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抱消費新場景
在消費升級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當下,消費新場景正以蓬勃之勢重塑經濟生態與城市活力。從老街區煥發新生,到工業遺址變身潮流地標,從社區消費溫暖人心,到智慧商圈便捷服務,這些充滿創意的消費新場景,不僅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多元的消費需求,更為提振消費信心、釋放消費潛力注入了強勁動力。
消費新場景不僅是簡單的業態創新,更是城市更新的生動注腳。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明確提出,要加強服務供給能力建設,支持服務消費場景創新、業態整合、產業集聚。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委聯合印發的《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明確提出,要因地制宜推進首發經濟,推動消費地標建設,聚焦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打造新型消費場景。即日起,本報推出“擁抱消費新場景”系列報道,帶您走進這些充滿活力的消費新天地,見證消費新場景如何成為連接美好生活的紐帶,如何以創新之力點燃城市經濟新引擎。
北京首鋼園
高爐下的極限運動場
在老一輩的記憶里,首鋼園是北京工業時代的鋼花飛濺;在Z世代的認知里,這個工業遺址的故事則與北京兩次奧運會緊密相連。2001年,因北京申奧成功,首都鋼鐵廠實施搬遷,當高爐漸熄、鋼花隱去,本以為這個銹跡斑駁的工業遺跡會逐漸退出歷史舞臺。誰能想到,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冰雪魔法卻讓它煥發新生。
北京冬奧會吉祥物
4月11日,在北京地鐵11號線通往新首鋼站方向,車廂內電子屏上躍動的滑雪形象提示著前方目的地與冬奧的深厚淵源。出站后,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吉祥物“冰墩墩”和“雪容融”地標迎面而立。當天首鋼國際會展中心正舉辦一場有關健康消費的展覽活動,參展者絡繹不絕。在會展中心不遠處的一個名為“奇妙鋼鐵小鎮”的車站建筑前,4名年輕人正舉著自拍桿合影。隨著自拍桿逐漸上移,他們身后兩個巨大的銹色高爐成了獨特的背景。
首鋼國際會展中心
談及對首鋼園的印象
一名姓王的同學興奮不已:
“之前經常在社交平臺上刷到首鋼園的精彩瞬間,今天終于有機會來到這里,一定要好好逛逛,還要嘗嘗網上熱議的文創雪糕和首鋼汽水。”
這種打卡式消費
正是首鋼園賽事+
會展+等融合發展的縮影
2024年,首鋼園以WTT中國大滿貫賽事為契機,掀起了一股體育熱潮。賽事期間,日均入園游客高達7萬人次,周邊餐飲、住宿、文創等綜合消費超過千萬元,實現了體育賽事與消費經濟的良性互動。同年服貿會期間,改造自四高爐的3.45萬平方米國際化會展中心成為焦點,日均客流與銷售額均創歷史新高,真正實現“展在高爐里,高爐也是展”。
離開會展中心繼續前行,一座帶有SoReal超體空間字樣的巨大高爐映入眼簾,高爐上搭載的大屏幕循環播放著科幻視頻。傳統工業遺存與未來科幻元素有機融合,使得整個建筑充滿科幻氣息與未來質感。
《北京市“十四五”時期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規劃》提到,要聚焦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等重點區域建設科幻產業集聚區。而在首鋼園走向“科幻之城”的路途中,會展+同樣發揮了拉動作用。在2020年至2024年間,中國科幻大會已連續4次落地首鋼園,推動全息影像、數字孿生等前沿技術融入1號高爐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吸引了133家科幻產業鏈企業集聚,形成了“前店后廠”的完整生態,為科幻產業的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
首鋼園的熱鬧并非僅局限于賽事、會展期間。在日常生活中,它通過構建多元化的消費場景,吸引了周邊市民紛紛前來消費,成為休閑娛樂的好去處。首鋼園內的六工匯購物中心是由原首鋼二泵站改造成的,如今這里已成為融合運動、餐飲與休閑的多元文化場所。
巨型高爐成為騎行愛好者的背景板,運料通廊化作夜跑愛好者的專屬路線,曾經的工業肌理被注入運動基因……首鋼園的轉型密碼就藏在這樣的日常生活圖景中。2024年“五一”期間,這里的極限運動公園日均接待游客超2萬人次,首鋼園騎行路線被騎友評為北京極具工業美感的騎行道之一。園區內建成的攀巖館、滑板公園等,也成為了年輕人潮玩聚集地、都市人的夜間運動場。
攀巖愛好者在挑戰自我極限
首鋼園正以“工業遺存+新消費”的化學反應,催化出集賽事會展、科幻體驗、極限運動、潮流商業于一體的復合型消費場域。這里不再有鋼花飛濺的熱鬧,卻多了消費活力的涌動。在保留與創新之間,首鋼園找到了平衡點,老工業區的鋼鐵筋骨,正在消費新場景的浸潤下,生長出柔軟而堅韌的城市生命力。
重慶鵝嶺貳廠
印鈔廢墟的文創逆襲
4月13日下午,記者走進重慶鵝嶺貳廠文創公園,這里隨處可見歷史痕跡,斑駁的外墻、生銹的鐵門、掉漆的扶手、削低的水塔、開闊的廠房,仿佛讓人走入時光隧道。后花園入口處的“霓虹電視”、歡喜巷的“電話墻”、自由巷的“重慶畫報”、下沉廣場的“方向牌”,充滿懷舊元素,令人流連忘返。
斑駁的外墻充滿懷舊元素
市民李女士告訴記者:
“這些老建筑和現代元素的結合,真的太奇妙了。在這里,我既能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又能體驗到現代的時尚,尤其是那些重慶特色的元素,讓我覺得特別親切。”
記者了解到,貳廠的前身是民國中央銀行印鈔廠,1953年更名為重慶印制二廠,成為當時西南地區印刷行業巨頭。隨著社會經濟的轉型,印制二廠于2012年停產外遷,留下20棟廠房、倉庫、辦公樓。但正是這些看似破敗的老建筑,如今卻成為年接待600萬游客的地標“TESTBED2貳廠”公園。
負責貳廠改造的重慶圖比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監胡欣向記者介紹說:“我們盡量保留老廠房原來的樣子,同時用了一種叫‘寄生建筑’的創意手法來改造這些老房子。”所謂“寄生建筑”,就是在盡可能保留老建筑本身的基礎上“嫁接”一些現代風格的新元素,比如在老廠房頂上加個觀景臺,或者在舊樓旁邊搭個玻璃天橋。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在此取景,熱映后貳廠更是名聲大噪。
在貳廠里面,分布著大大小小的商鋪,有餐廳、服裝店、咖啡店、火鍋店等,宛如一個繁華的商業小世界。這些年紅起來的鵝嶺貳廠又成了文藝范的寵兒,每一處角落都流淌著“舊廠房的新靈魂”,隨手一拍都是復古工業風大片。
舊廠房流淌著新靈魂
“二廠記憶博物館”則像是一座時光的寶庫,用不同年代的代表性物件,透過地下玻璃櫥窗,向人們致敬二廠逝去的歲月;“二廠老火鍋店”標稱“印鈔廠里吃火鍋,全國獨此一家”,讓游客們在品嘗美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山城重慶獨特的文化氛圍;“螢火蟲藝術公益集市”則是重慶30余位孤獨癥等殘障人士售賣自創手工藝品的場所,游客們在這里不僅能購買到獨特的手工藝品,還能感受到一份溫暖和愛。
創意手法改造老廠房
如今的貳廠,不僅僅是一個文化創意產業園,更是一個充滿創意和想象力的藝術天地。這里持續開啟不同的主題活動,營造多元的生活方式,形成文創交流聚集地。記者了解到,僅2024年,貳廠就接待600萬國內外游客,舉辦了50場推廣活動、12場市集活動、6場當代藝術展覽,開展了80個社群項目。
正如貳廠2025年新口號“探索工業遺址及藝術商業新地標,感受國際創意潮流生活”所昭示的,當銹跡斑斑的廠房與無人機體驗店比鄰而居,歷史也成為了潮流的一部分。這種新舊交融的獨特魅力,正吸引著越來越多追求個性體驗的年輕人前來打卡消費,也讓貳廠從一座被遺忘的老廠房,蛻變為引領城市更新消費浪潮的時尚地標。
沈陽鐵西
老工廠的“文藝復興”
如何讓工業遺存煥發新生
讓城市記憶不被歲月掩埋?
在有著“共和國裝備部”稱譽的沈陽,像這樣“銹帶”變“秀場”的舊廠房并不少見,它們被打造成消費場所,匯納文創產品銷售、藝術品制作、小劇場演出等多種業態,與見證歷史的老舊機器設備共同架構起消費新場景,引領各具特色文化旅游時尚消費。
4月11日,記者踏上沈陽老工廠的尋根之旅。坐落于沈陽西南的鐵西區,曾是重字號老工廠的聚集地。從沈陽地鐵9號線鐵西區的沈陽重型文化廣場站出站,一座總重量達400噸的“持釬人”主題雕塑映入眼簾。這座雕塑再現了兩名持釬煉鋼工人,在形似灼熱鐵水包的紅旗下勞作的場景,而雕塑背后,便是1905文化創意園。
“持釬人”主題雕塑
時光流轉,2009年5月,沈陽重型機器廠整體搬遷前,用最后一爐鐵水澆筑了“鐵西”二字,成為永恒的紀念。沈重的二金工車間作為工業遺存被完整保留,成為記錄當年工廠風貌與工業風格的活化石。
沈陽巧妙地將文化產業與工業文明相結合,讓老廠、老院、老房、老磚、老瓦在修舊如舊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元素,重新走進大眾視野,使散落在城市之中的舊日斑駁銹跡,成為今天旅游文化熱點。
1905文創園負責人徐比莉向記者介紹說,在2012年啟動二金工車間改造時,他們以工業美學為基調,保留了原建筑設計風格,并根據產業需求、業態分布、優化動線進行分割,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文化空間。取名1905,意在向沈陽工業文明的誕生致敬。
1905文創園打造的特色文化空間
90后原創插畫師、沈陽聯翩藝社主理人王思達從小在鐵西區長大,他將創業地址選在了1905文化創意園。文創園內,一張張年輕的面孔、一幅幅插畫、掛畫、動漫畫作,一件件遼繡、布藝、扎染等文創產品,以傳統題材和東北特色文化為基礎元素,衍生出杯墊、鑰匙扣、冰箱貼、明信片等時尚文創小物件,填滿了各個青年人創業的小空間。
“這些老廠房自帶故事感,比商場更讓人有拍照欲望。”專程從長春來打卡的大學生小王在1905文創園買了6套工業風明信片,“要把沈陽的硬核浪漫寄給室友。”
沈陽的工業遺存
改建為文化創意園的例子
不勝枚舉
紅梅文創園內,沈陽的95后們舉著手機直播,鏡頭掃過斑駁的廠房。沈陽紅梅味精廠舊址,如今卻因2024年春晚取景火爆出圈。4月11日晚,紅梅文化創意園內,一場巡回演出沈陽站活動吸引了大量年輕人。距離演出開始前數小時,他們已在紅梅文創園1號樓原料庫門前排起長隊,這里是年輕人喜歡的LiveHouse,是潮流文化、流行音樂、傳統民樂的聚集地。
奉天(沈陽舊稱)的記憶在沈陽飛輪廠部分廠房舊址改建的奉天記憶文創園中得以延續。這里曾生產過白山牌自行車,巨幅自行車畫作、舊車原型以及墻面彩繪,都記錄著曾經的輝煌。
試想這樣一個場景:當沈陽的退休工人在文創園里追憶青春,年輕人卻在同一空間購買工業風潮玩。這種奇妙的代際共鳴,正是工業遺址改造的最高境界。從“生產車間”到“消費場景”,正生長出屬于新時代的“工業新年輪”。
消費觀察:硬核工業牽手浪漫文旅
在經濟發展的浪潮中,消費市場始終是拉動經濟增長的關鍵力量。如今,一種新穎的融合模式——“硬核工業牽手浪漫文旅”,正悄然興起,開辟出前所未有的消費場景。
在北京西部的石景山區,曾經的高爐煙囪如今已經變成了城市消費新地標。首鋼園,這個昔日的工業重鎮,從“工業銹帶”轉變為“城市秀場”,成為了一個集文化旅游、休閑運動于一體的熱門目的地。在這里,游客不僅能感受工業遺跡的厚重歷史,還能體驗極限運動、創意設計等新興業態。這種“鋼鐵巨獸”與文旅的奇妙碰撞,不僅喚醒了沉睡的工業記憶,更催生了新的消費熱點。首鋼園的轉型,不僅是老廠房的重生,更是城市更新與產業升級的典范,彰顯了工業遺產在新時代的經濟價值與獨特魅力。
鵝嶺貳廠的前身是民國時期的中央銀行印鈔廠,后經改造成為集文化創意、藝術展覽、特色餐飲、休閑娛樂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創意文化園區。這里保留了許多老廠房的建筑風貌,充滿復古工業風,同時又有各種充滿創意的涂鴉、裝飾和雕塑,吸引了眾多游客和攝影愛好者前來打卡。鵝嶺貳廠通過文創產品、互動體驗等形式,將消費行為升華為深刻的文化記憶,延長了產業鏈價值,提升了消費的持續性和復購率。
工業與文旅的融合,遠非簡單的物理疊加,而是深度的化學反應,需要新興業態的催化與創新思維的驅動。首鋼園引入運動和科技元素,使工業遺產成為網紅打卡地,吸引了大量年輕群體的關注與參與;鵝嶺貳廠則通過文化創意與互動體驗,將消費行為轉化為文化體驗,進一步提升了消費的品質與內涵。這些創新舉措,不僅增強了消費者的沉浸感和體驗感,更通過流量經濟為地方品牌賦能,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贏。
從宏觀視角審視,工業與文旅的牽手,本質上是資源的重新配置與價值的再生。工業遺產的文化屬性被深度挖掘,轉化為獨特的文旅IP,賦予了新的生命力;傳統產業通過創意設計和技術賦能,突破了原有的邊界,開辟出全新的消費賽道。這種融合,既保留了城市的歷史脈絡,又通過“場景革命”激活了消費市場的多元可能性。
展望未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元化,工業與文旅的深度融合將催生出“工業+非遺”“工業+研學”“工業+夜游”等多元業態,展現出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有理由期待,更多像首鋼園、鵝嶺二廠、沈陽老廠房這樣的創新案例將不斷涌現,為我們帶來更多新穎的消費體驗。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記者/呂成海、劉文新、王文郁、覃輝
編輯/李曉雨
監制/何永鵬 任震宇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1012017002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 - 88315438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