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國總統特朗普的視角里,這場由他發起的關稅戰,正在變成中美兩個國家之間的博弈游戲。定義輸贏的已經不再是利益上的考量,而是誰先主動低頭推動談判,誰就是失敗者。
特朗普認為,中國更加需要美國,中國會率先低頭,因為美國是買方,中國是賣方。美國去年對華出口是1450億美元,而中國對美國出口是4400億美元。如果中國沒有龐大的美國市場,那么中國的產品就會賣不出去。由此,特朗普推斷除了中國更加需要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定。
但很顯然,特朗普誤判了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美國也沒有特朗普想象的那么強大。原因也很簡單,中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原因是賺錢,而美國是真真切切地需要中國的商品。
特朗普
即便是美國市場對中國關上大門,中國同樣可以從其他市場賺錢,美國手中的美元和其他國家手中的美元,并不存在任何差異。但是對美國來說,美國在電子產品、半導體、稀土資源、關鍵礦物上,對中國有著極大的依賴性,這種依賴性甚至無法找到替代供應鏈。
也就是說,中國損失了美國市場,最多是賺不到這個錢了,但美國沒有了中國的供應鏈,那就得重新建立一套供應鏈體系,最少需要幾年到數十年的時間,甚至都不太可能取得成功。
從這個角度來說,急于達成貿易協定的,其實是美國而不是中國。就連華盛頓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亞當都認為,如果美國在關鍵供應鏈上轉向第三國,美國將付出巨大的成本,并且可能要耗費數年時間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中美貿易
這一觀點,實際上也對應了特朗普針對中國電子產品的關稅豁免,因為美國無法承受如此大的代價。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失效之后,中國已經迅速找到了替代美國的供應商。從今年1月開始,中方就開始逐步取消對美國大豆的采購,轉而采購巴西的大豆產品。在特朗普關稅政策生效后,中方從巴西最少采購了240萬噸的大豆,已經完全能夠填補美國供應商退出中國市場帶來的空白。
從某種程度上說,自特朗普口嗨要加征對等關稅之后,中方就已經做好了預防措施,并且積極準備加以應對。這也是為什么在特朗普拋出關稅大棒之后,中方能夠打出反制重拳。
而到現在,美國明顯是有吃不消了,所以明里暗里地放話表示,要求中國與美國達成新的貿易協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特朗普掀起關稅戰后,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發表了一篇中美博弈的分析性文章,題為《與中國較量:要么速勝,要么慘敗》。該文章認為如果中美爆發沖突,美國必須要在最短的速度內結束沖突,否則就會面臨慘敗。因為不管是在后備兵源、工業規模上美國都要遠低于中國,而在技術上也無法對中國形成代差,因此長期的消耗戰將不利于美國。
中美兩國
將這一套觀點嫁接到經濟上同樣如此。中國經濟的韌性,要遠高于美國,這一點從雙方民眾的反應就可以看得出來,中國民間的態度非常直接,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上甘嶺”,堅決要求反制美方的無理要求。而另一邊的美國,已經爆發了大規模的示威游行浪潮,反對特朗普自上臺以來推行的內外政策。
其實,這場關稅戰爭已經分出了勝負,就看特朗普如何收拾接下來的爛攤子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