。
從專利轉讓的方式來看,共轉出專利2503件;受讓專利2186件;株洲本地互轉3195件。
從轉讓專利的類型來看,授權發明3538件(占比45%);實用新型3473件(占比44%);發明申請454件(占比6%);外觀設計419件(占比5%)。
從專利轉讓趨勢來看,2016年成為關鍵轉折點,此后呈現快速增長態勢,并在2024年達到峰值1351件。
從專利許可方面來看,專利許可類型中,獨占許可為296件(占比71%);普通許可87件(占比21%);
開放許可17件(占比4%);排他許可17件(占比4%)。
在許可專利的類型中:實用新型228件(占比55%);授權發明162件(占比39%);外觀設計24件(占比5.6%);發明申請1件(占比0.4%)。
以上這些數據充分表明株洲市在專利轉化工作上不斷取得新突破,轉化效能正節節攀升,躍居歷史新高位。
二、轉化成績名列前茅,引領發展新格局
回顧2024年,株洲市專利轉化在湖南省的排名,十分亮眼。在全省專利轉讓12219件、許可1004件的總量中,株洲市專利轉化總量達1402件,其中轉讓1351件,占全省總量的11.06%,位居全省第二位。
從專利轉讓的方式來看,2024年“賦能輸出”405件;“引進落戶”464件;“本地聯動”482件;許可48件。
從“賦能輸出”的轉讓主體來看,企業轉出206件(占比51%);高校156件(占比38%);個人43件(占比11%)。
從“引進落戶”的受讓主體來看,企業受讓441件(占比95%);高校受讓5件(占比1%);個人18件(4%)。
2024年的專利轉化成績,不僅體現了株洲市在專利轉化方面的強勁實力,也彰顯了株洲市在全省專利轉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三、賦能產業發展,成效顯著
專利轉化為株洲市產業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尤其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成果豐碩。
在 “賦能輸出” 的專利中,新能源產業占比11.6%,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占比10.1% ,新材料產業占比8.6%,戰略性新興產業專利總計占比達54%。
在“引進落戶” 的專利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占比13.8%,新材料產業占比 11.0%,節能環保產業占比10,戰略性新興產業占總體比重53%。
在“本地聯動” 的專利中,新能源汽車產業占比21.4%,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占比19.5%,新能源產業占比12.7,整體戰略性新興產業占比更是高達72%。
這些數據清晰地顯示,專利轉化有力地推動了株洲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讓株洲在新興產業領域的競爭力不斷增強。
四、多元主體協同轉化,技術儲備雄厚
株洲市專利轉化涉及多元主體,且專利技術儲備充足,為轉化工作提供了堅實支撐。
在“賦能輸出”方面,2024年排名前十的輸出主體中,湖南工業大學以117件領先,充分發揮了高校的科研優勢,成為技術向外賦能的排頭兵;湖南智點智能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52件緊隨其后,展現出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技術領域創新上的實力。
“引進落戶” 的受讓主體,主要以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如湖南千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株洲維通利電氣有限公司等。
在 “本地聯動”的專利中,中車體系內企業占據主導地位,如中車時代電動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等。
以上這些情況,表明株洲市形成了高校、企業、個人協同參與專利轉化的良好局面。同時,株洲市在專利技術儲備上成果顯著,大量已轉化的專利和充足的專利存量,為技術創新奠定了堅實基礎,也確保了專利轉化工作的可持續性。
五、跨區域轉化合作,前景廣闊
從地域流向上看,株洲市專利轉化呈現出廣泛的跨區域合作態勢。在 “賦能輸出” 方面,2024年覆蓋了全國27個省級行政區或直轄市,其中向廣東輸出81件,展現出較強的技術輻射能力。在 “引進落戶” 方面,覆蓋了22個省級行政區或直轄市,廣東省成為最大的 “源頭活水”,為株洲市引入了豐富的創新資源。
這種跨區域的專利轉化合作,不僅促進了株洲市與其他地區的技術交流與合作,還為株洲市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未來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前景將十分廣闊。
六、新興技術領域潛力巨大,未來可期
在新興技術領域發展中,株洲市專利轉化和應用,潛力無限。以人工智能產業和先進環保產業為例,2022-2024年期間,人工智能產業專利轉化數量從2件增長到18件,先進環保產業從18件增長到44件,增長態勢十分明顯,產業發展。
記者丨李敦平 李凌
通訊員丨馮田 編輯 丨劉琰
審核丨林鑫 彭建南 劉躍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