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東方、國星光電、洲明科技、士蘭微、大族激光、聚飛光電、蔚藍鋰芯、雅創電子、穗晶光電等LED顯示相關企業,以及立達信、恒太照明、實益達、陽光照明等LED照明相關企業披露2024年度報告或2025年一季報。
顯示相關企業
京東方:2024年MLED業務實現營收84.83億元
2024年,京東方實現營業收入1983.81億元,同比增長13.66%;歸母凈利潤為53.23億元,同增108.97%;扣非凈利潤為38.37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分行業來看,2024年,京東方顯示器件業務實現營收1650.03億元,同比增長12.55%;物聯網創新業務實現營收338.29億元,同比增長0.11%;傳感業務實現營收3.86億元,同比下降4.58%;MLED業務實現營收84.83億元,同比增長49.76%;智慧醫工業務實現營收18.39億元,同比增長9.73%。
報告期內,MLED業務經營持續向好,產業鏈不斷完善;直顯業務表現明顯改善,COB新產線順利投產,影屏產品榮獲好萊塢DCI認證。背光業務產品競爭力進一步提升,與行業頭部客戶聯動,在NB、MNT、TPC、車載、商顯等細分領域推出多款Mini LED、曲面及異形等高端產品,車載首款13.48英寸產品實現量產。
國星光電:2024年Mini LED背光實現營收翻番
2024年,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星光電通過優化產業布局、加強技術創新、深化市場拓展等系列舉措,實現營業收入34.73億元,歸母凈利潤5153.01萬 元。
從產品來看,2024年,國星光電LED封裝及組件產品實現營收25.08億元,外延及芯片產品營收1.28億元。從地區來看,國內市場營收為23.53億元,海外市場營收為7.5億元,同比增長6.21%。
報告期內,國星光電持續優化產業布局,吉利產業園首批超高清Mini&Micro LED項目實現產能新增超20%,高州高端模組產線快速投產;輕薄顯示模組、光耦高附加值產品、集成封測等新項目陸續達產,設備“以舊換新”累計投入1.6億元,顯著提升生產效率。
公司大客戶戰略成效顯著,與海康威視等共推超高清顯示應用,與格力、美的、TCL 深化智能家居合作,感測器件實現國產替代并批量供貨,成功打入新能源汽車供應鏈,獲得車燈、氛圍燈、HUD等訂單,并通過展會和海外渠道拓展國際市場,國際大客戶銷售額增長明顯。
技術創新方面,公司車用LED獲AEC-Q102認證,MDL交互屏搭載于主流車型,萬級像素Micro LED光源模組實現高密度集成,10英寸AM Micro LED全彩模組突破巨量轉移與鍵合難題;Mini LED背光營收翻番,智能手機用紅外LED、VCSEL等產品豐富,健康感測產品應用廣泛,封測業務方面亦實現技術突破,推出最小尺寸扇出封裝,賦能高密度電源設計。
洲明科技:2024年Mini/Micro LED顯示銷售額實現翻倍增長
2024年是洲明科技成立20周年。
在復雜嚴峻的市場環境下,洲明科技實現營業收入穩健增長,展現出良好的發展韌性。全年實現營收77.74億元,同比增長4.90%,主要得益于海外業務的快速增長、Mini/Micro LED市場份額的持續提升,以及光顯解決方案和AI內容等新業務的不斷拓展。
海外營業收入達47.77億元,占總收入的61.45%,同比增長18.33%。公司在亞非等地區市場表現突出,通過構建分級營銷網絡、本地化布局、擴展代理商和分銷商體系,不斷強化品牌建設和市場競爭力。在Mini/Micro LED領域,公司相關產品銷售額也實現大幅增長。
2024年,洲明科技加快布局Micro LED全產業鏈,自研并量產P0.4間距MIP產品,并推出AI畫質引擎等系統提升技術實力,Mini/Micro LED顯示銷售額實現翻倍增長,COB和MIP占公司顯示業務的份額達到13%-15%,預計2025年內部份額將提升至25%-30%。
洲明科技對未來光顯領域充滿信心,積極擴展Mini/Micro LED產能。目前,智慧顯示總體產能已達30000KK/月,Mini/Micro LED產能已完成前期規劃,后續將根據市場需求進行進一步擴產。此外,2024年三季度,中山洲明智能制造基地一期正式投產,該基地主要生產智慧路燈及專業照明產品,與惠州大亞灣智能制造基地協同工作,提升產能和效率。
此外,洲明科技積極通過引入AI技術,LED+AI系列產品已正式上線,覆蓋家庭、文旅、商業展示等場景,包括AI陪伴助手、AI交互魚缸屏、全息透明柜等產品。
在發布2024年業績的同時,洲明科技還發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報告。2025年第一季度,洲明科技實現營業收入15.76億元,同比增長5.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457.67萬元,同比增長180.94%。
另外,4月21日晚間,洲明科技發布公告宣布,公司計劃在南昌市投資建設Micro/Mini LED顯示和照明生產基地,項目總投資不超過6億元人民幣,資金來自公司自籌。項目建設期預計6個月,涵蓋車間廠房租賃和先進設備購置。
士蘭微:將加快Mini LED顯示芯片新產品的上量
2024年,士蘭微實現營業收入約為112.21億元,同比增長20.14%;歸母凈利潤約為2.2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2024年,士蘭微電子的LED產品營業收入達7.68億元,同比增長約4%。目前,公司具備每月生產14-15萬片4英寸LED芯片(GaN、GaSn)的能力。
公告指出,2024年,士蘭微電子加快了LED芯片生產線資源的整合,提升了士蘭明鎵LED芯片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并在此基礎上對生產線進行了技術改造和產品升級。今后,公司將加快Mini LED顯示芯片、植物照明芯片新產品的上量,并積極布局汽車照明等領域。
另外,士蘭微電子的子公司美卡樂光電公司積極拓展市場,2024年營業收入為3.13億元,同比增長約48%,凈利潤為1475萬元。
大族激光:2024年實現營收147.71億元,同比增長4.83%
大族激光的主要業務包括三大類:通用元件、行業專用設備和極限制造產品。半導體設備主要包括激光晶圓切割設備、焊線設備、固晶設備、測試編帶設備等,這些設備用于LED等泛半導體的生產和加工。
2024年年度,大族激光實現營業收入147.71億元,同比增長4.83%;歸母凈利潤16.94億元,同比增長106.52%。
報告期內,大族激光主營業務運行平穩,經營業績較上年同期小幅增長。受益于消費電子市場回暖、新能源汽車電子技術升級,以及包括AI服務器在內的算力產業鏈需求強勁,公司控股子公司大族數控在PCB專用設備市場的需求和業績均較上年實現大幅提升。
按業務劃分,公司信息產業設備業務實現收入54.86億元,同比增長43.73%。其中,消費電子設備業務收入為21.43億元,與上年基本持平;PCB設備業務收入達33.4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04.56%。
雅創電子:2024年實現營收36.10億元,同比增長46.14%
雅創電子是一家集電子元器件授權分銷與自主IC設計于一體的企業,主營業務包括電子元器件分銷和汽車模擬芯片的自主研發。其自研IC產品涵蓋馬達驅動IC、LED驅動IC、LDO和DC-DC四大類,主要應用于汽車電子領域。
2024年,雅創電子實現營業收入為36.10億元,同比增長46.14%;歸母凈利潤為1.24億元,同比增長132.79%。
報告期內,公司持續加大對自研IC業務的研發投入。2024年度研發費用達6,682.61萬元,同比增長5.61%。圍繞四大核心產品線,公司積極推進產品擴展,整體研發進展順利。
在LED驅動IC方面,公司成功推出了多款新品,包括線性單通道、具備熱量共享技術的線性三通道、支持CAN差分通信的線性十六通道產品,以及3A同步降壓恒流驅動器。目前上述產品均已進入送樣階段,其中線性單通道已實現量產交付,其余產品預計于2025年實現量產,主要應用于汽車內外飾照明。
在DC-DC產品方面,公司新增了HV BUCK和LV BUCK系列,預計將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研發,目標應用于汽車照明、智能座艙、車載影音系統、域控制器、TBOX、毫米波雷達及激光雷達等多個領域。
穗晶光電:2024年Mini LED銷售收入增長至2713萬元
穗晶光電專注于LED封裝,主要從事SMD LED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產品包括背光LED、背光燈條模組、車用LED及閃光燈,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電視、顯示器、工控、醫療、車載及飛行儀表等領域。
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52億元,同比下降2.86%,凈利潤為-4976.86萬元。原因包括:智能手機和平板對LED需求減少,市場份額被OLED取代;產能利用率下降,導致閑置設備計提減值損失622萬元;存貨跌價約2073萬元。
在Mini LED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的技術于2023年獲得專利并量產,2024年銷售收入從351萬元增長至2713萬元,增幅673.14%。毛利率從-39.96%提升至21.85%。公司將繼續加大研發投入,推動Mini LED產品推廣,預計隨著收入增長,毛利率將進一步提升。
聚飛光電: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收7.79億元
聚飛光電致力于SMD LED器件、Mini/Micro LED器件、光電器件、光學膜材及不可見光產品的研發、制造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視及家電等消費類電子,同時覆蓋顯示屏、照明、車載電子、光通信和光學傳感等多個領域。
2025年第一季度,聚飛光電實現營業總收入7.79億元,同比增長21.08%;歸母凈利潤7066.1萬元,同比下降3.20%。
據悉,2024年,聚飛光電順應新能源汽車與Mini LED快速發展的趨勢,重點布局Mini LED背光和車載業務,帶動主營業務穩步增長。
在Mini LED背光方面,聚飛光為海信、小米、創維等國內品牌供貨,并進入三星、LG、Sony等海外市場;在Mini LED直顯方面,推出全球首款量產的車規級全彩交互屏,應用于長安啟源E07。Micro LED方面,公司產品已應用于海關實訓基地等場景,并拓展至XR領域。
蔚藍鋰芯:2025年一季度實現營收17.28億元
蔚藍鋰芯業務涵蓋鋰電池、LED芯片以及金屬物流配送三大板塊。其中,LED業務專注于LED產品的研發與生產,具備從藍寶石襯底切割拋光、圖形化襯底(PSS)、外延生長、芯片制造到CSP特種封裝的全流程產業鏈布局。
2025年1-3月,蔚藍鋰芯實現營業收入17.28億元,同比增長20.90%;歸母凈利潤1.42億元,同比增長100.56%。業績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報告期內公司鋰電池與LED業務盈利能力顯著增強。
近年來,蔚藍鋰芯持續推動LED業務向顯示領域轉型,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聚焦技術與產品研發,提升高端產品的競爭力。在Mini LED等背光芯片領域,公司成功進入全球主要客戶的供應鏈并占據一定市場份額,同時也不斷拓展植物照明和汽車照明等新興領域。
蔚藍鋰芯還推出了CSP芯片級封裝產品,此外,Micro LED產品的研發正在推進,主要應用于AI/XR領域,包括AI眼鏡、AR/VR設備、可穿戴設備、車載和商用顯示等。
照明相關企業
立達信:2024年照明品類營收增長5.84%
立達信是一家專注于智慧管理和智慧生活領域的物聯網產品和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業務涵蓋照明業務和物聯網業務兩大板塊。其中,照明業務聚焦通用照明領域;物聯網業務以智能照明為起點,通過自有品牌推動智慧生活領域相關建設。
2024年,立達信實現營業收入68.07億元,同比增長1.88%;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4.18億元,同比增長33.25%。公司總資產達到66.76億元,同比增長11.06%;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資產為37.86億元,同比增長7.50%。
從業務板塊來看,照明品類實現營業收入43.63億元,同比上升5.84%;IoT品類實現營業收入17.11億元,同比下降8.07%;家電品類實現營業收入5.48億元,同比增長13.22%。
立達信表示,業績增長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公司持續優化全球布局,加快投建泰國基地,構建海外供應鏈,提升了交付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二是積極推進品牌建設,在國內品牌業務上深耕教育細分領域,拓展居家光環境等業務,提升了品牌知名度;三是堅持創新驅動,加大研發投入,新增授權知識產權 427 項,提升了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四是推進全面數字化變革,在銷售、研發、制造、供應鏈等全鏈路進行數字化建設,提高了運營效率。
2025年第一季度,立達信延續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38億元,同比增長8.76%;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9億元,同比下降0.11%。;報告期內,營現金流凈額同比由負轉正。
立達信表示,在2025年,公司將繼續堅持“品牌代工雙主業,國內國外雙循環”的策略,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提升自有品牌在國內市場的份額。在代工業務方面,加速泰國基地建設,完善海外供應鏈,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在品牌業務方面,打造優質產品,探索新渠道、新生態,提升品牌影響力。
恒太照明:深耕北美市場,2024年營收增長26.85%
恒太照明主營業務為LED照明產品生產、研發及銷售,產品主要應用于工業照明、辦公照明、商業照明。公司主要采用ODM為主、OEM為輔的直接銷售模式,深耕北美市場。
2024年,恒太照明實現營業收入7.18億元,同比增長26.85%;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66億元,同比下降9.2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0.64億元,同比下降10.07%。
報告期內,恒太照明營收增長主要得益于LED 照明燈具海外市場回暖,客戶補庫存需求增加,同時越南工廠建成投產,新接訂單同比增多。此外,公司緊跟市場需求開發新產品,獲得了客戶認可,促使訂單量上升。生產方面,恒太照明的越南工廠產能在2024年下半年有效釋放,產品交付周期縮短,出貨量快速提升。
另一方面,利潤下降主要因為行業競爭激烈,為獲取訂單,公司采取降價策略,導致燈具產品整體毛利率下降。此外,由于跨國供應鏈磨合產生的運營費用增加,以及部分訂單轉由南通工廠出貨,公司為客戶承擔額外關稅成本等原因導致成本費用增長。
2025年第一季度,恒太照明營收與凈利潤均實現增長。報告期內,恒太照明實現營業收入1.51億元,同比增長27.82%;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0.16億元,同比上升34.02%;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約為0.16億元,同比上升38.89%;
值得注意的是,報告期內,恒太照明實現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1.20億元,同比增長1119.44%,這主要是應收賬款回款增加以及出口退稅增加所致。
恒太照明表示,2025年公司將強化團隊協作,提高工作效率,優化產品和服務,以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并將重點構建越南本土化服務能力,全面提升越南制造工序比重。
實益達
實益達聚焦于智能硬件領域,主要產品、服務包括智能硬件制造業務和智能終端產品業務。其中智能終端產品業務主要是LED智能照明及相關配套智能終端產品的設計、研發、生產和銷售,為客戶提供LED產品解決方案。
2024年,實益達實現營業收入5.95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0.07%,營收整體保持穩定;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盈轉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為0.1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49.56%。
報告期內,實益達的智能終端產品業務實現營收4.58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77.02%。其產品主要銷往境外市場,境外營收占總營收比重達到了71.30%。
2025年一季度,實益達實現營業收入1.41億元,同比下滑10.51%;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0.13億元,同比增長19.21%。
陽光照明:2024年營收31.76億元,同比增長3.27%
陽光照明主營業務為照明電器的研發、生產、銷售,同時為客戶提供綜合照明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LED照明產品和照明控制系統,涵蓋了商業照明、家居照明、辦公照明、戶外照明、軌道照明、工業照明、教育照明等通用照明,同時覆蓋應急照明、植物照明、電工電器。此外,陽光照明還在開拓氫能源裝備業務。
2024 年,陽光照明實現營業收入31.76億元,同比增長 3.27%;實現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03億元,同比下降 5.73%;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1.47億元,同比下降19.77%。
陽光照明表示,報告期內,按照公司既定戰略,加速了從光源業務向燈具業務的轉型步伐。2024年,燈具銷售同比提升4.8%。同時,公司成功實現了從單一OEM大客戶為主向自主品牌為主、OEM為輔的銷售模式轉變。目前,公司已培育出千萬級客戶40余家,這些客戶為公司貢獻了近50%的銷售收入。
報告期內,陽光照明在國內外市場業務表現較佳,在韓國等多個亞太市場實現銷售增長,此外,在美洲、歐洲市場也實現了銷售增長。在中國市場方面,承接了超過 400 個重大工程,涉及戶外景觀、工業照明、教育醫療照明、軌交照明及地產項目等。
盡管營收增長,但因行業 “內卷” 導致陽光照明的產品毛利率下降,照明電器銷售業務毛利率為33.34%,較2023年減少1.14個百分點,其中 LED光源產品毛利率下降1.35個百分點,LED 燈具產品毛利率下降0.99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公司成本費用也有所增加。
陽光照明表示,為應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生產布局上,推進海外轉產應對美國關稅,泰國工廠已具備年產500萬套出口美國燈具的生產能力,并正式向美國出口燈具產品;公司還與與越南合作工廠的合作出口額近千萬美元,且雙方制定了擴產計劃。
小結
上述LED顯示相關企業,如京東方、國星光電、洲明科技等將Mini/Micro LED視為重要的增長引擎,其中,京東方MLED業務實現營收84.83億元,國星光電在報告期內實現了Mini LED背光營收翻番,而洲明科技的Mini/Micro LED顯示銷售額也實現了翻倍增長。
同時,隨著汽車智能化的發展,車載顯示和照明的需求持續攀升,為Mini/Micro LED開辟了新的應用領域。京東方已在車載領域推出多款Mini LED產品,國星光電實現了萬級像素Micro LED光源模組的高密度集成,聚飛光電近年來Mini LED背光和車載業務發展快速。
為了更好地把握Mini/Micro LED帶來的機遇,這些企業積極拓展產業鏈并提升產能。京東方不斷完善MLED業務產業鏈,國星光電在吉利產業園新增Mini&Micro LED產能,洲明科技加快布局Micro LED全產業鏈并擴充產能,士蘭微也在加速Mini LED顯示芯片的量產。
此外,海外業務的拓展也是部分企業實現業績增長的關鍵因素。以洲明科技為例,其2024年營收增長主要歸功于海外市場的快速擴張,海外營收占比超過六成,并在亞非等地區表現突出。
在LED照明領域方面,盡管因經濟下行,LED照明需求有所抑制,但立達信、恒太照明、實益達、陽光照明等照明企業均在2024年通過海外市場業務實現了不同程度的營收增長,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等緣故,導致大部分企業凈利潤仍出現下滑現象。
而在2025年一季度,各照明企業在營收或凈利潤方面均實現一定程度的成長。從企業最新業績情況判斷,LED照明行業或正走在持續復蘇道路上。
文:LEDinside Mia/Irving
?關于集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