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發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它貫穿于企業的各個層面和環節,影響著企業的運營效率、員工素質、成本控制以及生產目標的實現。在當今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企業只有不斷完善和創新管理制度,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因此,重視企業管理制度的建設和優化,是每一個企業管理者都應認真思考和積極踐行的重要任務。
任正非就曾說:“華為獲得持續成功,有三個要素:一個堅強、有力的領導集團,聽得進去批評;一個嚴格有序的規則、制度,同時這個規則、制度是進取的;一個龐大、勤勞、勇敢、善于學習和強大執行力的奮斗群體。”馬云曾說:“優秀的企業是管理出來的。管理一個團隊如同管理一支部隊,部隊管理靠紀律,團隊管理靠制度”。
一個多世紀以來,企業制度發生了三次革命性的轉換:
第一次是在工業經濟初期,管理制度是強制性的硬要求,嚴格規定員工在日常工作中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甚至對員工完成某項工作的動作都有要求。這種程序化的管理制度完全沒有對員工的關心,只是一味地以提高生產效率為目的,員工迫于自身利益的考慮也只能服從。這階段的企業制度,是“強制制度”。
第二次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周圍環境的改變,員工漸漸會反抗過于苛刻的制度,爭取自己的權利。相應地,管理者在一定程度上修改的制度,出現了“軟化”的趨勢。正如“人際關系之父”羅伯特·歐文提出的改善工作條件、縮短工作時間等管理方法都是前所未見的。可以明顯地看到,這些措施的提出,已經不再把人當作“經濟人”,而是一種“社會人”來看待了。此時的管理制度,已經開始對人本身有了關心和思考,是“約束制度”。
第三次是人類社會已進入互聯網時代,“胡蘿卜加大棒”式的管理制度已經明顯不適應時代要求,管理者不再把人和機器等同,管理制度也不會像機器的使用說明書那樣嚴格教條了。員工勞動欲望等級向高層次集中,更多的是關注自我實現、自我超越,強制制度、約束制度往往會扼殺員工心性,管理制度開始以“激勵制度”為主線,更多的追求激發員工的創新性、創造性。
當下,傳統的企業管理制度在不斷變化的商業環境沖擊下,漸漸暴露出諸多弊端。部分企業制度僵化,缺乏靈活性,猶如沉重枷鎖,束縛著員工的創造力;決策流程冗長復雜,信息傳遞緩慢,導致企業在瞬息萬變的市場中反應遲鈍,錯失良機;還有些制度忽視員工的個性與需求,一味強調管控,使得員工積極性受挫,人才流失嚴重。
由此可見,企業管理制度重構迫在眉睫。這不僅是企業順應時代潮流、適應市場變化的必然選擇,更是激發員工潛能、提升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通過重構管理制度,企業能夠打破陳規,輕裝上陣,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可持續發展,駛向成功的彼岸。
企業管理制度重構建,實質上是要求企業引入一種引導機制。強制也好,約束激勵也罷,都是對員工行為的引導。管理者扮演的角色既不是的指揮者、調度者,也不是調節者,而是一個引導者、領路人,他們的主要任務在于向說明企業的總體目標和發展方向,引導員工向規范的行為方向發展。
制度重構建的途徑:
1.以道德為導向,倡導人文精神,實現人性化的制度
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管理中不僅有理有法,更要體現情的存在。正如現在倡導由以法治國向以德治國轉變一樣,企業的管理制度也應以道德為導向。在管理過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沒有人,任何工作都無法進行,更談不上管理。
正如日本著名企業家松下幸之助所說:“企業是否對社會有所貢獻,從而蓬勃發展下去,關鍵取決于人”。所以,人的作用是萬不可忽視的。在倡導人文理念的今天,對企業的管理更要提倡一種人文精神,強調人性化管理的方法,甚至可以說,人本管理意識是企業的制度之本。
制度建設是企業的一種綜合管理,它必須調動人各方面的積極性,通過對人的關注去有效地實現管理目標。人性化管理便要求管理者在工作中制定新的管理制度,將現有的“約束制度”、“強制制度”轉化為“激勵制度”,讓員工在企業中切實感覺到有人情味的管理制度,才能真正發揮自己的才干。
2.讓員工參與制度的制定,實行自我管理
現代企業中,員工地位日益提升,這種地位的提升,一方面是企業倡導的,另一方面是員工希望得到的。這種變化不應僅僅是口頭上說說就了事的,員工的確從內心希望在企業具有參與權、話語權,對自身價值獲得肯定。因此,讓員工參與制度的制定是大有裨益的,這也是“讓一線聽見炮火的做決策”。
企業以往的制度由管理者制定,往往與一線工作存在差異,使員工對制度產生抵觸情緒。讓員工參與到制度的制定中,便可以消除差異,制度制定也會恰如其分,員工更便于自我管理。
我們在為企業制定制度時,常常向企業員工發放問卷,召開座談會,成立由員工組成的制度委員會,及時了解員工對制度的感受。制定出來的制度,即讓員工容易接受,又可以保證執行落地。
3.營造良好的制度文化
企業文化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制度文化不單單是指企業提倡的條例、規定和流程之類的表層符號,更應該是一種深入人心的精神。
制度文化,倡導通過明確員工的職責、引導員工遵章守紀來推動企業的進步,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圍,使員工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導致一致的行為規范,即良好制度的產生。
4.要及時修正不合時宜的制度
企業是在發展的,是不斷變化著的,制度也不可能是靜止的。用新的情況去套用舊的制度,必然會約束企業的發展。只有按照企業發展的需要,及時更新管理制度,才能使之與企業的運行相適應。
企業的制度化生存,崇尚的是制度,提倡的卻是創新,任何員工如果發現制度有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提出修正意見。這種制度的改變也是人本管理的一種,更新制度的過程體現出的是企業民主管理方式和隨機應變的管理方法。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企業制度的創新和變革。
5.不能脫離科學管理的大前提
科學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必須遵循的前提。從現代企業的角度看,科學管理理論可能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它過于忽視人本身的感受等,但其提出的企業管理、組織管理等許多理論,在當今的管理工作中仍應嚴格遵循。如果拋開科學管理談人性化管理制度或是“自我管理制度”,無異于不打地基直接建高樓,其結果是不得而知的。因而,制度重構建,必然符合時代發展,符合科學規律,促進企業的全面進步。
需要注意的是,制度是剛性的,是以執行力為保障的。制度亦并非單純的規則條文,規則條文是死板的,靜態的,而制度是對人們的行為發生作用的,動態的,而且是操作靈活,時常變化的。一個得不到執行的制度,還不如沒有。
剛性的軟化,會破壞制度的嚴肅性,妨害制度的公正性,降低制度的權威性,削弱制度的執行力。違反制度的行為,是對制度剛性的公然蔑視和挑戰,是對制度最大的傷害,因而絕不允許發生;一旦發生,就不能輕易放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