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陽光保險董事長拉員工開會到凌晨”話題登上熱搜。
據了解,陽光保險近日內部發通知稱:張維功董事長4月9日與人力、科技板塊員工代表座談。參加座談會的員工圍繞公司人力資源科學管理體系、機器人建設等方面內容談問題講干貨、提建議。董事長就參會人員提出的問題與想法,與大家互動交流、分享自己的觀點與意見。直至凌晨2點半,才在意猶未盡的氛圍中結束。這場持續到凌晨的座談會并不是一次簡單的座談,而是陽光保險向更為高效和科學管理邁出的重要一步。
不出所料,與此前“996福報”等爭議性事件如出一轍,評論區一時之間“火力全開”,幾乎盡是不滿和質疑之聲,“意猶未盡,講得出口”“有啥重要的不等白天開” 等評論頻現,甚至,一些更為激進的評論也層出不窮,言辭之間充滿了對這種工作模式的批判。
張維功為保險界屈指可數企業家之一
陽光保險董事長為張維功,在保險界堪稱聲名赫赫的人物。歷任中國人民保險公司濰坊分公司副總經理、黨委書記、總經理,后升任山東分公司副總經理。2000年,年僅37歲的他出任中國保監會江蘇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隨后于2003年擔任中國保監會廣東監管局黨委書記、局長,成為中國保監會系統內最年輕的正局級干部。
圖中人物系 張維功
2004年,張維功毅然辭去公職,以“破局者”姿態投身市場化創業浪潮。在220余天的艱苦籌備中,其足跡遍布17個省份,與389家企業密集磋商,最終成功創立陽光財險,此后更迅速拓展版圖,搭建起陽光人壽業務板塊。2008年,經監管機構批準,陽光保險控股正式升格為陽光保險集團,標志著其綜合性金融布局的成型。
在張維功的帶領下,陽光保險發展迅猛。2022年12月9日,陽光保險在香港聯交所正式掛牌上市,成為自2004年中國平安上市后,18年來首家上市的民營保險公司。
張維功曾直言不諱地表示,陽光人的敬業精神在業內有口皆碑。公司初創時期,大家戲稱陽光有個“夜總會”,意指夜里開會是常態。彼時,這種拼搏精神或許曾助力陽光保險披荊斬棘,迅速在市場中嶄露頭角。
當企業面臨戰略調整或業績壓力時,往往會祭出組織架構重組、管理制度強化等“組合拳”。諸如推行嚴格打卡、深夜開會這類看似細枝末節的管理動作,通常是企業傳遞變革信號的縮影。在層層效仿之下,中基層或將重現“深夜開會”的高壓工作場景。
然而,時過境遷,“內卷”一詞已然淪為貶義,它象征著過度競爭對個人精力與消費能力的無端消耗。已滿61歲的張維功,其思維或許仍扎根于老一輩的艱苦奮斗。在當下愈發注重員工權益與人文關懷的商業環境中,這種模式是否依然契合時代節奏,值得深思。
陽光保險“弱冠之年”煩惱不少
從此次深夜會議的議題來看,討論的焦點集中在公司人力資源的科學管理體系以及機器人的建設上,一股“人員調整優化”的氣息似乎撲面而來。回溯至2022年陽光保險上市前夕,公司曾經歷一輪裁員,彼時,年輕員工因裁員成本相對較低而首當其沖。
這雖能短期壓降人力開支,卻可能導致人才梯隊青黃不接。與此同時,近期公司內部的高層變動亦頗為引人矚目:兩位自公司創業初期便一路相伴的元老級高管相繼卸任。這一系列人事調整背后,或許暴露出的是公司組織架構的老化問題。
2024年年報顯示,陽光保險正積極押注"人工智能+"戰略,借力DeepSeek等大模型技術浪潮,推動AI客服、智能坐席及人傷圖片定損工具等場景落地。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技術轉型的表象之下,公司此前卻面臨人力優化與效率提升不同步的困境——2021至2023年間,員工總數降幅達16.9%,但人均創利指標反而下降31.6%。
來源:同花順iFinD
此外,2025年開年,陽光保險便遭遇增長困境。1月份,陽光財險實現保費收入51.64億元,同比微增1.12%;陽光人壽實現保費收入172.39億元,同比下降4.96%,且此后再未公布月度保費情況。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經歷代理人深度改革的新華保險一季度保費大增28%,這一增一減之間,折射出兩家險企轉型成效的差距。
今年,陽光保險迎來了其“弱冠之年”,卻似乎煩惱不少。盡管自1月中旬起,公司股價雖有起色,但與發行價相比,仍差距懸殊。當下,利率持續下行、行業發展承壓,陽光保險若想破局,或許應以此次集思廣益為契機,動些“真刀真槍”的改革。只是,希望這次改革的刀刃,別再指向裁員。畢竟,員工不應總為企業的內部調整“買單”。
來源:同花順iFinD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