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疫苗與健康大會舉行。國家衛健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沈洪兵在大會發言中表示,我國免疫規劃疫苗種類與國際共識仍有差距,將動態調整優化國家免疫規劃策略。
國家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國家疾控局局長沈洪兵作主旨報告 中華預防醫學會 圖
沈洪兵介紹,2007年,國家免疫規劃進行了實施以來唯一一次大規模擴容,近年來的調整主要涉及接種程序和策略等方向,疫苗種類未有增加。“我國免疫規劃取得了很好的成績,但一個主要問題是,我國免疫規劃疫苗種類與國際共識仍有差距。”他提到,目前WHO推薦所有國家納入免疫規劃10種疫苗,中國尚有四種未納入(Hib、PCV、HPV、輪狀病毒疫苗)。英美等為代表發達國家,普遍應用聯合疫苗(如四聯、五聯、六聯)及更優工藝(如多糖結合疫苗),而我國使用疫苗以單苗為主、工藝也有待升級。英美等國家免疫規劃疫苗覆蓋人群廣泛,包括青少年、成人、一些特殊人群,而我國免疫規劃疫苗覆蓋人群以6歲以下兒童為主,缺乏適用于成人特別是孕婦、老人等重點人群的疫苗。
沈洪兵提到,在產能方面,我國國產雙價HPV、Hib、水痘等疫苗已上市使用多年,疫苗安全性、有效性已經過驗證,企業產能可滿足目標人群接種需求。地方試點方面,近年來,各地積極探索推進地方免疫規劃疫苗擴容,目前,多地將雙價HPV、水痘等疫苗納入省級免疫規劃,或通過為民辦實事項目等實現免費接種。基層服務承接能力方面,目前,每個鄉鎮(街道)至少有1家預防接種單位,如合理規劃和組織,基層接種單位具備承擔更多免疫規劃疫苗接種任務的能力。
“國家疾控局準備做一個到2030年的五年規劃,逐步縮小國內免疫規劃與國際差距,逐步納入需要納入的疫苗。”沈洪兵表示,調整免疫規劃影響因素眾多,包括疾病防控需求、疾病負擔、疫苗特性、經濟學效益、接種條件,群眾需求、財政籌資能力、與現有規劃體系銜接等。“動態調整優化國家免疫規劃策略,要按照統籌規劃、動態調整、分步實施的原則進行優化。”
他表示,未來動態調整國家免疫規劃的研究方向包括:一是新增疫苗的種類。國際普遍共識的、疾病負擔重、成本效益高、疫苗產能滿足需求、財政可負擔的,要盡快納入。二是優化現有疫苗免疫程序。根據流行特點、防控目標變化、疫苗特性等進行優化。三是探索疫苗退出程序。不屬于全人群普遍接種的疫苗,現有疫苗不適應疾病防控需要等情況,也要考慮疫苗退出,或改為儲備疫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