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時報援引彭博社17日報道,因中美貿易緊張,中國煉油企業大幅削減90%美國石油采購,轉而從加拿大大量進口原油,貿易局勢風云變幻。
特朗普上臺后,美國對外政策發生重大轉向,“美國優先”成為主導理念。在貿易領域,美國頻繁揮舞關稅大棒,不僅對中國等傳統貿易伙伴加征高額關稅,連加拿大這樣的長期盟友也未能幸免。加拿大作為美國的近鄰和重要貿易伙伴,長期以來在經濟上對美國存在較高依賴。美國是加拿大最大的貿易出口目的地,大量加拿大商品流入美國市場。但特朗普政府以所謂“貿易不平衡”“保護本國產業”等為由,對加拿大的鋼鐵、鋁制品等加征關稅。
這一舉措嚴重沖擊了加拿大相關產業,許多企業面臨成本上升、訂單減少、利潤下滑的困境。加拿大的鋼鐵企業不得不削減產能,大量工人面臨失業風險。美國政府官員還不時對加拿大進行言語威脅,在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重新談判等問題上,以強硬姿態逼迫加拿大讓步,試圖在貿易規則制定中謀取更多私利,全然不顧多年來的盟友情誼,極大地破壞了加美之間原本相對穩定的貿易關系與政治互信。
特朗普(資料圖)
面對美國的步步緊逼,加拿大新總理馬克?卡尼上臺后展現出強硬態度與積極應對舉措。在能源領域,加速推進跨山管道擴建項目(TMX)。該項目于去年投入商業運作,意義重大,為中國和其他東亞石油進口國開辟了獲取艾伯塔省油砂區豐富原油儲備的新渠道。今年3月,從跨山管道終點附近的溫哥華港運往中國的原油進口量飆升至730萬桶,這一數字預計在4月還會進一步上升。這不僅為加拿大能源企業帶來了新的市場機遇,使其能夠減少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也增強了加拿大在全球能源貿易格局中的話語權。
在國際合作方面,加拿大在北極資源開發等問題上與中國達成戰略默契。北極地區蘊含豐富的自然資源,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其開發價值日益凸顯。加拿大與中國加強在該領域的合作,一方面有助于加拿大吸引更多資金和技術投入北極開發,另一方面也為中國在全球資源布局中提供了新的選擇,雙方實現互利共贏。
加拿大(資料圖)
在社會層面,加拿大各界對美國的反抗情緒日益高漲。許多加拿大民眾走上街頭,抗議美國的貿易霸凌行為,要求政府采取有力措施保護本國利益。加拿大的商業團體也紛紛呼吁政府拓寬貿易渠道,減少對美國市場的過度依賴。從民意到商界訴求,都推動著加拿大政府在外交和貿易政策上做出調整,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系,以對沖美國貿易政策帶來的風險。
隨著中國減少從美國進口石油,美國石油產業遭受重創。中國從美國進口的石油量已從去年6月的峰值2900萬桶大幅下降至每月僅300萬桶。在農產品方面,美國的損失同樣慘重。與一年前相比,1月美國對中國的農產品出口量下降了54%。第一次貿易戰后,美國失去了近10%的中國市場份額,且至今未能奪回。今年,美國的大豆、小麥、玉米或高粱等農產品出口量極為有限。由于關稅削弱了利潤空間,眾多中國糧商已停止從美國進口農產品。若這種情況持續,到5月美國農產品對華出貨量可能降至零。美國農業人士對此憂心忡忡,呼吁政府改變貿易政策,恢復零關稅,以挽救美國農業產業。
貿易(資料圖)
美國企業在這場貿易戰中處境艱難。農業企業因失去中國這一龐大市場,庫存積壓嚴重,許多農場主面臨破產危機。美國的大豆農場主,因中國市場的流失,大豆價格暴跌,收入銳減,難以維持農場的正常運營。石油企業同樣遭受巨大損失,大量訂單流失,產能過剩問題凸顯。美國的石油生產商不得不削減開采計劃,降低產能,以應對市場需求的大幅下降。眾多企業紛紛向政府施壓,要求重新審視貿易政策,恢復與中國等國家的正常貿易關系,以挽救企業的生存與發展。
在中美貿易戰的大背景下,全球貿易格局正發生深刻調整。中國雖然減少了對美國的進口,但迅速在其他市場找到了替代方案。在石油進口上,加拿大原油的大量涌入填補了部分缺口。在農產品方面,澳大利亞、巴西等國的農產品對華出口顯著增長。澳大利亞的谷飼牛肉在2月和3月對華出口量同比增長近40%。2025年第一季度,巴西對中國的牛肉銷售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1/3,3月中國從巴西進口的家禽同比增長19%。中國積極拓展貿易伙伴,展現出強大的經濟韌性與戰略靈活性。通過加強與其他國家的合作,中國不僅保障了國內市場的物資供應,也推動了全球貿易的多元化發展,削弱了美國貿易政策對自身經濟的負面影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