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618是一場年中電商大考,那么去年這場考試的關鍵詞,非“質價比”莫屬。在電商流量紅利漸盡的時代,花里胡哨的包裝和噱頭,已經難以引起消費者的“共鳴”,相反,那些有著高“質價比”的產品,卻逐漸脫穎而出。
京東的數據顯示,2024年618期間,消費者在個護及家清品類方面有“囤貨”心態,更加多元、細分的豐富選擇推動多個產品快速增長。也有統計顯示,去年618消費者最感興趣的商品品類上,排名前五分別是食品、家清、個護、服裝、數碼。約75%消費者表示依然會在618囤貨,家清、個護是囤貨主要的兩大品類,得票率均在60%以上。“‘618價格更優惠,一次性多買一些”為主要囤貨原因。
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批有著高質價比的國貨品牌脫穎而出。
“近幾年,我們積極布局線上電商平臺,產品已經覆蓋了天貓、京東等主流電商平臺,電商銷量快速增長,已經占到了整體營業額的四成左右。”蘇州協和藥業總裁鄭惠告訴記者,以協和藥業的超級大單品協和維生素E乳為例,去年618的線上銷量已經達到16.8萬瓶。她透露,這款以滋潤保濕為特色的產品,過去一般在6月是銷售淡季,但如今淡季不淡,在線上迎來了熱銷。
去年618前夕,記者在蘇州協和的工廠看到,生產線上正在加班加點生產,三樓的一條生產線上,1分鐘80個協和維E乳產品從生產線上‘出生’,工作人員麻利地裝箱,為618沖刺做準備。“我們根據電商的習慣,增加了小樣和贈品的數量,一方面是把優惠給到消費者,另一方面是讓更多人體驗這款產品的質量。”
根據蘇州協和提供的數據顯示,早在2023年12月,協和維生素E乳的銷量已突破5000萬瓶。而這款大單品背后,則是蘇州協和36年的技術能力在“發光”。
蘇州協和藥業創始人、董事長鄭正華告訴記者,1989年,他牽頭與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直屬皮膚病醫院(研究所)(下稱:皮研所)、蘇州吳縣日用化工研究所共同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下稱:聯營廠),即如今蘇州協和藥業的前身。“當時,聯營廠從老百姓臨床皮膚需求出發,從皮研所外用皮膚制劑中篩選出適合國人皮膚問題需求的制劑,轉化為功效護膚品,每年開發市場適銷的2-3個新產品,發展皮膚保健事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他說,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直屬皮膚病醫院(研究所)屬于大協和體系,當時所里建議聯營廠申請“協和”作為護膚品的商標。
1991年,經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核準,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蘇州吳縣保健日化聯營廠取得了“協和”商標,注冊商標核定使用商品為第3類,包括生發精、化妝品、香波等商品。
如今,已經70多歲的鄭正華還能記得當年產品剛上市時的盛景。初下商海的他,將產品的第一個市場定在上海,通過在上海打廣告,以及在醫藥門店以及百貨門店市場的通路打開,產品很快有了好銷量,也帶動企業一路發展至今。目前,蘇州協和藥業制造工廠擁有良好生產質量管理規范ISO22716及GMPC認證,擁有國際、國內先進乳化、自動灌裝、檢驗檢測等設備儀器,以及多條現代化的自動化生產流水線,年生產能力可達到數千萬件。
不過,蘇州協和在發展過程中也有不少小插曲。“目前,蘇州協和藥業在全國范圍內已開拓超35000個有效門店,銷售網絡覆蓋30余省,256個地級市。”鄭惠介紹,與此同時,因為有著“協和”商標,也會引起一些誤會,不少網民認為是“打擦邊球”,蹭“北京協和醫院”的流量,“其實我們企業成立至今已經有36年歷史,更是憑借‘維生素E乳’打出了一條細分賽道,相反,我們也同樣被各種山寨仿品所困擾。”
盡管有不少“雜音”,但電商時代瞬息萬變,任何時候入局都不算晚,能跑贏大盤最終靠的仍是產品的質量。鄭惠對此有信心:“我們的電商團隊過去只有三四個人,如今也初具規模,相信這一超級大單品未來會越來越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