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
4月22日,英國“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打擊群從樸次茅斯海軍基地啟程,開啟長達七個半月的印太部署。這支由12國艦機聯合組成的“13國聯軍”,計劃穿越地中海、紅海、印度洋,最終進入太平洋,沿途與約40國開展聯合軍演,并將在印太區域參與多航母聯演。英國海軍宣稱此舉旨在“維護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但這場耗資不菲的遠洋行動,卻被外界質疑為一場政治意味濃厚的“武力炫耀”。
此次部署是英國工黨政府延續保守黨時期“印太傾斜”戰略的延續。自2021年“伊麗莎白女王”號首次印太巡航以來,英國已通過加入CPTPP、與日本簽署《互惠準入協定》等手段深化區域存在。此次行動更是將北約盟友挪威、加拿大及西班牙等國納入編隊,試圖以“集體安全”名義強化對印太事務的介入。打擊群指揮官布萊克莫爾直言,此次行動“每幾年將重復一次”,印證了英國將印太視為長期戰略支點的意圖。
值得注意的是,英國此次高調強調與美日韓澳的聯合軍演,恰逢北約推動“2030年展望”,試圖將歐洲與印太安全議題捆綁。有分析指出,英國正扮演“北約印太化急先鋒”角色,通過軍事聯動將歐洲盟友引入亞太,形成對華戰略圍堵。
盡管英國宣稱“威爾士親王”號已達成“完全作戰能力”,但其背后難掩皇家海軍的窘迫。2024年,“伊麗莎白女王”號因螺旋槳故障退出北約軍演,而“威爾士親王”號此前多次因漏水事故淪為“備件倉庫”。此次編隊中,挪威“羅阿爾德·阿蒙森”號巡防艦和加拿大“魁北克城”號護衛艦均為老舊艦艇,戰斗力有限。軍事專家王亞男評價:“英國海軍維持現有規模已屬勉強,跨越半個地球的部署更像政治表演。”
有網友嘲諷:“漏水航母帶著古董軍艦全球巡演,不如先修好自家船塢”;另一派則擔憂北約“組團”加劇印太軍備競賽,“歐洲戰火未熄,又要到亞洲點火”。
英國將此次行動定義為“維護全球安全”,卻遭多方質疑其正當性。中方多次強調,南海航行自由從未受阻,域外國家應停止制造緊張。俄羅斯衛星通訊社援引分析稱,英國試圖通過“價值觀同盟”掩蓋其追隨美國的地緣算計,但“13國聯軍”的松散協作難以形成有效威懾。
更微妙的是,美國自身在印太的軍事資源已捉襟見肘。2024年,美軍三支航母打擊群長期超負荷運轉,此次聯合行動中,美軍僅象征性參與,暴露出英美“戰略協同”的虛實。
英國此次部署如同一場“軍事IPO”——以高昂成本換取政治影響力。然而,其收益充滿不確定性:一方面,印太國家更關注經濟發展而非陣營對抗,澳大利亞等傳統盟友已轉向務實外交;另一方面,中國在區域內的經濟與軍事影響力難以撼動。英國若持續炒作“安全威脅”,最終可能淪為美國戰略棋盤上的“次級棋子”,既損耗國力,又損害中英關系。
當“威爾士親王”號穿越蘇伊士運河時,其甲板上的F-35B戰機或許能吸引眼球,但航母銹跡斑斑的船舷(如2021年南海巡航被嘲“生銹戰艦”),卻暗示著“日不落帝國”光環的褪色。這場跨越三大洋的遠征,與其說是武力的展示,不如說是舊霸權對新時代的無力叩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