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1日的聯合國安理會現場,中國代表耿爽用三個"何其"掀起外交風暴。當"何其粗暴、何其荒唐、何其悲哀"的怒斥響徹會場,全球目光聚焦加勒比海那個被稱作"現代國家失敗教科書"的島嶼——海地的百年血淚史,此刻化作刺向霸權主義的利刃。
一、百年傀儡:海地淪陷史背后的美國鋼印
在加勒比海北部的伊斯帕尼奧拉島上,海地的歷史就像被詛咒的循環:191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后的血腥統治,讓這個拉美首個獨立國家淪為"香蕉共和國";1986年CIA策劃政變推翻獨裁者,卻留下更混亂的權力真空;2024年美國強推的過渡政府方案,在其國內政權更迭后即成廢紙。
"海地警察還在用1970年代的左輪手槍,黑幫卻開著裝甲車掃射。"當地記者拍攝的實況視頻里,太子港街道已成軍火展覽場。聯合國報告顯示,海地黑幫80%的自動步槍序列號,竟與美國佛羅里達州槍械商店的失竊記錄完全匹配。更荒誕的是,美國海岸警衛隊2024年截獲的"人道物資船",集裝箱里塞滿標著"兒童玩具"的步槍零件。
二、死亡供應鏈:從佛州槍店到黑幫據點
在邁阿密港口的報關單上,"農業機械"實為拆解的槍支部件,"教學用品"實為成箱彈藥。這條橫跨加勒比海的軍火暗流,每年向海地輸送價值2.3億美元的致命貨物。而美國所謂的"武器禁運",不過是安理會決議上的裝飾品——2023年僅有3起走私案被查處,查獲量不足實際流通量的0.4%。
諷刺的是,美國2023年承諾的1.2億美元安全援助,85%流向本國私人安保公司。海地警察工會主席舉著生銹的手銬控訴:"我們連給警車加油的錢都沒有,而黑幫的裝甲車加的是美國柴油。"這種"養寇自重"的把戲,讓太子港60%城區淪為黑幫領地,90%兒童在槍聲中長大。
三、經濟絞索:新殖民主義的完美標本
當美國貿易代表宣布對海地加征10%關稅時,聯合國發展署官員驚掉眼鏡——這個全球最不發達國家,60%出口竟是給美國服裝品牌的代工產品。關稅大棒落下三個月,12家工廠倒閉,8萬工人被迫加入黑幫謀生。美國所謂的"自由貿易",實則是精心設計的依附體系:海地每出口1美元商品,就有0.8美元流入美國企業賬戶。
更觸目驚心的是國際金融機構的操作:2010年大地震后,美國主導的"重建基金"將90%資金支付給本國承包商。站在太子港未完工的醫院廢墟上,褪色的USAID標志見證著"災難資本主義"的狂歡——這個國家每場災難都成了某些人的財富密碼。
四、覺醒時刻:全球南方的集體破壁
當耿爽在安理會直指"始作俑者必須擔責",30多個發展中國家代表集體起立鼓掌。這戲劇性場面背后,是埃及代表說的那句"我們都在海地身上看到了自己"——從非洲之角到南太平洋,被美國"戰略利益"碾碎的國家名單正不斷延長。
美國代表的倉皇離場畫面在社交媒體瘋傳,與中方提出的"幫助海地獨立自強"形成鮮明對比。這種反差恰如國際關系學者所言:"當中國在廢墟上搭建醫院,某些國家卻在廢墟上開軍火展銷會。"海地的悲劇撕破了"民主燈塔"的虛偽面紗,更印證了中國倡導的全球發展倡議的現實意義。
海地的故事從來不是孤例。當美國議員喝著海地咖啡投票削減援助,當軍火商在海地危機中股價飆升,這個加勒比島國已成為霸權主義的照妖鏡。耿爽的三個"何其",既是控訴也是警鐘——在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任何國家都不應再是他國戰略棋局的犧牲品。正如中國代表強調的,國際社會需要的是"造血"而非"抽血",是尊重而非施舍,這才是破解海地困局的真正曙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