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春季,四野第12兵團成立,下轄第40、第45和第46三個軍,蕭勁光任兵團司令兼政委,韓先楚出任第二副司令。韓先楚能征善戰,擔任軍事主官后基本沒有打過敗仗,在東北戰場上所向披靡,被稱為“旋風司令”。
那么問題來了,12兵團組建后,能征善戰的韓先楚為啥僅是第二副司令呢?第一副司令他惹不起。當時12兵團的第一副司令是陳伯鈞。陳伯鈞畢業于黃埔6期,參加過秋收起義并跟隨毛主席上了井岡山。
來到井岡山后,陳伯鈞出任連長,他打仗不僅勇敢,還很有謀略,而且每次戰斗結束后,都要總結經驗教訓,這樣的部下,哪個指揮員能不喜愛呢?來到中央蘇區后,陳伯鈞的表現更加出色,在前三次反圍剿作戰中都立下了大功。
龍岡戰斗勝利后,陳伯鈞奉命率部追擊敵譚道源師,殲滅該師過半,繳獲步槍2000余支,機槍46挺;反擊敵公秉藩師時,巧妙運用戰術,抄小路預先設伏,將公秉藩師全部繳械。憑借著赫赫戰功,陳伯鈞升任紅15軍軍長。
后來毛主席受到以王明為代表的“左”傾錯誤路線的打擊,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和前委書記職務的職務被撤銷。陳伯鈞堅決支持毛主席的主張,據理力爭,最后被撤銷了軍長的職務,調到紅軍學校學習。
1932年春季,蔣介石調集重兵對中央蘇區發起第四次”圍剿“,前線急需用人,陳伯鈞這才得以復出,擔任紅13師師長。他率部在戰場上多次立功,獲得了一枚二等紅星獎章。兩年后,由于李德的錯誤指揮,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利,被迫離開蘇區開始長征。
紅13師作為紅一方面軍的后衛,在湘江戰役中付出了很大的犧牲。當時聶榮臻是紅一軍團的政委,13師在湘江戰役中的表現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972年在北戴河療養的時候,聶榮臻回憶起當年的情景時對陳伯鈞說:“要不是你的十三師在湘江戰役與敵苦戰一整天,我們前面的部隊沒那么順利渡江,就不知是什么結局了。”
1935年6月,長征中的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兩軍會師后進行了混編,準備共同北上,陳伯鈞來到四方面軍任職,擔任第9軍參謀長。北上的關鍵時刻,張國燾突然變卦,堅持要南下,最終雙方在草地分兵。
陳伯鈞對張國燾的做法十分不滿,和他進行了堅決的斗爭,結果被撤掉了參謀長的職務,調到紅軍大學當教員。后來南下的紅四方面軍在百丈關戰役中失利,兵力損失過半,進退失據的張國燾無奈之下,只得同意北上。陳伯鈞重回作戰部隊,擔任紅4軍參謀長。
1936年7月初,紅四方面軍和紅二六軍團在甘孜會師。不久后紅二六軍團編為紅二方面軍,蕭克出任副總指揮,紅6軍團軍團長一職由陳伯鈞接任。兩個多月后,紅軍三大主力即將會師,毛主席終于得到了愛將陳伯鈞的消息。
10月15日這一天,毛主席親自給陳伯鈞去信,信中說”伯鈞同志:聞你在六軍,為紅軍慶得干才!你的身體好否?同志們都想念的。我們都好,相見之期不遠,愿共努力!此致革命的敬禮!“
信雖短,但關懷和掛念之情卻躍然紙上。陳伯鈞能力強,能打硬仗,常打勝仗,還多次在關鍵時刻支持毛主席。這樣的老部下,毛主席自然是要多一份關愛的。和陳伯鈞相比,韓先楚紅軍時期的資歷和職務都差了很多。
陳伯鈞參加過秋收起義,經歷過三灣改編,井岡山時期就擔任了連長,1930年不滿20歲就擔任了紅7師的師長,當時韓先楚還在孝感游擊隊當班長;1932年7月,陳伯鈞出任紅15軍軍長,此時韓先楚在地方部隊擔任獨立團排長。長征到達陜北前,韓先楚的最高職務是紅25軍的營長。
1936年夏季,韓先楚升任紅78師師長,此時陳伯鈞已經擔任了紅6軍團的軍團長。不論資歷還是職務,紅軍時期的韓先楚,都是不及陳伯鈞的。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陜北一帶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
陳伯鈞當時的職務是120師359旅旅長,韓先楚的職務是115師344旅688團的副團長,這一時期的職務依然不及陳伯鈞。1948年4月,遼東前線指揮所更名為東野前方第1指揮所,統一指揮三個縱隊和五個獨立師圍困長春。
當年9月初,第一指揮所改稱東野第1兵團,蕭勁光任司令,蕭華為政委,陳伯鈞和韓先楚都是副司令。韓先楚早期的資歷,不及陳伯鈞,紅軍時期的職務也差了好多級,解放戰爭末期才追上來。因此四野第12兵團成立后,雖然二人都是副司令,但陳伯鈞的排名卻在韓先楚之前。55年大授銜的時候,二人都成了上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