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特朗普關稅大棒再揮舞時,沒想到火花會點燃全球汽車產業的“死神時刻”。
面對美國的的關稅政策,中方迅速打響了“反擊戰”!
中國基于貿易對等原則采取稀土出口管控措施,結果這一招棋“波及”到了日本。
日本汽車產業被直接打懵了......
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日本一直以來深受稀土資源的制約,尤其在新能源車的研發和生產過程中,稀土更是必不可少的核心原料。
但當中國的稀土出口突然中止,日本汽車產業無所適從的“瘸腿”暴露無遺。
為什么中國的稀土禁令,反而成為了日本汽車產業的“死刑判決書”?
而這一切,都從美國與中國的關稅戰開始了……
稀土封鎖——全球產業的“壓垮一根稻草”
美國與中國的貿易戰,一開始看似是一場傳統的關稅較量。
可隨著中國逐步拿出稀土這一“王牌”,局勢迅速復雜化。
稀土是高科技和軍事產業的基礎原料,無論是制造導彈、衛星,還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都離不開稀土。
而中國作為全球稀土的最大生產國,控制著全球約90%的重稀土資源,并且獨占98%的稀土精煉技術。
美國自詡為全球科技和軍事的領先者,卻早在2010年就已經意識到稀土問題的嚴重性。
當時中國曾因日本釣魚島事件對日本實施稀土禁運,導致日本的汽車產業和高科技企業遭遇了嚴重的供應危機。
美國也曾試圖在當時尋找替代方案,卻始終未能擺脫對中國的依賴。
而這一次隨著特朗普對中國商品加征關稅,中方回應的就是針對稀土的出口管控。
這一舉措像是精準地“插入了美國軍工心臟”,尤其是美國正在進行的六代機研發項目,因稀土材料的供應中斷,導致進度被迫延遲。
美方的制造業也遭遇了嚴重的生產停滯......
《金融時報》稱,到目前為止,美國對重稀土進行分離的能力還在開發中。
可目前并沒有辦法分離和加工同樣重要的重稀土元素,尤其是鏑和鋱。
這兩種元素是制造高性能永磁體所必要的,而這些永磁體都會被用于F-35戰斗機、汽車、核磁共振成像儀以及其他電子產品。
目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的重稀土分離產地。
巴斯卡蘭直言,“美國有兩個選擇——要么供應鏈中斷,要么談判。這將是痛苦的”。
一處稀土礦床和加工設施 MP Materials
沒想到這一波反制措施的“余波”,直接影響了日本,甚至讓日本汽車業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日本汽車產業長期依賴中國稀土,特別是在混合動力汽車和電動汽車的生產過程中,稀土材料是核心原料之一。
稀土短缺意味著,整個生產鏈條的崩塌已經不可避免。
以豐田、本田等車企為例,每輛混合動力車需要消耗2至4公斤稀土,而這些車企的現有庫存已經所剩無幾。
日本經濟產業省數據顯示,2025年2月日本從中國進口的鎵材料同比暴跌了85%,鏑、鋱等關鍵稀土價格更是有顯著波動。
如果這一局勢持續下去,最多兩到三個月,日本的汽車生產線將面臨生產受阻風險加劇。
日本汽車產業的“斷臂求生”
面對突如其來的稀土供應短缺,日本的車企并沒有坐以待斃。
豐田、本田等公司紛紛宣布采取“稀土減量技術”,試圖通過減少稀土使用來應對困境。
豐田甚至投入了巨資研發替代方案,盡可能降低稀土的依賴,可這一措施的效果卻是災難性的。
雖然稀土用量減少了,但由此帶來的副作用同樣巨大。
替代材料的成本比稀土更高,這直接導致了車輛的生產成本大幅上升。
對于一直以“經濟實惠、耐用、省油”著稱的日本車來說,成本的上升無疑使其失去了原本的市場優勢。
其次性能下降了15%,這意味著車輛的動力性和續航能力都受到了影響,消費者的接受度大幅下降,銷售遇冷。
對于日本車企而言,這簡直是雪上加霜......
傳統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競爭已經非常激烈。
尤其是在全球向新能源轉型的大潮中,日本的混合動力車原本處于領先地位,但在“稀土危機”面前,它們的技術優勢已然消失殆盡。
面對這種困境,日本政府也不得不站出來尋找解決方案,但至今未見顯著成效。
其實問題的根源并不單單在于稀土短缺,更在于日本汽車行業長期以來對中國稀土的依賴,缺乏足夠的應對預案。
中國早已掌握了全球稀土的供應鏈,幾乎沒有其他國家能夠在技術和規模上與中國抗衡。
中國去年實施出口限制后,鎵、鍺的出口量暴跌 《金融時報》制圖
即便日本從澳大利亞和東南亞等地開采稀土,最終仍然需要依賴中國的精煉技術。
這種依賴,成了日本汽車產業的“致命弱點”......
全球稀土格局的重塑,中國的“閉環優勢”
隨著中國對稀土的管控措施逐漸生效,全球稀土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
中國不僅掌握著全球90%的重稀土供應,還擁有全球98%的稀土精煉技術份額,這使得中國在全球資源競爭中占據了無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即使其他國家如澳大利亞、東南亞和美國也有稀土資源,但由于精煉技術的核心控制在中國手中,全球依賴中國稀土的格局幾乎無可逆轉。
而日本汽車行業的困境,正是這一變化的縮影......
在全球化2.0的時代,資源掌控和技術轉化能力成為產業競爭的核心。
稀土礦產(資料圖) 視覺中國
中國不僅通過出口配額、環保標準、技術禁令等手段鞏固了自己的稀土優勢,還加速了稀土回收技術的發展,進一步推動了產業鏈的整合。
日本車企的未來將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
雖然日本政府已開始嘗試構建多元化的稀土供應鏈,尋找替代資源,但這一過程無疑充滿了艱難與不確定性。
未來幾個月內,稀土供應的緊張局勢可能會繼續困擾日本的汽車產業,甚至可能導致整個行業陷入停滯。
全球汽車產業的轉型趨勢將使得日本面臨技術更新的巨大壓力。
固態電池和無稀土電機的研發已經加速,而日本錯失了這一領域的先發優勢,未來在新能源車市場中的地位將進一步被削弱。
結語
中國通過稀土的控制,已經不僅僅影響了全球汽車產業的供應鏈,它還重新塑造了全球產業競爭的格局。
對于日本來說,這場危機無疑是一次深刻的警示。
缺乏資源主權和核心技術的產業,在全球化競爭中,終究難逃淪為他人棋子的命運。
參考資料:
觀察者網2025-02-21——日本抱怨中國升級出口管制,聲稱“正威脅全球電子產品供應鏈”
環球時報2025-04-15——美國相關產業焦躁不安:這是“直插美國軍工心臟”
外媒:中國稀土出口管制的影響正在迅速顯現——2025-04-21 17:35·環球時報
暫停對華出口,美稀土“獨苗”面臨困境——2025-04-22 09:05·環球時報
中國稀土出口管制引西方擔憂,“我們離不開中國”——2024-08-27 22:47·觀察者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