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哪里有好吃的綿陽米粉?
——今天的編輯 吹風
我問@土豆兒 要不要寫米粉合集,“我都寫了兩篇了”——
我說受歡迎,繼續統計,主要是相冊打開一看,一堆米粉的照片,四面八方的米粉匯聚成都,溫潤如玉或者熱辣滾燙。
撈起米粉,演繹成不同的味道,米粉跟春天一樣,搖曳生姿。
一腳踏入堂子,里面鬧哄哄,在一個白色的屏風后面,人影晃動,心想一個嗦米粉的地方,怎么有一種吃火鍋的狂歡。
老板徑直走過去,把屏風拉緊,對我淺笑一下,“里頭在吃燉粉”。
燉粉的本質是一種火鍋,牛雜、牛肉一鍋端上來,配上蔬菜,內容豐富,常德人一般用來下酒,等到氣氛升起來就煮粉。
一鍋臉盆大小的米線,壯觀誘人,在咕嚕沸騰的湯中,升華沉淀。
但人少,就暫時吃一碗正常的款式,小炒牛肉跟紅燒牛肉是招牌,一樣來了一碗,我問什么是雙碼,“就是有兩份澆頭”。
澆頭一律裝在斑駁的瓦罐里,大概有兩排都垛在灶頭上,小火煨起,有點像在熬中藥,每一個勺子都不混舀,獨一無二。
蓋子揭開,有濃郁鮮美的香氣飄出來,我踮起腳偷瞄了一眼,清亮奶白色的牛筋,醇厚方正的牛腩,雙椒爆炒的牛肉絲。
雖然用一個土缽來裝,但是在發光,依次加入炒酸菜、酸豇豆、燒辣椒、榨菜絲,無異于扔炸彈,有一種火上澆油的爽。
米粉韌彈,橡皮筋一般的口感,碼子厚重,香辣的掌聲從開始一直持續到尾聲,有點像直接把米粉倒扣進了一碗湘菜里。
這一家的小吃比較豐富特別,獅子頭、醬板鴨、素雞腸、炸粑粑。
紅薯、豌豆粑粑就擺在簸箕里,自己用夾子揀,煎得酥脆,紅薯的味道很重,一口清甜降低辣度,干濕分離,合作愉快。
素雞腸是第一次吃,腸衣里面是豆筋的感覺,通體氣孔吸收著湯汁。
去萬三面館的路上,突然被人頭攢動的鮮切牛肉米線截胡,牛肉改刀掛在檔口,一口大鍋騰云駕霧,隊伍都排到了街上。
隔壁一個排隊的人說,為了這一口米線,犧牲了中午睡覺的時間。
人多,外面的壩子都座無虛席,每個人手上捏一雙筷子,腦殼伸多長,不僅是米粉需要盯到,連小料端上來都會被舀空。
鮮切牛肉米粉的風大,沒想到這么大,但逆風的方向更適合飛翔。
牛肉米線分兩種,一種是提前鹵過的牛肉,一種是鮮切的吊龍,每一份都稱了重量備在小碗里,點一碗就燙一份牛肉。
野心比較大的人,另外加了牛肚、牛筋,一碗奢華的配置。
一口牛骨大鍋一直在冒煙,細密厚實的油花飄來蕩去,步驟其實非常簡單,煮粉,打湯,燙肉,每一份都是單獨煮。
牛肉粉嫩,在漏勺中顫動,逐漸變色,紋理清晰,不是邊角料。
粗粉原湯,一碗清爽干練的牛肉米線出爐,然后自己加小料。
酸菜、薄荷、小米辣、糊辣椒,沒有理由的直接猛加,把湯色變成橘紅,或者暗紅,一股鮮辣會從舌尖貫穿到整個口腔。
喝一口湯,然后嗦粉,非常茂盛,有生命力的一碗粉,非你莫屬。
牛筋軟爛,金燦燦的膠質,牛肉就是鮮貨,沒有一丁點腥味,不是凍貨,整個湯色金黃清澈,米粉掛上汁之后層次遞進。
主要是氛圍不錯,跟父老鄉親背對背嗦粉,你追我趕,埋頭苦干。
這一家有點隱蔽,在一條美食街的二樓,很容易錯過,跟烏煙瘴氣的環境完全不同,招牌青綠,望過去是一種清爽的不爭不搶。
然而一走進去,就從只此青綠變成了濃墨重彩, 酸辣迎面而來。
開局有點不順,菜單上的字都認識,但不曉得是啥——
腌菜膏五花肉;
蘸水苦菜;
撇菜根;
云南人看了估計可以對上暗號,應該是比較地道的材料,遵循當地的風格流派,老實做一個味道的搬運工,平民精致料理。
然后車過背,小料依然是鮮活自然,草果油、芫荽、撇菜根。
揭開一個不銹鋼蓋子,手指長的干辣椒,不知道如何取舍,老板路過留下一句,“要撒一點鹽巴在上面才好吃”。
小鍋米線是單鍋小煮,一排錚亮的銅鍋被小火舔舐,湯水冒泡。
里面小料豐富,韭菜、酸菜、番茄、白菜,剁的細碎,復合的鮮美在交融糾纏,然后一勺新鮮的肉沫蓋上去,畫龍點睛。
湯底濃稠,看起來沒有紅油的疊加,但是依然,小料給的很舍得。
扁平的餌絲,一筷子就連湯拔起,熱氣騰空,味道不酸辣,反而是咸香鮮美,餌絲很有韌性,咀嚼之間,米的香氣突出。
其余的小菜都可圈可點,分量不大,但是每一份都是現做。
傣味洋芋看起來沒有什么佐料的痕跡,味道卻很豐富,土豆不是過炸,像是香料水煮,配合上檸檬的芬芳與小米辣的刺激。
五花肉是在平底鍋上煎過,醬色喜人,不會特別的干燥,油潤。
淋上檸檬,周圍鋪的是黃瓜,前后左右保駕護航,用清爽在降解油膩,然后蘸一下腌菜膏,風味特別,酸辣的酵感明顯。
云南風格的炸菌子,第一次吃,完全不加修飾,非常干脆直接。
之前吃的款式都是要裹一層面粉,追求外殼的脆,但眼前這一碗就是生炸,軟塌起卷,看起來沒有支撐,實際很脆。
群里的人推薦的,每一次丟圖在群里,就有一群錦鯉張著嘴問地址,突然有一天,我發現就在我家附近,但從未光顧過。
我拿著照片問我鄰居,她說:“我經常吃,那一排就這一家好吃”。
有一天我就帶著家人一起去吃,家人拒絕,害怕有羊膻味,我拍著胸脯說沒有,結果沒有被打臉,非常奶香鮮美。
我雖然吃了好多次,但從未看清過老板的長相,他總是躲起來。
這個店就他一個人,煮粉、收桌子、打包外賣,一聲不吭,經常就藏在后面煮粉,但你盡管說話,要求都被他記得清楚。
沒有大小碗之分,每一碗從墻后面運出來,都是超級大碗,性價比高。
然后第一步要加薄荷,水靈靈的薄荷,不是裝在盒子而是桶里,每一個人都是堆成山的薄荷,根本不吃蔬菜,純吃薄荷。
然后桌子上的小料都是規規矩矩,小米辣、胡椒粉、糊辣椒等。
鹽邊羊肉粉的風格就是不油,主打一個鮮,里面沒有什么內容,但是留下的都是精華,反正第一口鮮美就會在舌尖綻開。
加了韭菜、薄荷、泡菜絲絲,會鮮得更有痕跡,更加清新。
這一家就是做的社區生意,本來我以為沒什么曉得,結果有一天早上上班,大概九點鐘,門口都有人等著老板拉卷簾門。
今日編輯 | 吹風
本文系談資“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圖片
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vancy
一點意境
@M
幸運彩虹
@周念念
分享照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