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浙江頻道
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
青山綠水煥新顏。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4月21日下午,嘉興橫港村村道上,79歲的馬云舟拎著用“共富積分”購買的米面油等生活物資漫步回家。“要是‘共富積分’超過2000分,家里人想做生意,還能申請到高一些的貸款額度。”老人的笑紋里,藏著橫港村“共富積分”機制的鮮活注腳。
“養豬村”“黑水村”曾是橫港村撕不掉的標簽。“生豬養殖每年產生5萬噸污水直排,河水發臭,環境承載力瀕臨極限。”橫港村黨總支書記張林介紹,2013年該村通過開展畜禽養殖轉型提質行動,推動豬棚變花園、豬棚變果園、豬棚變菜園、豬棚變公園“一棚四變”工作,有效改善了村莊環境。在全面退養生豬后,配套實施的“五水共治”工程徹底根治了臟亂差頑疾。
為鞏固治理成果,橫港村自2019年起創新推行“共富積分”機制,與村民簽訂人居環境長效管理協議。每月考核涵蓋垃圾分類、家禽圈養等基礎項,未能在3日內完成整改的予以扣分。同時村里也留足“加分項”,設立健康教育、疫苗接種、志愿服務、矛盾調解等加分內容,形成激勵閉環。
清波瀲滟惹人醉。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積分不僅是“文明標尺”,更是“致富杠桿”。每1積分可在合作商戶抵現1元,在合作的商家購物,還可享受九五折優惠。村民紛紛響應“共富積分”機制,以行動換取積分,再用積分兌換各種生活物資和服務,這種創新的模式不僅激發了村民的參與熱情,也讓橫港村成功創建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省級3A級景區村莊、省級美麗鄉村特色精品村。
談及積分資金運作,馬云舟道出關鍵:“村里并未新增財政投入,而是將本用于環境外包的120萬元經費優化使用。通過村民自治,環境維護成本降至60萬元,省下的資金轉化為‘共富積分’反哺村民,成了村民口袋里的實惠。”
環境提升催生發展新機遇。村里閑置農房煥發新生,轉型為民宿、療愈中心和農民畫室等共富空間。
老屋新生引鳳來。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在村頭的“尋味農家”農家樂,馬冬梅系著圍裙穿梭于餐桌間,鍋里的土雞湯咕嘟作響。2019年,失業中的馬冬梅在家門口看到了商機,“村里環境好了,來玩的外地人多了,就想著用家里的自建房開家農家樂試試看,沒想到收入真不錯。”隨著生意越來越紅火,馬冬梅租下隔壁閑置房。最多時,馬冬梅的農家樂一天接待800人。
在橫港村“共富積分”兌換點門口的展板上,簡單的圖表展示出村民共富階段性成果:2003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0.57萬元;2024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8萬元;2024年,橫港村經常性收入960萬元,其中36.18萬元用于村民分紅……
農房變畫室,村民樂享幸福生活。人民網記者 張麗瑋攝
漫步鄉間,河水倒映著白墻黛瓦;農家樂里,自制的野火飯香氣撲鼻;研學的孩子們在田間奔跑。這是橫港村的共富圖景:積分串起家家戶戶的文明與富裕,生態托舉山水田園的蝶變,而每個村民,都在老屋新生、河道煥新、生活革新中,成了共富路上的“畫中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